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 開棺實錄2013
- 一把帶十個妹
- 2362字
- 2022-05-09 22:20:21
明明回到房間,洗好澡以后,裹著浴巾出來挑選衣柜里的衣服,選了一個白色長裙,然后拿出手機撥通了一個號碼。
“姐,啥時候到?”明明問。
“快了。”姐姐說。
“說正事,怎么樣了?有沒有查到什么?”明明問。
“有,你給我寄來的那部手機,上面一共有四個人的指紋。一個是你,一個叫舒燦,資料很普通父母離異家住邵陽,一個叫林久,身份是假的,什么也查不到。還有一個也查不到,我找關系從海外的庫里查到了,是一個通緝犯,鈴木小女,女性,38歲。另外還有一件事,等我來了當面說。”姐姐說到。
掛斷電話,明明穿好衣服走到客廳,坐在沙發看電視,等待著姐姐的到來。
火車站候車廳內。
外面天終于黑了下來。我在候車區用手機上網,另外三部手機已經收好放在包里。車站內人很多,時不時可以聞到泡面的氣味兒,估計上車了以后要聞個兩天的泡面味兒。
說話聲、腳步聲、電話鈴聲和笑聲,縱橫交錯地在候車區。好在里面空間夠大,巨大的電子顯示牌指示各個列車的終點站和途徑站點。過了一會兒,廣播響起,乘客聽到廣播后都涌向進站口。我背好了包,拿好身份證和車票排起了隊。
“叮叮~”手機突然收到一個短信。
“2214779772”是一串數字,明明發來的,但是我不知道什么意思。
“叮叮~”又是明明發來,是一個彩信。有一張照片,照片里是一個八方銅鏡。
找到自己的座位以后,我把包放在了椅子上。在火車兩頭的地方打了個電話給明明。
“什么意思?”我直截了當問到。
“引雷鏡不止一面,而且這不是普通的辟邪鏡,這是一種引雷的設備。”明明在電話里說到。
“引雷的設備?誰引雷?怎么引雷?為什么引雷?”我問到。“那這串數字又是什么意思?”
“這些問題我都不知道,梁秋秋告訴我,引雷鏡至少有三面,除去張羨之他們家丟的一面,另外兩面被林九找到一面。見面再跟你說詳細。這串數字是QQ號。你加一下,這個人叫梁秋秋學富五車,畢業于賓夕法尼亞,有點本事的。是我姐姐找來的人,之前托她查賈振遠已注銷的企業,都能給我搜出現在的ip地址,林九已經出發了。我要關機了不說了。我應該比你先到。”
火車緩緩提速。
坐在我旁邊的是兩個中年男人,對面一個七八歲小男孩和兩個三十多歲的夫妻。坐位坐久了很難受,真服了這種椅子的設計,太反人類了。靠背處凹進去,頭部凸出來。
前后左右的人用方言交流著,我也聽不太懂。說實話,火車坐整整兩天實在太難坐了,詢問了一下路過的列車員,我決定補一張臥鋪。
床鋪還可以,在下鋪,不用很麻煩的爬上爬下。我整理好以后拿出手機打開企鵝,搜了一下這個QQ號,女性,網名叫“驚奇物語”,看來她也在看我喜歡的這本小說。然后我添加她為好友。
“咳咳!”QQ的提示音。
沒過多久她就同意了。
【你好!請問是梁秋秋嗎?我朋友給我你的聯系方式。】
【你好,你就是是舒燦吧?】
【對的,我是舒燦,我想請問您一下,關于引雷鏡的事。】
【叫我秋秋就行了,易學關系的哲理探要和道教是我的研究課題,所以我也會幫你們一起查這個東西。】
【你是怎么知道引雷鏡至少有三塊的?】
【這個鏡子說起來到底有幾塊暫時不知道,林九在昆明找到的一塊背后寫著“叁”,之前那面引雷鏡考證過,后面寫著“壹”現在只是作為假設。我下個月就回國,到時候我來找你們。記住,注意安全,你們查的東西可能很危險。】
【照這么說的話,那這個三個引雷鏡設備有什么作用?或者是它用來引雷的目的是什么?】
【單單憑鏡子是不能引雷的,還需要一種裝置,這個裝置應該是類似引雷針。日常生活中,我們普通人對雷電都是避之不及,說明制造和爭奪引雷鏡的人,可能需要引來雷電的力量去做些什么?又可能不是普通的雷電。這些都是未知的。】
然后她下線了,我大致明白了一點概念。
雷,夏天常見,但現在是秋天。已經幾乎沒有了,引雷也應該是夏天才對啊。或者說是為了明年做準備,又或者要的不是常見的的冷暖峰和地形雷。
其實梁秋秋跟我說的挺有道理。既然這個東西很重要,說明需要它的有可能不止一兩個人,林九在昆明也能找到引雷鏡,而且還不是同一塊,這個云南真來對了,也說明牽扯到的事情范圍也變廣了。
時間還早,我用手機搜了一些關于雷電的科普視頻,看著看著就睡著了。
鄂厄多斯。
深夜,明明在房間里匆匆忙忙收拾行李,躡手躡腳打開房門。
小心翼翼的關上門以后,背著雙肩包,靜步走下樓,準備悄悄地從家里溜走。
“站住”明明走到門口的時候,燈被打開了,開燈的是媽媽。“我就知道,攔不住你,錢還夠用嗎?”
“嘿嘿…謝謝媽媽,我不要啦…”明明心想,這怎么能被發現。
“你要去哪?是不是談戀愛了?媽媽雖然陪不了你,但我會讓你姐姐替我監視你。”媽媽打量著明明的包,坐到沙發上。
“哎呀,沒有!我還不想談戀愛!還是別啦,我姐她也挺累的,我就是出去玩兒!很快就會回來的,別擔心啦!”明明也坐下來,抱著媽媽的手臂說。
“出去玩可以,你要照顧好自己,每天一個電話。錢不夠找我或者找你姐拿,知道嗎?”
“謝謝媽媽,真不用,我走啦。”明明做了一個拜拜的手勢就要去抱媽媽。
“這么晚了,明天再走,明天讓劉伯送。”媽媽推開明明,說完把她的包拿了下來。
在我的上鋪是一個戴著黑框眼鏡的少年,看樣子比我小個兩三歲。睡醒之后,閑著無聊跟他聊了幾句。少年叫楊飛,浙江人,和我目的地相同,對面床鋪的是他爸爸,他爸爸坐在門外給手機充電。由于門半關著,我并沒有看清門外男人的臉,只看到他體型健碩,坐姿端正。
我對昆明不是很了解,來之前也沒有查過資料。聽他說,那里的別稱叫做“春城”。昆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擁有兩三兩百多年的建城史,滇池地區擁有三千年的文明史。約三萬年前,即有人類生活在滇池地區。戰國至東漢初,滇池周圍的“滇人”建立滇國,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滇文化”。
“楊飛,你們是去昆明干嘛呀?”我問他。“看你們帶的東西也不多啊?”
“我父親去見他一個班的戰友,聽說他出了車禍,我主要是陪同他一起看望。你呢?你去那邊做什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