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審判大漢奸
- 王曉華
- 2227字
- 2022-06-17 17:20:49
6.說什么都晚了
原來,1924年秋,何思源到法國巴黎,在巴黎大學學習經濟。他的夫人何宜文女士是法國人,同為巴黎大學學生。何思源在法國巴黎大學留學時兩人相愛,1928年3月來中國與何思源結婚,并加入了中國籍。抗戰前,何思源任山東省教育廳廳長。抗戰爆發后,山東省主席韓復榘放棄濟南,致使山東省淪陷。而教育廳廳長何思源選擇留在魯北地區堅持抗日,沒有條件把何宜文母子送往大后方或香港等地,便帶在身邊。由于行軍打仗,著實不方便,于是派人將家屬送往天津租界居住。當時何思源夫婦共有四個孩子,兩男兩女,分別為何理路、何宜理、何魯麗、何魯美。最大的男孩何理路僅8歲,最小的女兒何魯美才2歲,何魯麗當時也只有4歲。1941年初,何宜文母子到天津后住進了意大利租界。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乘機占領了天津英租界。何宜文為了安全,搬進了意大利租界。此事卻被何思源原來的一個屬下、后淪為漢奸的人告密,天津日軍憲兵隊查到了何宜文母子在天津意大利租界的確切地址,并于12月30日將他們抓走。隨即逼迫何思源投降。
日軍找何思源談條件:如果投降,南京汪偽政府的部長和偽山東省長任其選擇,否則,就將其家屬全部殺死。他們甚至還說,要派日軍包圍何思源駐地,把何宜文母子置于日軍之前,何思源如果抵抗,將先打死他的妻子兒女。
何思源托巴黎大學同學、梅思平之弟,時在重慶私立東吳大學法學院的梅仲協教授,找其兄梅思平進行營救。梅思平親自向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說情,要求釋放何宜文母子。在多方因素考慮下,岡村寧次終于同意釋放人質。梅思平又托偽軍將領吳化文將何宜文及其子女送到何思源的防地。當時在山東惠民負責看守何宜文母子的偽軍頭目屬于吳化文部下,后于1942年1月26日以前把何思源家屬安全送回天津。1944年12月,何思源任山東省政府主席。1945年5月,當選為國民黨第六屆中央監察委員。1946年10月,調任北平市市長。
其實,救人之事也不完全是梅思平的功勞。此事雖是日軍所為,但意大利縱容日軍在自己的租界內公開抓人,而且何宜文是法國人,該事件牽扯了中、日、法、意四國,況且國際公法還有禁止婦女、兒童做人質的規定。事發后,何思源迅速采取了以下措施:(一)電告重慶,要求中央政府對意大利提出嚴正交涉,重慶國民黨政府令外交部部長王寵惠,通過外交途徑向意大利當局提出交涉;(二)命令部屬將魯北地區進行傳教的意大利傳教士70多人全部軟禁起來;(三)何思源寫信給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指斥日軍不顧國際公法,在戰爭中以婦女、兒童做人質的暴行,并向他們嚴正聲明,意大利租界當局參與了這一暴行,若不正當解決,他將采取嚴厲的報復措施,日軍殺他1名親屬,他就殺死10名意大利人進行報復,一切后果由意大利政府負責。
意大利方面也頗為著急。因為此前曾有意大利傳教士4人在魯北被游擊隊扣留,天津意大利教會托何宜文營救才得以釋放,現在意大利租界當局竟伙同日軍逮捕了何宜文母子,在魯北傳教的意大利教士和修女70多人又被何思源扣押,因此教會方面對租界當局特別不滿,積極主張和平解決。為此,意大利駐汪偽大使曾專門找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進行商談。由于日本和意大利同屬軸心國,岡村寧次當然不愿也不敢因為這件事惹惱意大利,便承諾一定會保證何宜文母子的安全,并在適當的時候全部釋放。
梅思平卻將這件事的功勞統統攬到自己頭上,請何思源發了電報加以證明。
首都高院接到梅思平“申請再審”狀,沒兩天就“予以駁回”。梅思平立即向最高法院提出抗告,7月底又交了一份“補陳抗告理由狀”,不僅說法庭的審判“顯然與蔣主席之意旨相悖謬”,而且干脆說自己幾十年為國為民的“卓著勛勞,其功亦不在追隨國父革命者之下”云云。
為了活命,梅思平還特意請他的胞弟梅仲協,專程趕往廬山,求援于國民黨元老李濟深。梅仲協比梅思平小兩歲,法國巴黎大學法學碩士,曾任中央政治學校法律系主任,抗戰期間任重慶東吳大學教授,是著名民法學大家。(蔣介石于1946年7月14日上廬山,直到同年9月23日下山。)
李濟深見了梅仲協之后,立即滿口承諾,答應在會晤蔣介石時乘機替他求情免死,并暫留梅仲協幾天,等候消息。李濟深見了蔣介石,請求網開一面,赦免梅思平死刑,當即被蔣介石嚴詞拒絕,于是梅仲協黯然返京,通知了梅思平做最后準備。
8月26日,最高法院刑事第二庭“三十五年度特抗字第十三號”作出裁定:“抗告駁回。”梅思平看到最高法院又不能解決問題,趕緊讓老婆王綬卿在8月30日,再到首都高等法院遞交了一份“再審申請狀”,請求“準予開始再審,廢棄原定判決”。梅思平自己也認識到生的指望已不大,每當家人來探監,梅思平總是讓家人帶些酒進來,以便可以天天得到酒精的麻醉,方能“頹然就枕”。
9月14日晨,首都地方法院檢察官接到死刑執行令,典獄長將梅思平從監中提出。檢察官告知:“經奉最高法院檢察署轉奉司法行政部令準執行,今天將你提案執行死刑。還有什么事對家中說的?”
梅思平拿出三個信封,說是早已預備好的三份遺囑:一份呈蔣委員長,一份給謝冠生部長,一份給家屬。之后,法警抬起手中的駁殼槍,對著梅思平的后腦扣動了扳機。隨著槍響,梅思平應聲倒在地上。他成為在南京被槍斃的第一個大漢奸!
梅思平一生,自命不凡,在抗戰中,成為汪偽集團投敵的先鋒人物,在偽府中活動積極,紅極一時。抗戰勝利后,在被審過程中巧舌如簧,文過飾非,多方狡辯,最終難逃一死。梅思平的下場證明了在敵對國家的博弈中,不管你有多大學問,多深厚的理論,也不論出自什么目的,只要出賣國家和民族利益,都不會有好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