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大宮

在人們的印象中,皇帝在乾清宮里處理政務(wù),皇后穩(wěn)穩(wěn)地居于坤寧宮,太后則居住在慈寧宮。這三個人的鼎立,正好說明了皇權(quán)、后權(quán)、太后權(quán)的互相制約與平衡。那么,皇帝平時是否住在乾清宮呢?坤寧宮是皇后的日常居所嗎?太后的寢宮真的是慈寧宮嗎?

乾清宮確實是皇帝的寢宮。自紫禁城建成以后,從明永樂帝開始,一直到清康熙年間,皇帝都是居住在乾清宮的。

乾清宮為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坐落在單層漢白玉石臺基之上,連廊面闊九間,進深五間,建筑面積達1400平方米,自臺面至正脊高20余米。殿的正中有寶座,寶座上方懸著“正大光明”匾。這個匾的背后藏有密建皇儲的“建儲匣”。明代,永樂帝朱棣至崇禎帝朱由檢,共十四位皇帝將乾清宮作為寢宮,在這里辦公,處理政務(wù)。清初沿襲了明制,順治、康熙兩代皇帝仍將乾清宮作為日常辦公和居住、生活之地。雍正繼位以后,“實心不忍”居此宮,便移居到養(yǎng)心殿。從此以后,歷代皇帝便居住到養(yǎng)心殿,而乾清宮就成為皇帝召見廷臣、批閱奏章、處理日常政務(wù)、接見外藩屬國陪臣和歲時受賀、舉行宴筵的重要場所。一些日常辦事機構(gòu),包括皇子讀書的上書房,也都遷入乾清宮周圍的廡房,乾清宮的日常使用功能大大加強。另外,乾清宮還是停放梓宮的地方。清朝皇帝不論崩于何處,都要在乾清宮擺設(shè)靈堂,停放梓宮(皇帝、皇后的靈棺以梓木做成,故稱為梓宮)。棺木在乾清宮停放期間,嗣皇帝、皇子、皇孫都要穿孝服吊祭并剪去一束頭發(fā),以表示對死者最大的敬仰。諸王、貝勒、貝子及文武大臣入乾清門瞻仰大行皇帝遺容,公主、福晉集乾清門內(nèi)丹陛上行大殮禮。

乾清宮

養(yǎng)心殿建于明代嘉靖年間,位于內(nèi)廷乾清宮西側(cè)。這是一座獨立的院落,主體建筑占地5000多平方米,東西寬約80米,南北長約63米,分為前、后兩區(qū)。前區(qū)自西一長街的遵義門進入,為東西狹長的院落,南北寬約16米。養(yǎng)心殿為“工”字形殿,前殿面闊三間,通面闊36米,進深三間,通進深12米。從結(jié)構(gòu)上看,實為三大間,但每間在額枋以下又另用兩根方柱分隔,所以看上去很像九開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前檐明間和西次間接建抱廈,東次間窗前開敞,布局別致。殿前東、西各建有配殿五間,黃琉璃瓦歇山頂,與正殿檐角錯落,臺基又相近,組成了一個三合院式的格局。

明代,坤寧宮是皇后的寢宮,但是自皇帝移居養(yǎng)心殿后,坤寧宮也就不再作為皇后的寢宮,皇后平時居住在東、西六宮的任意一宮。但每當(dāng)皇帝大婚時,會在坤寧宮居住兩天。此外,坤寧宮還會作為薩滿教祭神的主要場所。清代只有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緒三位皇帝用坤寧宮當(dāng)作洞房。溥儀大婚雖然也在坤寧宮,但當(dāng)時清朝已經(jīng)滅亡,所以嚴(yán)格說不算。清代坤寧宮仿照盛京清寧宮重建,改原明間開門為東次間開門,原槅扇門為雙扇板門,其余各間的欞花槅扇窗均改為直欞吊搭式窗。室內(nèi)東側(cè)兩間隔出為暖閣,作為居住的寢室,門的西側(cè)四間設(shè)南、北、西三面炕,作為祭神的場所。與門相對的后檐設(shè)鍋灶,作殺牲煮肉之用。由于是皇家所用,灶間設(shè)欞花扇門,渾金毗盧罩,裝飾考究華麗。

明朝時,慈寧宮一直是前代皇貴妃的居住之地。清順治十年(1653年),孝莊文皇后(此時徽號為昭圣皇太后)始居慈寧宮,自此,慈寧宮成為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居所,太妃、太嬪等人隨居。慈寧宮為黃琉璃瓦重檐歇山頂,面闊七間,當(dāng)中五間各開四扇雙交四椀菱花槅扇門。兩梢間為磚砌坎墻,各開四扇雙交四椀菱花槅扇窗。殿前出月臺,正面出三階,左右各出一階,臺上陳鎏金銅香爐四座。東、西兩邊設(shè)卡墻,各開垂花門,可通后院。慈寧宮主要是為太后舉行重大典禮的殿堂,凡遇皇太后圣壽節(jié)、上徽號、進冊寶、公主下嫁,均在此處舉行慶賀儀式。特別是太后壽辰時,皇帝親自率眾行禮,并與近支皇戚一同彩衣起舞,禮節(jié)十分隆重。如果皇太后去世,梓宮則被奉安于慈寧宮中,皇帝至此行祭奠禮。

慈寧宮

走向太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山市| 泰来县| 阜平县| 隆化县| 潼关县| 民权县| 密云县| 思茅市| 武陟县| 镇宁| 黑水县| 莱阳市| 两当县| 许昌市| 且末县| 衡阳县| 太仆寺旗| 张北县| 田东县| 武强县| 延庆县| 克山县| 富锦市| 西安市| 鹤岗市| 奈曼旗| 临颍县| 兰考县| 吉安市| 泗洪县| 社旗县| 射阳县| 沛县| 台东市| 九寨沟县| 霍林郭勒市| 泗水县| 冷水江市| 屏边| 承德市| 盈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