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是誰指使
- 大明:日月山河
- 待孤問鼎
- 2369字
- 2022-07-10 23:17:04
今年的應天城,較往年冷上許多。
春和宮,幾個女婢正在往鐵盆里夾火炭。
“陛下讓秦長子回去了?”
“是,母妃,朱尚炳還將隨身太監帶走了。”
“哦,還真是個睚眥必報的主。”
呂氏淡淡說道:“你說,這是誰出的主意?”
朱允炆疑惑道:“母妃是指……”
“一個沒爹沒娘的野種短短幾天就能走進陛下的視線,你不覺得蹊蹺嘛?”
呂氏在宮中多年,敏銳性不是一般人可比。
細細捋了捋近幾日宮內發生的事,呂氏很快找到了出處。
“母妃是說晉世子?”
朱允炆說出呂氏所指。
“朱允熥跟晉世子去了一趟京郊大營,回來后就跟變樣了,還不明顯嘛?”
“這……”
朱允炆認可呂氏的推斷,又覺得哪里不對。
剛剛朱允熥在武英所奏,句句說到朱元璋的心坎,若是晉世子所教,那晉世子圖什么。
朱允炆不信,朱濟熺能有如此深沉的心思和學問。
或許是朱允熥藏的太深,太深。
“孩兒認為晉世子即使有這樣的心思,也絕不能讓允熥幾天內學得這許多。”
“允炆,你是說……”
朱允炆將在武英殿內朱元璋對三人的詢問,一一講了出來。
呂氏聽后呢喃道:“看來這野種藏得還挺深,之前怎么就沒有發現呢!”
“你皇爺爺讓晉世子去軍中歷練,宮里就剩下朱允熥,倒是個機會。”
“那晉世子去了軍中,可還了得?”
“允炆,你想想,你皇爺爺為何殺穎國公,永平侯?”
“是因為他們與晉王府錯從復雜的關系!”
“晉世子想去軍中,就讓他去吧,那些武夫們也不傻,本宮不信還有人愿意往上湊,現在對你威脅最大的反倒成了朱允熥。”
“允熥。”
朱允炆想起這幾日的憋屈就恨的牙癢癢。
“你千萬要沉住氣,不能在你皇爺爺面前失了分寸。”
呂氏叮囑道。
“母妃所囑,孩兒不敢忘。”
“聽說陛下設了一個兵武院?”
呂氏問道。
“是,母妃,是晉世子做了一個沙盤,皇爺爺很高興,聽了晉世子的提議,皇爺爺準備在兵部一側設立兵武院。”
呂氏雖只在春和宮一隅之地,卻對整個朝堂大事了如指掌。
“允炆,這兵武院主事一職,你必須攬在手里,萬萬不能落入他人之手,尤其是朱允熥。”
“為何?母妃。”
朱允炆不解,一個正三品主事有什么好爭的。
“這是你收攬邊境將領人心的機會!借此可控制你幾位叔叔的兵權。”
呂氏不愧在深宮多年,揣摩出兵武院主事一職的利弊之處。
呂氏之父呂本,乃前元官吏,在元朝頗為顯赫。
在洪武年初做過戶部侍郎,吏部尚書,禮部尚書。
呂氏自小耳渲目染,再加入宮二十年,對政治之敏感不亞于朝中重臣。
“可兵武院主事只是三品,皇爺爺不會讓我兼任。”
“允炆,難道朝中就沒有愿意為你效力的武將嘛?”
呂氏問道。
朱允炆思量后,胸有成竹道:“孩兒心中有人選了。”
“何人?”
“曹國公。”
大明的第一任曹國公為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于洪武十七年病逝。
洪武十九年,長子李景隆承襲爵位,為第二任曹國公。
呂氏聽后,點點頭表示認可。
“允炆,你還有何心事?”
