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大地,雄渾壯闊,山川縱橫間,風云變幻。灝國公張黿憑借卓越的軍事才能與政治智慧,一舉占領富饒的關中地區。他尊隨末帝為太上皇,擁立其孫楊梧登上皇位,而自己則獲封灝王,身兼丞相、太尉之職,總領朝政,都督內外軍事。不久,隨末帝麾下禁軍發動政變,隨末帝在這場混亂中不幸被殺。緊接著,楊梧在各方壓力下禪位于張黿。張黿遵循古禮,三辭三讓后,方才正式稱帝,建國號為大昊。登上皇位的張黿,開始論功行賞。大兒子張逸軒被冊封為瑨王;二兒子張宇霆被封為秦王,兼任雍州牧、尚書令以及右翊衛大將軍,手握重權;女兒張悅瑤則被封為櫟陽昭公主,大昊新立,卻如一艘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中初航的巨輪,雖揚起了風帆,卻面臨著驚濤駭浪的考驗。張黿,這位從灝國公一路崛起,在權謀與征伐中披荊斬棘的人物,此刻正端坐在長安那巍峨的宮殿之中。雕梁畫棟,金碧輝煌,龍椅之上的他,目光銳利如鷹,冷峻地掃視著殿下的群臣。他深知,這剛剛建立起來的大昊江山,根基尚未穩固,每一步舉措都如同在懸崖邊緣行走,稍有不慎便會粉身碎骨。
隴西雪炬穩固隴西局勢后,率領大軍氣勢洶洶地進攻關中。雪炬此人,隴西豪強,麾下兵強馬壯,一直對富饒的關中大地垂涎三尺。如今趁著大昊新立,國內局勢尚不穩定,悍然發動進攻。張黿接到戰報后,神色凝重,立刻召集眾臣商議對策。朝堂之上,眾人議論紛紛,聲音此起彼伏。有的大臣主張求和,認為大昊初立,不宜與強敵正面沖突,應先求穩定;有的則建議立即出兵迎戰,以彰顯大昊的軍威,不能示弱于敵。張黿沉思良久,權衡利弊之后,最終決定派秦王張宇霆率兵出征,抵御雪炬的進攻。
張宇霆接到命令后,深知責任重大,絲毫不敢懈怠,馬不停蹄地著手準備出征事宜。他明白,此次任務異常艱巨,不僅要面對實力強勁的敵人,還要協調好麾下將領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在出征前,他特意召見了剛剛投效自己的黎璟。黎璟智謀過人,才華出眾,張宇霆對他極為看重,早已拜其為秦王府行軍長史,平日里也經常向他請教兵法謀略。
王府之中,燭火搖曳,光影在墻壁上晃動。張宇霆眉頭緊鎖,緊緊盯著手中的軍事地圖,上面密密麻麻地標注著敵我雙方的兵力部署和行軍路線。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猶豫和不安,心中暗自思忖,面對雪炬的進攻,應當堅守不出,等待敵軍士氣低落之時,再一舉發動攻擊,給予敵人致命一擊。然而,麾下多數將領卻極力主張主動進攻。這些將領覺得雪炬不過是隴西的一股地方勢力,之前跟隨張宇霆征戰時,曾擊敗雪炬的部下,因此對雪炬頗為輕視,認為只需主動出擊,便能輕松取勝。這些將領在軍中根基深厚,人脈廣泛,若不能統一他們的意見,此次出征恐怕難以取得勝利,甚至可能會陷入困境。
黎璟靜靜地站在一旁,將張宇霆的神色變化盡收眼底,心中已然明白幾分。他向前邁了一步,身姿挺拔,恭敬地說道:“秦王殿下,末將知曉您心中的顧慮。依末將之見,雪炬此次從隴西出兵進攻,糧草供應必定是一大難題。隴西之地,本就土地貧瘠,資源匱乏,況且路途遙遠,運輸糧草極為不便,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所以,他們迫切希望速戰速決,而不適合進行持久戰。反觀我軍,我們背靠關中,關中乃是富饒之地,物產豐富,糧草供應便捷且充足。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實在沒有必要急于與敵人進行決戰。倘若貿然出擊,即便能夠取勝,也必然會付出慘重的代價,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這對我軍來說,實在是得不償失。我們應當堅守為先,穩固防線,再尋找合適的時機發動攻擊,正如兵法中所說‘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只有先確保自己不被敵人戰勝,才能等待敵人出現可乘之機,從而一舉擊敗敵人。”
張宇霆聽后,微微點頭,臉上露出一絲認可的神情,心中對黎璟的分析頗為贊同。但他隨即又輕輕嘆了口氣,略帶憂慮地說道:“黎長史所言極是,我也深知堅守的好處。只是,麾下將領大多主張主動進攻,他們都是跟隨我父從瑨陽起兵的元老功臣,立下了赫赫戰功,資歷深厚。我若強行推行堅守之策,恐怕他們心中會不服氣,難以統一意見,這該如何是好呢?”
