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明的歷史(十):東亞的開國
- (日)波多野善大編著
- 945字
- 2022-05-23 10:42:40
期待落空
鴉片戰爭雖成功打破了廣州的公行貿易體制,但戰后歐洲各國和中國的外交關系還是處在不穩定的過渡期。歐洲各國無法直接和清朝政府交涉,只能通過作為欽差大臣負責外交事務的兩廣總督。
滿洲人耆英任兩廣總督時期,對加害英國人的中國人處以重刑,與英方達成妥協。1848年,徐廣縉(1797—1858年,河南鹿邑人,嘉慶二十五年進士,在與太平軍、捻軍作戰中犧牲)繼任兩廣總督,葉名琛(1807—1859年,湖北漢陽人,道光十五年進士)任廣東巡撫。在清政府排外之風漸長和廣東排外風潮的背景下,他們并未同意身為英國政府代表的香港總督文咸進入廣州城交涉,駁回其要求。道光帝對此表示贊賞,授予徐廣縉一等子爵,授予葉名琛一等男爵。對此表示憤慨的巴麥尊托付文咸,將寫給北京政府的抗議書送至天津白河口,但被拒收。

耆英
北京的排外方針在1850年道光帝去世、咸豐帝即位后,進一步加強。1852年,徐廣縉轉任湖廣總督、葉名琛接任兩廣總督后,更是不受理與外國使臣的面對面交涉。
出于以上原因,英國政府痛感到,要想和清政府直接交涉,有必要在北京派駐使臣。
蘭開夏的棉業者和曼徹斯特的商人也因為期待落空而感到失望。這是因為僅有棉線或多或少地進入了福建和廣東兩地。盡管進口關稅被壓低至5%,但中國的手工棉線布料仍然具有可以和蘭開夏棉布競爭的價格優勢,而且中國棉布也更為符合中國人的喜好。
蘭開夏棉業者和曼徹斯特的商人開始期待打開長江流域和華北的港口,從而進一步擴大棉織品市場。此外,鴉片商人也渴望能夠達成長期以來讓鴉片輸入合法化的心愿。
也就是說,各懷期待、發動了以打破廣州貿易體制為目的的鴉片戰爭的這三股勢力,在戰爭結束后,無一例外期待落空。為達到目的,他們開始思考接下來要采取的手段。
正好《望廈條約》《黃埔條約》有12年后重新修訂的規定。英國根據最惠國條款規定也享有同樣的權利。于是,英國在1854年提出修訂請求。
正如下一章即將談到的那樣,當時恰好趕上太平天國占領南京,清朝正面臨革命危機。英國乘虛而入,聯合美法兩國,三國共同開始條約修訂的交涉。然而,葉名琛依照慣例不予會面。他們只好北上與江蘇巡撫、直隸總督交涉,仍是沒有著落。這樣一來,只有通過武力來解決。而當時的英法兩國正忙于與俄國的克里米亞戰爭,沒有余力。但1856年克里米亞戰爭結束后,形勢發生改變,它們只要一有機會便會武力發動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