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是萬萬沒想到家里的辣椒這么帶勁兒,若是早知道,哪怕是用來蘸饅頭也是好的呀。可憐她這個早以習慣西川口味,無辣不歡的胃吃了這么長一段時間雖然對本地人已經挺有味但在她吃起來依然略清淡的飯菜。
滿足口腹之欲后,兄妹三人一動不動躺在炕上聽著父母嘮嗑,柳絮還在想有機會弄火鍋來吃。結果
“……說沒就沒了,說是昨天還好好的“柳國昌點燃一根煙
“那咱們去不去”問的是要不要去吃酒,也就是參加喪禮。
“不用,也沒喊......”
沒了?
春芽她奶奶沒了?
柳絮聽了半天恍然。春芽比她小兩歲,她奶奶倒是挺大年紀了。家住在右街上。昨天柳絮她們出去玩的時候還看見那老太太在院門口坐著曬太陽呢!
結果今天就沒了。
柳絮現在想起昨天看到的那雙黑梭梭的眼睛,莫名覺得有點悚然,還有些悲傷。
生老病死,果然是上天不能更改之意啊。
人類可以強行的控制出生率,但是控制不了人的自然死亡。可以天天護膚保養養生延緩衰老,但是不能阻止衰老。可以發展醫學技術治病救傷,但是拯救不了自然衰竭的器官。
傷感溢于心間,但是轉念一想,正因如此才要更惜時光才要倍加珍惜這重來的機會,因為它不僅讓自己多活二十年,也是讓自己多陪伴父母親朋二十年。這一次要盡力不留遺憾呀!
婚嫁喪娶是村里最大的熱鬧之一,也別具一格。
上午八九點鐘村廣場已經擠滿了人,大概除了行將就木的老人和嗷嗷待哺的嬰孩,其他的人都來了吧。
柳絮帶著柳信跟著柳誠艱難的擠開人群朝前走去,想要擠到路口,但是并沒有成功,反被擠到了一根電線桿旁。好在電線桿離路口也不遠,又因著人小,從周圍大人們交錯的腿隙間也能看到前方的景況。
此時前方有許多披麻戴孝的人,中間是幾個著白衣白帽的壯漢抬著棺木,后面又是一些哭哭啼啼的家屬,柳絮看到了春芽,被她媽媽牽著一步一步往前走,小小的年紀還不知道什么事生離死別,正茫然的看著這一切。
這邊的喪禮習俗是先由家人抬著棺木游街,邊游街邊撒冥幣和糖。
每撒一把糖,便有無數的人彎腰搶撿,其中除了小孩子還有不少大人們。
柳絮彎腰撿起一顆酥心糖,嚴重懷疑自己有蟲牙與這有極大的關系。這下倒是提醒了自己,有機會一定要去把現在才只有一顆的蟲牙拔了,還好她一有錢就先買了牙膏牙刷,不然又會多出現前世出現過的那幾顆蟲牙。要知道在村里她活了七八年就沒刷過牙...
喇叭嗩吶,送喪的隊伍在哀樂中消失在人們的視線里,明明是一件悲傷的事,可人群卻只見熱鬧,柳絮想,或許不是他們漠視一切。而是他們知道無法改變接受了而已。
人群漸漸散去,有的各回各家,有的就地聚集談論。柳絮她們這些小孩子則是分作四方,尋找漏網的糖,連房頂上都不放過。
村里都是平房,柳絮一抬頭就看到了她家大哥還有姚二平這些稍大一點的孩子在村支部的房頂上,柳絮心里些許擔心,也跑過去。此時房頂下也有不少小孩,柳信赫然在列。
站在房頂上的柳誠他們每撿起一顆,下面的孩子便歡呼一聲,仿佛是他們撿到一樣,柳絮也跟著歡呼,突然,柳誠一下子重心不穩,身體閃了又閃。原來是被腳下青苔滑了一下。
危險!
柳絮一下子心提到嗓子眼,根本沒考慮自己能否接住,下意識的就沖過去做出接人的姿勢。底下其他的孩子也驚呼。
好在,柳誠閃了又閃,手舞足蹈,最終還是穩住了。
呼......
虛驚一場。
柳誠故作鎮定,還露出了一副瞧你們那個樣子,大驚小怪的神色。其實早已后背發涼,甚至想尿褲子。當腳滑的那一刻,他真的感覺天昏地旋,好在他平衡感還行,最后還是穩住了,不然…
柳誠不敢想那個后果。但是當時的感覺一直縈繞在心間,讓他覺得平時隨隨便便就能跳下的房頂和高墻,這時竟然心存猶豫了。要不是底下太多雙眼睛看著,柳誠想他可能真的不敢下來了吧。
看著下來后的柳誠又活蹦亂跳的,柳絮便放下了心。而后又和這些男孩女孩們一起玩。對于他們來說,哪怕是跑來跑去也是很有趣的,也能愉快的過一天。小孩子的快樂就這么簡單
喪禮的熱鬧到這里還沒有結束,游街之后,被邀請的人們在當事人家里吃午餐和晚餐并且隨禮。村里的其他人則等待夜晚到來,那時還會有更熱鬧的。
晚上八點左右,這個時節的夜晚已經有些涼了,柳絮兄妹三人都被要求穿上了外套,然后跟著父母前往村廣場。
他們來的不算早,此時已經聚集了一些人了。夜晚的農村哪怕是村廣場也沒有很明亮的燈,只有周邊居住的民戶亮著一盞盞昏黃的燈給人們帶來一些視角上的亮光。
昏黃與夜墨相交織,遠處偶爾傳來的一聲聲狗吠更使今夜變得不同,凸顯些許神秘。柳國昌和李蓉自然而然的拋棄了三個孩子進了小賣部里,在那里找到他們的伙伴,而柳絮三人也散開各找各的小伙伴。
雖說柳絮經常和男孩子一起玩耍,但是她還是有幾個同齡的女小伙伴的。
一個是姑父的本家的孩子天天,一個是她喊關大爺家的二女兒關小雨和小女兒關小美。她們幾個在學校里就經常湊在一起玩,放學也時常一起寫作業。其中天天和小美還和她同年級。小雨倒是在五年級
幾個小女孩剛說上話,右街街頭便傳來火光,是火把還有手電筒的光。于是趕緊你拉我我拉你的讓路退到路邊。
只見又是一大群著白衣白帽的人走來,抬著紙扎的童男童女,紙扎的亭樓閣宇,紙扎的單人小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