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那女生見他陌生便沒有理睬就離開了,留下站在原地發愣的童星星。校園很漂亮,即便是冬天,有銀裝素裹,便也有樸素純真,去除綠色的外衣留下骨感壯碩的枝干,倒也不覺得有什么不好。說來,景色完全取決于人的心情,境界。各人看世界總有不一樣的地方。盡管只身留下,心也趨于寧靜。
雖說追求寧靜,每每想起董青,不免悸動,又無所適從。他忽然發覺自己迷茫了,他為了什么來美國的呢?為的董青的遭遇?為的哥找個安心的借口?為的和劉麗來旅行?為了自己尋找一個活著的勇氣的借口?今后怎么辦呢?
當迷茫的時候,心就空落落的,想干點啥,卻又不知道要干啥,仿佛只要活著,怎么都無所謂了。世界上的事情,那么多悲傷,那么多幸福的渴望,那么多遭受坎坷的人們啊,但他們始終是他們,自己又能做些什么呢?似乎做些什么都多余,仿佛世界少了自己根本無從輕重,似乎少了誰都沒有關系。
走在校園的小道上,手插褲兜,悠閑地散步,仰望天空,環顧四周。校園很快安靜下來,學生們都放學了,回家的回家,去食堂的也早就走了。落寞的一個人,不知道該干點啥。
“哈哈,空虛到極致莫過于此吧,莫過于此吧!”他自言自語了,笑聲不知不覺中回蕩在校園里飄蕩,盡管沒有聽客,想必覺得也是無可奈何到了極致。
他取出董青的日記,認真的思索,努力去想象她的遭遇還有她的精神世界,以及為何她會選擇自殺。
從史納德的日記中知道,他對董青的愛很深,深到讓人覺得嫉妒。他忘記自己那么愛一個人是什么時候了,或者自己從沒有真正愛過誰,那么死去活來的感覺,很久很久都沒有體會過了。忽地,他苦笑一聲,“或許,根本就沒有過那種感覺也說不定。不知道當初跟鐘惠惠在一起的事情,那種感覺算嗎?假如不算,那自己是否真的真正體會過那種刻骨銘心的愛呢?算活過嗎?可牽強的愛情又根本沒有必要。愛不就是一種很唯心的意識形態嗎?愛不就是形而上學的虛幻嗎?但是,話又說回來,人不應該為了愛而活著嗎?愛不是最偉大的嗎?太矛盾了。”
日記中說,董青原本很喜歡史納德,史納德實在是太優秀了,甚至讓董青覺得根本配不上他,她對史納德從還是十來歲的少女時期便深深扎根在內心深處了。因為史納德經常惹她生氣,董青就生起氣來故意不去搭理他,好讓史納德知道她也是有著高傲的自尊的。她們因此便很久都沒有說過話。讓她以為史納德根本對董青沒興趣,一點兒想法也沒有,更不可能會有什么發展后續。董青便也認命,覺得這樣或許也好,可能是上帝的安排。董青從暗戀史納德到漸漸去忽視他,直到有一天因為史納德故意將她的自行車的輪胎放氣這件事,讓董青對他的好感一下子煙消云散,打定主意再也不會喜歡他了,忽然內心萌生出一種厭惡的情緒,以后看見史納德只想去遠離他。
讀到這里,童星星覺得真是夠荒誕的,從長期的暗戀,到厭惡,竟然發生的這么突然,而且竟然就是這種不起眼的小事引起的,是不是太夸張了呢?可能說的不無道理,正是這種小事吧,忽然就不喜歡了也是可能的,因為所謂的愛情正是唯心的呀。忽然的喜歡和忽然的厭惡重疊發生不矛盾。
后來史納德竟然向她表白了,簡直讓董青覺得匪夷所思,來不及去想,就先拒絕了。史納德便也不再糾纏,但還是隔三岔五的出現在董青的視線里。讓她對史納德的感情又奇妙的改觀了一些。董青很喜歡這種被人注視的感覺,就好像當初自己暗戀他一樣,那種偷偷摸摸的感覺還很刺激,興奮,甚至整晚都睡不好。有時候她也覺得青春期都是多巴胺在起作用,她不清楚自己的真實想法,因為她覺得自己腦子不夠用,理智讓她無法判斷究竟想要怎樣的結局。她盼望的是這種刺激持續下去,永遠都不要停止。但是后來,漸漸地,她發現史納德離自己越來越遠,好像又不那么喜歡自己了。她又開始生起氣來,就是莫名的生氣,原因又說不上來。她覺得自己要瘋了。她又想要主動去示好,可又覺得很沒有面子,太丟臉了。于是她又放棄了。她歸因于沒有適當的時機去示好,也只能作罷。她想或許是老天不讓她去示好,不然老天不會不給她機會的,可她終究沒有做什么。
這可能正是她沒有跟史納德修成正果的真正原因,就是終究沒有做什么。童星星忽然想起自己少年時期暗戀同桌的時候的情況,大相徑庭。小學時候,童星星也曾喜歡過一個姑娘,那姑娘長得好看,直到有一天背書的時候,看見了她大笑時張大嘴巴的模樣,尤其是那張的大大的嘴巴,讓他瞬間不喜歡她了。女生張那么大的嘴巴,簡直沒有美感,還很恐怖。過了不久,他就去喜歡那種有美感的女生了,有那種有女人味的感覺的女生。他一直假裝不喜歡她,直到小學畢業。初中就不在一起了,幾乎見不到了。他笑了笑,干嘛要假裝呢?真蠢!但又思索片刻,可能這都是少男少女初戀時候那種無疾而終的常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