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明的歷史(八):明帝國與倭寇
- (日)三田村泰助
- 1238字
- 2022-05-23 10:41:05
鄱陽湖之戰(zhàn)
這場戰(zhàn)役是決定乾坤的大戰(zhàn),龍虎雙雄全力以赴逐鹿天下。此前朱元璋多次瀕臨絕境,如元軍包圍濠城,又如之前的龍灣激戰(zhàn),但那都是被迫應戰(zhàn)。而要爭奪天下,就必須主動進攻以擊破強敵。
當時劉基對有志于天下的張士誠和陳友諒分別是這樣評價的:“士誠立于元之下,不足為患。友諒劫其主,脅其部下,名分不正。然其地處上游,且日夜窺視于我,因此必須首先擊敗友諒。陳氏滅后,則張氏孤立,可一舉平定。其后進軍北方中原,則王業(yè)自成?!?span id="727v9o4" class="super">⑦由此我們也知道此戰(zhàn)的意義了。
此前在龍灣敗退后,陳友諒遠遠地逃到了上游的武昌。眼看著其勢力不在,平日里就對其頗為反感的各地將領(lǐng)便紛紛投降了朱元璋,而江西也首次落入朱氏的勢力范圍。
陳友諒希望挽回態(tài)勢,于是傾盡全部積蓄打造了數(shù)百艘巨艦。這些高達數(shù)丈、共有三層的櫓船,上設(shè)走馬棚,船舷帶數(shù)十支櫓,各以鐵板包之,船體涂以丹漆,豪華之極。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夏,朱元璋為營救小明王而馳援安豐,收到線報的陳友諒令家眷全都登船,傾國中之力,出動了號稱六十萬的大軍,一路攻向南昌。守城之將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他奮戰(zhàn)三個月,終于堅守住了城池。
七月,朱元璋率領(lǐng)水軍二十萬前往討伐,西路軍在鄱陽湖西南部的康郎山島附近湖面上進行了一場世紀水戰(zhàn)。朱氏一方都是小型船,分成了二十隊進攻;陳氏一方則將巨艦排成了一座水上要塞。
朱元璋望見敵人的大艦隊,大為恐慌,忙問身邊的劉基勝算幾何。劉基回答道:“我軍有必勝之氣,應奮力參戰(zhàn)?!?span id="85kuczq" class="super">⑧艱苦的戰(zhàn)斗持續(xù)了三日,朱氏水軍一波一波地向敵人小山一樣的巨艦發(fā)動進攻,斬殺了數(shù)十名隊長,卻只是更加恐懼彷徨。
最后他們準備了七艘漁船,在上面堆滿了雜草和火藥,瞄準傍晚時分起風的時機,派出敢死隊駕船攻入敵陣放火。
這個策略成功了,陳氏艦隊被燒掉大半,陳友諒的得力助手弟弟陳友仁也因此身亡。
陳氏陣形一亂,形勢就發(fā)生了逆轉(zhuǎn),變得對朱氏有利了。他們的船是小型船,因此可輕快行駛,而陳氏的巨艦則不利于行動。那時陳友諒看到朱元璋所乘之船的桅桿是白色的,便命令第二天全體集中攻擊那艘船。但是朱元璋事前得到了消息,當夜就命令己方水軍將桅桿全都漆成了白色。
第二天,紅白兩軍繼續(xù)從早到晚激戰(zhàn),結(jié)果又是白軍勝利。此后朱氏水軍撤往鄱陽湖與長江的交匯處——鄱陽湖湖口,整軍以待準備在此地迎擊陳氏水軍。
此時陳氏水軍中意見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為應該燒掉舟船在湖南再圖大業(yè),另一派堅決反對。在陳友諒躊躇之間,軍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逃兵。后來下定了決心的陳友諒打算一口氣沖進長江,卻遭到朱氏水軍的追擊。陳友諒在船上探出頭來的瞬間被流矢射穿了眼睛!巨星就這樣隕落了。
朱元璋也好幾次瀕臨險境。一次是他的座船觸礁,多虧了他的替身穿著他的衣服跳下水,假裝他已經(jīng)溺斃,他才得以幸免于難。還有一次是劉基突然叫他換船,而過了一會兒他之前乘坐的船就被大炮擊碎了。
戰(zhàn)事結(jié)束后,朱元璋向劉基表明心跡,稱:“我馳援安豐的時候,陳友諒錯向南昌進攻,這實在是萬幸。如果他直接進攻應天府,那就真是無力回天了。”⑨
這也就是兩雄命運的分水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