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廢舊機電產品再制造質量控制理論與方法
- 姜興宇等
- 757字
- 2022-05-07 19:04:21
2.1.1 鑒定回收階段
回收是再制造的初始環節,是通過有效的物流網絡或回收渠道對報廢的機電產品進行回收的活動。目前,實施報廢機電產品回收制度比較好的有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美國已經能把大部分機電產品的零部件回收利用;法國政府依據環境保護和資源再生利用的理念,積極推動機電產品回收、可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等政策、法規的市場化運作,并依照《個體廢物處理法》有效地利用和回收了報廢機電產品;日本于2003年7月通過世界上第一部關于汽車回收的法律《汽車循環利用法》,且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法律規定汽車生產廠商有義務回收報廢車輛并進行再利用,汽車上幾乎所有的廢舊零件都可以被回收再利用。
圖2-1 廢舊產品再制造流程[6]
目前,我國廢舊機電產品回收面臨以下突出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再制造產業的發展。
1)回收法律不健全,逆向物流不完善;且大多數回收企業的規模較小,回收技術和工藝還相當落后,回收過程中產生二次污染的現象也嚴重。
2)廢舊機電產品回收涉及再制造商、回收商與消費者等,而各回收參與群體因從自身利益考慮,并不積極進行產品回收的合作;使得大多數再制造企業因缺少長期穩定的回收來源,存在原材料短缺問題。
3)報廢機電產品回收之后,目前能循環利用的主要還局限于廢金屬零部件,其他材料回收利用率并不高,如橡膠、塑料、玻璃等多作為垃圾處理,導致報廢機電設備的總體利用率還較低。
根據回收主體的不同,劃分為不同的回收模式,主要分為三種:再制造商回收、制造商委托零售商回收、第三方回收公司回收[1]。目前,我國再制造產業主要采用的是再制造企業主動回收的方式。在回收廢舊機電產品之前,需要先對廢舊機電產品進行鑒定,包括機械部件表面是否完好、是否存在裂痕和明顯缺陷,液壓、電器部分是否正常,整機能否正常運行等;進而將符合回收標準的廢舊機電產品回收,然后實施再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