變化,是永不變的自然規律,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一定時候,要選擇變革,才會有出路。
正如金田村的那座小橋,80年代初重新設計建橋,全村人都同意,橋寬只要能通過拖拉機、龍溪第車這類型車就可以,誰承想,現在家家戶戶都能買的起小轎車。每日出入,狹窄的橋面只能讓一般五座車通過,像叔叔的那臺謳歌,若非老司機,誰也不敢冒著被剮蹭的風險通過,只能停在村口,步行進村,村道也不夠寬,兩車相遇,便不能同時通過。
拆橋重建和擴建村道是一項大工程,村組委會商議集資擴建,商量了多年,仍未開工,幸得政府近年振興鄉村政策,大力建設美麗鄉村,上游長田村的水泥橋擴建,同時,擴建村道,連通各村村道,使得村道更寬敞,交通更便利,沿岸栽花種樹,鄉村面貌煥然一新,真正稱為美麗鄉村了。
路通財通,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雖說新建的高速公路,分流了部分客流,但并不代表國道就此成為過去式,恰恰相反,國道的車流量并未減少,只是貨車量減少了,這是淘汰落后產能,供給側改革使得運輸煤炭的貨車減少,而隨著網購的興起,物流快遞業變得更為發達,建設美麗鄉村,守住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鄉村旅游業的興旺,也給國道兩邊帶來了無限商機。
乘著鄉村振興政策的利好,國道附近先后興起了櫻花基地、蘭花基地等多個旅游點,附近村民承包果園種植草莓、楊桃等水果,開辟開心農場,聯合旅行社和各大社交媒體,推出摘水果親子游等,給國道兩邊帶來了餐飲、住宿等旅游服務生意,還有小龍蝦養殖場的興建,使得小龍蝦的銷售日益增加。
節日里,弟弟做的十三香小龍蝦和蒜香小龍蝦,獲得大家一致好評,作為飯店的另一個招牌菜,也受到顧客的喜愛。爸和叔叔他們是不喜歡的,看不上小龍蝦這種江湖菜,其實他們不知道,小龍蝦現在是網紅,多少年輕人追捧小龍蝦。
媽比較謙虛,對待新事物,她總比周圍人更多一點好奇心和好學心,對年輕人喜愛的事物,她并不是一味的排斥,尤其對年輕人的創業,總該多一些鼓勵,多一些耐心。她不僅支持飯店的創新,在舞蹈隊,也向一幫舞友積極宣傳,給飯店增收創益。
增收創益是其次,最主要的還是弟弟能發揮所長,熱愛工作,這份責任心,比什么都重要,認真工作,積極向上的人是最可愛的,抓住機遇,重新出發,奮斗的青春是最有意義的。
時代的潮流推著每個人前進,舊的準則、法規還沒掌握,新的準則和法規又出臺了;每月加班加點制作的經營報告,自我感覺比以往有了一點進步,還沒得到領導的肯定,已被嫌棄報告做的太遲,分析手法落后,分析內容不夠全面和透徹,心里委屈,但平靜下來,只能檢討自我,再熟悉的工作也不能就此習以為常。
改善無止境,知識更新之快,快到容不得我們停下來歇一歇,偷一下懶,每個人都要不斷的學習,不斷吸收新知識,學習,是一輩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