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毫不吝嗇的贊賞
- 新英雄灣村
- 袁銳
- 2007字
- 2022-06-24 19:39:13
幽默能讓大家放松心情,饒有興致地聽他繼續說下去。
“都說有錢難買早知道,這世上就沒有只賺不賠的買賣。我當時決定回村來發展,心里其實是沒有底氣的,唯一讓我硬著頭皮支持下去的就是,能得一個漂亮的媳婦。”
知情人都把目光投向夏攸晨,其余的則是哈哈一笑。
“那時候村子才剛剛改了一個名字,沒有漂亮的房子,也沒有規劃之后怡人的景色,很長一段時間我也焦慮,未來可以等,但柴米油鹽的開銷卻是要實實在在的付出。”
“人在最危急的時候,也最能為自己找到出路。做短視頻、賣土特產,給別人拍照,什么能賺錢,我就干什么。后來想想,我覺得鄉村振興也是同樣的道理。”
“我們應該抱有一種急切想要改變的心態,才會不斷地去嘗試讓生活變得更好的方法。黨和國家已經替我們尋求到很多辦法,讓我們避免用浪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嘗試失敗。”
“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干起來。”
說到不計后果的行動派,簡皓不得不提到蔣樂俊,他說:“每當我迷茫沒有動力的時候,只要跟這個寶藏男孩兒聊一聊天,就能掃除心中的陰霾。”
“他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說,當你面對一個不確定的將來時,你只要按心中所想去做,總能走出一條明朗的大道。每當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我就告訴自己,再忍一忍,說不定明天就會艷陽高照。”
簡皓把目光投向王阿姨:“我發現這個村子有一個優點,就是毫不吝嗇對你的贊賞,認同你的付出。在回英雄灣村前,我在外面打工了4、5年,大小公司都呆過。我不知道在座的有多少人跟我一樣,在公司里辛勤付出,任勞任怨,但在公司和老板眼里,你依舊是可有可無的存在。”
“但我在這里,驚奇地感受到每一分付出,都在收獲回報。我幫小周林找回了父親,小周林會把學校發的水果送給我。我幫村民找雞,他會把雞下的蛋送給我,表示感謝。我幫人調解掉進水溝里,有人會拿干凈的衣服給我換上。我幫別人做短視頻賣貨,別人要分錢給我。”
“這也是新英雄灣人的樸實與真誠,他們懂得收獲到愛,就會用愛去回報別人,這是村子里傳承下來的美德,很多時候,我們因為生活的忙碌和艱辛而忘記了這種美德,我們該慶幸,它一直在這里。”
簡皓明顯已經把控了全場的氣氛,大家對于他的話題都非常的感興趣。
他突然向人群中招了招手,大聲地喊著:“老羅叔。”
老羅叔向他招了招手,回應著他的呼喊。
“這位老羅叔住在離我家不到200米的地方,家里人不多,空房子多,拿到新房子沒多久,就隔三岔五地往我家跑,然后效仿我的模式,把自家裝成了民宿。”
“在經過疫情防控的那段時間,想必你心里也迷茫過吧,甚至有點后悔把錢投在民宿上,你跟大家說說,現在感覺怎么樣?”
老羅回想起向簡皓抱怨沒有客人的場景,不禁臉紅起來,尤其聽到他剛才說,做生意本來就不是穩賺不賠的買賣,才驚覺自己當時有多小心眼。
他說:“我是個沒遠見的人,只看得到當下的利益。民宿剛開始的時候沒生意,我沒少麻煩他,還有點責任他,如果不是他鼓動自己創業,也不會投那么多錢出去。”
“現在民宿生意還可以,我女兒的一個朋友每個周末都會到這里來住兩天,讓我們給弄點當地特產。雖然客源還不是很多,但我相信等村子的科技大棚建好后,來的游客會更多。”
老羅旁邊的村民用胳膊肘碰了碰他的肩頭,問:“你現在一個月能賺多少?”
“一千多塊錢吧。”
“不錯呀,連家門都不出就能賺一千多,完全是躺賺。”
簡皓想到了廖婆婆,眼睛有點發紅,他克制著想哭的沖動,聲音帶著點哽咽:“我今天還想跟大家說起一個人,那就是住在我隔壁的廖婆婆,她半個月前剛過世。”
“很長一段時間,我把她當成親奶奶,她身上有我對奶奶所有的美好的期許。”
“我奶奶是個標準的鄉下老太太,勤勞但思想封閉,一輩子默默的付出,卻忘了善待自己。更沒有任何的愛好,唯一的消遣就是和幾個老太太話一下家常,說一點東短西長。”
“廖婆婆雖然年紀大了,她的大半生都活得孤獨和閉塞當中,但她接觸到當下流行的壩壩舞、抖音、老年創業等新奇事物時,她不會因為自己年老古板而放棄去學習和接受。”
“廖婆婆有自己的抖音號,會帶著她的老姐妹們一起拍視頻,雖然畫面蹩腳,但她們卻很快樂。她還買了一臺榨汁機,等旅客多的時候,在村口賣飲料。無論年齡的大小,能勇敢地去接受新事物,去體驗不同的精彩生活,我認為,這也是新英雄灣的一種美德。”
簡皓最后要介紹的是姜子叔,但人太多了,他沒有看到姜子叔的身影,但他知道,姜子叔肯定會來給他捧場的。
他朝著人群大聲地喊:“姜子叔,你在不?”
他喊了好幾聲,才聽到有人遠遠地回應著:“我在這里!”
姜子叔個子矮,被遠遠地擠在人群外面。
簡皓向著姜子叔招手,讓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他,他雖然個頭矮,但身上蘊藏的正能量卻是巨大的。
他說:“姜子叔沒有做民宿,也沒有搞小賣部,他卻在用另一種方式宣傳著新英雄灣村。”
他拿出手機,翻出姜子叔的主播號,說:“姜子叔有一手的木匠好手藝,他為我們展現了很多已經看不到的木工技法。現在很多人為了節省時間,節省成本,做事偷工減料。把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只當成快點賺到錢的工具,卻忘記了匠人該有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