呂氏從朱允炆憂郁的眼神中,察覺到兒子心有不快,問道。
“母妃,秦長子回藩國,這是讓老虎回山,孩兒不甘,又無可奈何。”
呂氏嘴角微揚,說道:“秦王之封,不足為懼,過些時日,自會煙消云散。”
……
朱濟熺回到寢宮,剛進院子看到一個十多歲的男孩兒與小彥名玩耍。
“姑父!”
“晉世子。”
男孩兒行禮道。
這男孩兒正是秦王次子,朱尚烈。
“不要拘禮,尚烈,以后叫我濟熺哥就行,你可不許欺負小彥名。”
朱濟熺摸了摸朱尚烈的腦袋,說道。
“濟熺哥,你放心,以后誰要是敢欺負彥名,我揍死他。”
朱尚烈打保票道。
“好,男子漢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哦!”
朱濟熺與坐在院里的傅氏聊了幾句后,回到房間,叫來太監馬牛兒。
問道:“你和王景弘相熟嘛?”
“奴婢不熟,只知他是太孫的人。”
馬牛兒小心翼翼的回道。
“你們都為春和宮傳遞消息,是因為什么?是因為太孫是未來皇帝?”
“回世子的話,是,還有……還有就是太子妃會給聽話的奴婢一些錢財。”
“嗯,下去吧。”
“是。”
果然,錢生萬道,身為皇族,沒有錢也是萬萬不能的。
朱濟熺關上房門,開始籌謀自己的生錢之道。
……
“三殿下,這是來給陛下送膳。”
黃狗兒看著朱允熥端在手里的面條,問道。
“有勞黃公公通稟一聲。”
黃狗兒有些難為,眼神轉遛一圈,像下定了什么決心一般,說道:“陛下正在為龍州的叛亂煩心,三殿下進去后小心說話。”
“多謝公公!”
朱允熥答謝道。
這是黃狗兒有意提醒自己,朱允熥哪能不致謝。
黃狗兒也是給兩天前朱允熥在朱元璋面前沒有告自己故意阻攔的狀,還了份人情。
“誰?允熥?”
“孫兒見皇爺爺還未就寢,想跟皇爺爺聊聊家常。”
朱元璋停下手里的活,拿起不求人(抓撓敲背之用)輕輕敲打后背。
朱允熥上前放下面碗,用雙手給朱元璋輕輕敲打。
“允熥,你最近這些學問都是跟誰學的。”
說完,朱元璋端起面碗,呼啦啦的吃了起來。
一口大蒜,一口大蔥,好不快活。
朱允熥能制出精致細鹽,朱元璋信。
在武英殿的表露出來的學識和眼界,朱元璋不信。
知識和眼界這東西,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學得來的。
朱元璋是從大字不識一步步學起到博覽群書,其中艱辛自己再清楚不過。
朱允熥一時有些錯愕,稍微鎮定心神后,說道:“回皇爺爺的話,都是孫兒自己學的。”
“你同濟熺去了一趟京郊,回來后就變了樣,這兩天又老往晉世子住所跑,你倆是不是瞞著咱,做什么大事?”
朱元璋此言,對朱允熥來說如平地一聲雷。
朱允熥慌忙跪下,叩首于地。
“給咱說話。”
朱元璋怒道。
任何人欺咱,瞞咱,可以,但咱的孫子不行。
朱元璋咆哮一聲后,自言自語道:“想當初,咱要是有這碗面,何至于造反,咱要是頓頓能吃上一碗面,咱還能做得了皇帝嘛?”
朱元璋恨,貪官污吏都讓咱殺了,咱讓天下百姓人人都能吃飽飯。
這些個西南蠻夷為何還要造反,真是該死,該殺。
朱元璋起家于底層,對窮苦人有天然的同情,將百姓得賦稅降到最低,同時還讓老百姓一起打貪官。
若是能把貪官扭送到京師就有賞賜。
自古民不與官斗,老百姓哪見過這種場面,底層的窮苦人對朱元璋十分信服。
可洪武年間的的農民起義從未停止過,較大的有數萬之眾。
朱允熥長吸一口氣,壓住砰砰直跳的心臟和瑟瑟發抖雙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