黎璟微微一笑,目光堅定地看著張宇霆,說道:“秦王殿下,這便是末將要提醒您的第二點。您麾下的這些將領,確實有不少是元老功臣。他們對雪炬的輕視,源于之前的勝利,卻忽略了如今的局勢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今是雪炬親自領軍,雪炬此人作戰勇猛,軍中威望甚高,這次主動進攻,對方士氣高昂。而且,他們對殿下您也缺少足夠的尊敬,平日里陽奉陰違之事時有發生。既然殿下已經堅定了堅守為先、待機破敵的決策,那就必須要防止這幫驕兵悍將不聽從命令。”
張宇霆眼神一凜,目光中透露出一絲威嚴,問道:“依黎長史之見,我該如何應對呢?”
黎璟沉思片刻,緩緩說道:“殿下,首先,您應當召集眾將,在軍帳中開誠布公地與他們詳細分析當前的局勢。準備詳實的軍事情報,用準確的數據和清晰的戰略分析,讓他們明白堅守之策的正確性和必要性。在這個過程中,您要充分展現出您作為主帥的威嚴和決斷力,讓他們知道,您的決策并非隨意做出的,而是經過深思熟慮、權衡利弊之后的最佳選擇。”
“其次,對于那些堅決反對堅守之策,甚至可能會抗命的將領,您要有恩威并施的手段。一方面,您可以對他們進行適當的安撫,許以戰后的豐厚賞賜和晉升機會,讓他們明白,只要服從命令,為國立下戰功,他們的利益不僅不會受到損害,反而會得到更大的回報。另一方面,對于那些冥頑不靈、執意抗命的將領,您必須要果斷采取措施,以軍法論處。只有這樣,才能樹立您在軍中的絕對威信,確保軍令暢通無阻,令行禁止。”
張宇霆聽后,心中豁然開朗,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盞明燈。他緊緊握住黎璟的手,激動地說道:“黎長史,幸得有你,不然本王今日還真是不知如何是好。你這番話,猶如醍醐灌頂,讓本王心中有了底,也有了應對之策。”
黎璟微微欠身,謙遜地說道:“能為殿下分憂,是末將的榮幸。殿下英明神武,只要決策得當,將士齊心,此戰必勝。”
張宇霆松開手,在房中來回踱步,心中開始謀劃著如何實施接下來的計劃。他深知,與麾下將領的溝通至關重要,這不僅關系到此次出征的勝負,還關系到他在軍中的威望和日后的統治。他必須要讓麾下將們明白,他的決策是為了整個軍隊的利益,是為了大昊的江山社稷。
片刻之后,張宇霆停下腳步,轉身對黎璟說道:“黎長史,你即刻去準備一份詳細的軍事情報報告,包括敵軍的兵力數目、糧草儲備及供給分析、行軍路線以及可能的戰略意圖。明日一早,本王便召集眾將,召開軍事會議,商討作戰計劃。”
“遵命,殿下。”黎璟領命而去,心中也在為即將到來的軍事會議做著準備。他深知,此次會議將是一場嚴峻的考驗,不僅要說服那些固執的老將,還要確保張宇霆的決策能夠順利實施。
第二天清晨,陽光灑在軍營之上,照亮了飄揚的軍旗。張宇霆早早地來到軍帳,等待著眾將的到來。不一會兒,眾將陸續進入軍帳,他們的臉上帶著各種表情,有的神色凝重,有的則滿不在乎。陳武,這位軍中資歷最老的將領,大踏步地走進軍帳,身后跟著幾位同樣戰功赫赫的老將。他們看到張宇霆后,只是微微拱手行禮,態度雖不失禮節,但卻缺少了幾分敬畏。
張宇霆看著眾將,神色嚴肅地說道:“諸位將軍,今日召集大家前來,是為了商討如何應對雪炬的進攻。昨日,本王與黎長史仔細研究了當前的局勢,有了初步的作戰計劃。現在,先由黎長史為大家分析一下敵軍的情況。”
黎璟站起身來,向眾人拱手行禮,然后走到軍事地圖前,拿起一根指示棒,開始詳細講解敵軍的情況。他的聲音清晰而有力,條理分明地闡述著雪炬軍隊的兵力部署、糧草供應的困難以及他們可能采取的戰略。眾將們靜靜地聽著,有的面露思索之色,有的則依舊不以為然。
黎璟講完后,張宇霆接著說道:“根據黎長史的分析,本王認為,我們應當采取堅守之策。先穩固防線,消耗敵軍的糧草和士氣,待時機成熟,再一舉出擊。這樣既能減少我軍的傷亡,又能確保取得勝利。”
然而,張宇霆的話剛說完,陳武便站了出來,他眉頭緊皺,臉上帶著一絲不滿,說道:“秦王殿下,您這話可就不對了。我們之前多次打敗雪炬,這幫隴西賊寇,不過是烏合之眾。如今他們竟敢主動來犯,我們就應該趁他們立足未穩,直接殺過去,將他們一舉殲滅。何必在這里畏畏縮縮,堅守不出,豈不讓人笑話!”
