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任繼愈)

中華民族是由五十六個民族共同組成的。各民族的人口有多有少,每一個民族都對這個大家庭做出了各自的貢獻。北京的故宮,號稱五朝宮闕,它經歷了遼、金、元、明、清五個朝代,累計八百多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循名責實,當之無愧。它屬于北京,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

中華五千年,大致可以分成前后兩個大的階段,以秦漢統一為分界線。秦以前約三千年,是唐、虞、夏、商、周時代,由部落聯盟共同推舉首領,是比較松散的國家組織,歷史上稱頌的三代君王宮殿為茅茨土階,不追求享受,也不可能有過多的享受。堯、舜君主禪讓,而非世襲。禹開始建立了世襲制度。這些傳說加上文獻記載及后來地下考古發現的物證,總的看來,一切在草創階段,文字初創,方言復雜,眾多部族大致以長江,黃河兩大流域為中心。眾多部族雜然并處。傳說禹會諸侯于會稽,有三千酋長。武王伐紂,參加會戰的部落有八百之多。經過兼并戰爭,春秋時期列國諸侯尚有百余,戰國后期只剩下七個大國。就是說前一個階段的三千年間,國家的數目越來越少,各國家面積卻越來越大。這是中國古代歷史的總趨勢。后一個階段的二千多年,沿著前一個階段的方向繼續前進,秦漢開始,中國出現了一個多民族的統一大國。國君有效統治的范圍以長江黃河流域為中心,南到南海邊廣東廣西及交趾,西方北方到大漠,東到大海,東北到遼河流域。隨著政治形勢的變化,國家的疆域有時向外擴展一些,有時向內收縮一些,以長江黃河流域為基地的總形勢沒有大的改變。

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大都是秦漢以后的這二千年間創造出來的,這二千年中的這后一個一千年成就尤為顯著。在最后的一千年間,已經有八百多年歷史的北京的皇宮就是歷代皇帝君臣制定政策、發號施令的中樞。

秦漢以后,要有效地管理這樣一個多民族的大國,必須妥善處理一對基本矛盾:一方面要維持國家的權力高度集中,做到令行禁止,建立國家的穩定秩序;另一方面要照顧到廣大地區的各族人民的基本的生活和生產,使他們安居樂業,不出亂子。古代中國社會以農業為主,一家一戶為生產單位和消費單位。小農經濟的特點是極端分散。中央政府要高度統一,小農經濟則極端分散。維持高度統一,權力必須高度集中;小農經濟的本性要求政府少干涉或不干涉。從秦漢到清末,長期共存的這一對基本矛盾處理得好,就國泰民安,否則就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甚至引起大規模的動亂,導致改朝換代。

故宮作為五朝宮闕的皇宮,就是最近八百年來改朝換代、治亂興廢見證者。

從遼金元至明清,皇帝權力越來越大,宮殿建筑自然地隨著皇權的擴大而越來越壯麗、豪華。宮闕構建得宏偉、高大、壯麗,固然出于皇帝的窮奢極欲的私心驅使,更深層次地來考察,還在于多民族統一大國的皇帝,他替天發布命令,皇帝是“天子”(上帝的兒子),不同于一般百姓,封建神權時代,最最高貴的享用是神的特權。無論中外,古代封建社會都是政教合一,神權支配王權。中國封建社會獨具特色,皇權神權高度合一,皇權也是神權,神權也是皇權。皇帝詔令一開頭必為“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故宮三大殿有行政作用,更具有神殿作用。西方的最壯麗的建筑物是教堂。國王的宮殿,當然也豪華,但比不上教皇的教堂,一座教堂有持續建造一百年尚未完工的。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宮殿、陵寢的土木工程為勞民傷財的主要項目,秦朝就是由于使用勞役過重引起農民造反的。從封建王朝著眼,沒有宏偉壯麗的宮殿,不足以威天下,朝四夷;一旦越過百姓承受的限度,那就要走到它的反面,釀成朝代覆滅的誘因。

單士元先生是我多年的老朋友,也是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早年畢業的老學長。他治學謹嚴,為人樸實,一絲不茍的作風素為同學所欽重。他這部《故宮史話》,以深入淺出的手法,把枯燥的磚木瓦石建筑物,賦于靈氣,讀起來不枯燥。這部小書,內容豐富,言之有據,小中見大,把中國的故宮放在世界宮殿群中展現給讀者,讀后既增加了知識又開拓了視野。

可惜單士元先生生前工作忙,未及親手把這部書整理問世。我國古代女學者中,有伏女傳經,班女述史,龐女成道,今有單女嘉筠不畏艱難,在文物考古領域克紹父業。單士元先生泉下有知,當感欣慰。

2004年3月30日 北京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陵县| 香格里拉县| 四川省| 和林格尔县| 册亨县| 浦县| 潮州市| 马鞍山市| 鲁甸县| 长丰县| 静海县| 涪陵区| 新民市| 兰州市| 连江县| 上林县| 克山县| 个旧市| 安庆市| 沧州市| 蕲春县| 北碚区| 阳江市| 昌吉市| 大港区| 常熟市| 山东省| 溆浦县| 来宾市| 溧阳市| 彰化市| 万全县| 刚察县| 尚义县| 林口县| 墨江| 和静县| 泰和县| 孝昌县| 乌兰县| 慈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