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當年王莽追擊劉秀的方向前行,我們來到了有名的“劉秀跳”。
一塊石碑矗立著,詳細記載了“劉秀跳”的經過:
“劉秀跳”指面前兩峰之中,凌空跨過之深峽。
傳說王莽追殺劉秀于此,劉秀孤身只影,窮途末路,情急之下,縱身躍過此峽,而王莽人多勢眾,卻無人能跳過。
劉秀這一跳,擺脫困境,絕處逢生,成就了漢朝的漢光武帝。
后人嘆曰:一個人的成敗得失,往往只有一步之遙。只要敢于一跳,沒有過不去的坎。
趙霞仔細的看著碑文,不知道在想什么。應該也是在感慨人生需要放手一搏吧!
讀罷碑文,果見兩座山峰如刀劈斧鑿,相對而立,好像真的只是一步之遙。
探頭俯瞰,腳下絕壁懸垂,萬丈幽谷深不見底,崖壁雜草叢生,涼森森的陰氣自谷底攀巖而上,連望一眼都心驚膽顫,劉秀不服輸的拼搏精神可見一斑。
三人繼續前行。
這時,才猛然發現,一不小心,來到了仙界。
張南站在瓊臺玉閣之上,霧在腳下、在對面的山間激蕩。
云霧翻滾,波濤洶涌,好似茫茫的大海,而那些露出的山頭,則像海中的大大小小的島嶼。
不知是到了蓬萊仙境?還是天上人間!
轉過一個彎,來到著名的景點:琴臺。
據說是俞伯牙當年彈奏《高山流水》的地方。
人生天地間,恩德相結,謂之知己;腹心相照,謂之知心;同氣相求,乃謂之知音。
楚國俞伯牙學琴,三年不成,于是,他千里迢迢來到這太行山之巔鼓琴。
靜心聆聽的王莽嶺樵夫鐘子期,不禁發出“峨峨若泰山、泱泱若江河”的感慨。
至此,成就了曠世名曲《高山流水》。
如今,琴臺猶在,而古人不見。
趙霞駐足琴臺,憑欄而望,表情沉靜,是在追憶俞伯?還是在憑吊子期?
山里氣候多變,小雨說來就來。
長時間走路,也困了,就到景區餐廳吃飯。
沒到飯點,餐廳顯的空曠寂靜,點了一盤干鍋山菌湯,地皮菜炒土雞蛋、農家木耳小炒肉、杏仁野菜、蒜香灰灰菜。
趙霞邊吃邊介紹著每個菜的特色和地道做法,真可謂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沒有。
張南呢?吃還行。
具體到每道菜哪好哪壞一概不知。
可是在趙霞的指點下去嘗去品,茅塞頓開,受益匪淺,越覺得中華美食蘊含著醇厚的文化底蘊。
吃飽喝足,從餐廳出來,小雨還是絲毫沒有要停的意思。
于是三人決定下山,前往陜州。
河南人到太行山,叫上山;反之,叫下山。
民間俗稱南下、北上。
……
在導航的指引下,全程高速,歷經三百多公里,來到陜州。
住在陜州的酒店里,董霞感慨:“每天圍著工地轉,幾年也走不出太行山。”
“今天出來工地,才登王莽嶺,又下地坑院。”
趙霞笑著回應董霞說道:“工地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第二天早上,在酒店吃完自助餐,三人到了陜州地坑院景區。
“進村不見人,見樹不見村。入戶不見門,聞聲不見人”,看了景區介紹,我才知道在這黃土高坡上,獨具特色的地坑院落,被譽為“地平線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
平坦的土地上,向下挖六七米深,形成一個長坑,然后在坑的四璧挖幾個圓拱形的窯洞,將其中一個洞鑿成斜坡通向地面,就是出入口。
張南最迷惑不解的地方就是,它是怎么排水的呢?
黃土地常年缺水,在地坑院子中間挖一口滲井,在滲井的底部鋪一層爐渣用作過濾。
下雨之后,雨水就會進入滲井,過濾以后的水可以用來洗衣服和喂牲口。
了解了排水的原理,張南驚嘆老祖宗的智慧果然是無窮盡的。
坑院是建筑史上一種逆向思維的產物,它利用自然地形下沉式挖掘,建筑與大地融為一體,在地面上幾乎看不到形跡。
坑院常年恒溫,冬暖夏涼。站在院內望天空,天似穹窿,你就可以體驗到坐井觀天的真諦。
看著滿院花開、蜂飛蝶舞、綠樹搖曳,頭頂上的藍天云卷云舒,張南看了看身邊的趙霞癡癡的想著:這才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啊!
我為郭靖,你是黃蓉!
當然,地坑院并不是完美的。
站在辯證角度看問題,有利就有弊。
張南和趙霞一番探討后,都覺得地坑院先天不足主要在于通風不暢、潮濕、光照不足,出入不便,窯洞內的采光也是一個大問題。
萬丈高樓,尚需南北通透,何況掘地三尺,藏在地平線以下的地坑院呢?
還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太行山好酒成風,流行一句“只扶墻,不服你!”的酒桌箴言。
若在地坑院喝高了,那可是一步一坑,步步坑,就問你:“無墻可扶,你服誰?”
不過古時,農耕經濟落后,地坑院的建筑成本低,耗費建材少,所以挖地坑居住體現了老祖宗的另一面智慧:勤儉持家,就地取材,生財有道!
省下的,即是賺到的。
所以,對于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來說,權衡利弊,得失自是了然于心。
張南他們所慮的地坑院缺陷,不值一提。
畢竟,誰也不想做房奴不是?
地坑院融入紅辣椒、臉譜、紅燈籠等文化因素,尤其是陜州剪紙,給張南造成的視覺沖擊還是很大的。
在中國的大地上,只要有傳承了五千年的文化因素注入,任何東西都能化腐朽為神奇,或者是錦上添花。
趙霞坐在大樹下的石凳上,乘涼歇腳。
一群寫生的學生路過,七嘴八舌的談論著自己的感受。
張南瞬間想了一個奇怪的問題:趙霞的學生時代,是什么樣的呢?是否和眼前的同學們一樣,無憂無慮。
張南此時覺得,自己渴望知道趙霞以前的一切,學生時代、童年,甚至懵懂無知的孩提時代,都想知道。
游完地坑院,他們回到了陜州的美食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