陳武的話一出口,其他幾位將領也紛紛附和。他們覺得陳武所言極是,主動進攻才是最好的策略,既能彰顯大昊的軍威,又能迅速解決戰斗。張宇霆心中有些惱怒,但他還是強壓著怒火,耐心地解釋道:“陳將軍,之前的勝利固然值得慶賀,但此一時彼一時,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堅守之策,并非畏縮,而是為了更好地保存實力,尋找戰機。”
但陳武等人根本聽不進去,他們依舊固執地堅持主動進攻。他們認為,張宇霆年輕,缺乏實戰經驗,不敢主動出擊是膽小怕事的表現。張宇霆見此情形,心中暗自思忖,看來不動用些手段,這幫老將是不會聽話了。他眼神向黎璟示意了一下,黎璟微微點頭,心中明白張宇霆的意思。
就在這時,黎璟站了出來,說道:“陳將軍,諸位將軍,且聽我一言。我雖初入軍中,但對兵法也略有研究。如今的局勢,就如同當年楚漢相爭時的滎陽之戰。劉邦堅守滎陽,與項羽對峙,最終拖垮了項羽的糧草供應,取得了勝利。我們如今的情況,與當年劉邦何其相似。倘若我們貿然出擊,就如同項羽強攻滎陽一般,雖能一時取勝,但最終也會元氣大傷。”
眾將聽了黎璟的話,心中不禁有些動搖。黎璟見此情形,繼續說道:“而且,秦王殿下的決策,也是為了我們全體將士的安危著想。若我們貿然出擊,一旦戰敗,不僅我們這些將領性命不保,還會連累無數士兵和他們的家人。秦王殿下以大局為重,我們應當全力支持。”
陳武聽了黎璟的話,心中雖有些不服,但也找不到反駁的理由。他哼了一聲,說道:“哼,說得好聽,可萬一堅守不出,讓敵軍以為我們害怕了,那豈不是有損我軍的威名?”
張宇霆見陳武的態度有所緩和,便趁熱打鐵地說道:“陳將軍,威名不是靠一時的沖動就能樹立的。我們的目的是取得勝利,保衛大昊的江山。堅守并不意味著示弱,而是一種戰略選擇。只要我們堅守住防線,等待敵軍露出破綻,到時候再出擊,必定能大獲全勝,那時的威名才是真正的威名。”
其他將領們聽了張宇霆和黎璟的話,也開始紛紛思考起來。他們意識到,此次的情況或許真的與以往不同,不能再憑借以往的經驗和沖動行事。
張宇霆見眾將的態度有所轉變,心中稍感欣慰。他繼續說道:“本王決定堅守不出,這是軍令,希望大家務必遵守。若有違抗軍令者,軍法處置!”張宇霆的話,說得斬釘截鐵,語氣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嚴。眾將見此情形,也不敢再公然反對。但陳武等人心中依舊不服,他們在心中暗自盤算著,等日后有機會,一定要讓張宇霆知道,他們的主張才是正確的。
散帳之后,張宇霆將陳武單獨留了下來。陳武心中有些忐忑,不知道張宇霆要如何處置他。張宇霆看著陳武,臉色緩和了一些,說道:“陳將軍,您跟隨我父多年,也是瑨陽起兵的元老,本王一直都很敬重您。此次出征,本王也希望您能全力支持我。”
陳武聽了張宇霆的話,心中的怒氣消了一些,他說道:“秦王殿下,我并非故意與您作對。我只是覺得,主動進攻才是最好的辦法。”
張宇霆微微一笑,說道:“陳將軍,您的想法本王理解。但如今的局勢,雪炬親臨,敵人正是士氣高昂,此時,并不是最佳的進攻時機,且本王制定堅守為先,但不是被動等待,我大軍與敵對峙,偏師襲擾敵方糧道,消耗敵方士氣。本王向您保證,只要時機成熟,本王一定會下令出擊。到時候,還得仰仗您沖鋒陷陣呢。”
陳武聽了張宇霆的話,心中頗為感動,他說道:“秦王殿下如此信任我,我陳某定當全力輔佐殿下。若有違抗軍令者,我第一個不饒他!”
張宇霆見陳武的態度有所轉變,心中大喜。他知道,只要陳武能夠支持他,其他將領也會逐漸服從命令。經過這件事情之后,張宇霆在軍中的威信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他開始有條不紊地部署防御工事,加強巡邏和警戒,確保防線的穩固。同時,他也密切關注著敵軍的動向,等待著最佳的出擊時機。而黎璟,也在一旁盡心盡力地輔佐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