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明的歷史(十):東亞的開國
- (日)波多野善大編著
- 936字
- 2022-05-23 10:42:33
連散步都受監視
由于居留地是嚴加監管的對象,所以居留地內的生活與軟禁差不多。
在夷館生活的外國商人時刻處在那些出租商館的行商(又稱“公商”,是獲得國家特許的商人)的監視之下。外國船只一旦入港,即需要一個“公商”擔任其保證人(又叫“保商”),“保商”負責監視該船船員,并對他們的行為負責。
居留地內還有以下一些規定:
禁止攜婦女兒童及武器入內。該禁令得到嚴格執行。即使到了1830年4月,曾有三名婦女從澳門來到英國商館參觀,清朝政府依舊以停止貿易相威脅。無奈之下,三名婦女只好離開。
僑居的外國人禁止雇傭中國男傭。但是這一點未能嚴格執行。
外國人不得乘坐轎子。轎子是中國官僚和上流人士使用的,“下等藩鬼”不得使用。
外國人不得在河上游船。但是在每月三次帶“八”的日子里,可以有少量人在翻譯人員的陪同下,到河對岸的花園里散步。這一規定也未能得到很好執行。
外國人不得直接向官員遞交請愿書。如有需要,必須通過行商。也就是說,禁止外國人和中國官員有直接接觸,所有交涉只能通過行商進行。
與夷館的外國人由行商管轄不同,出島和唐人屋敷則由長崎奉行所的官員管轄。
出島在臨海一側設有七個哨崗,在通往內城的橋梁旁也設了一個哨崗,只有官吏、從事貿易的商人、譯員、商館的雇工、藝妓可以通行。唐人屋敷也是如此。
出島和唐人屋敷禁止攜夫人入內。這與夷館的情況相似,但不同的是,出島和唐人屋敷允許藝妓出入。
外國商人即便有時可以外出,也必須和譯員同行。這一點也和夷館相似。
但不同的是,荷蘭人和中國人都可以直接和長崎奉行所的官員進行會面、交涉或者宴飲。不僅如此,新的商館館長到任后還需前去江戶拜見將軍。此時,需要行下級官員對上級官員所行的跪坐、俯首禮。
夷館和出島盡管都是自由受到限制的居留地,但性質差別卻很大。夷館不像出島、唐人屋敷那樣構造森嚴—由護城河、土墻、院墻圍起,雖無法自由走動,但是街道可以通往其他區域,而且可以到前面的河上,甚至是河對岸的河南島比較放松地游玩。因此就這一點來說,夷館比出島、唐人屋敷自由度更高。
但是中國人將外國人視作下等人。如規定他們不能坐轎子、不能使用中國男傭、不能直接和官吏接觸等,這都是輕視外國人的表現。因此,藝妓也就不可能被允許進出外國人居留地。從這一點來看,出島、唐人屋敷的外國人則更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