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 審判大漢奸周佛海
1.“臥底”周佛海

周佛海在偽府成立時留影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大小漢奸惶惶不可終日。作為二號大漢奸的偽行政院院長、偽上海市市長的周佛海,不但沒有偃旗息鼓,夾著尾巴做人,反而變本加厲,氣焰囂張,橫行上海灘。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日本天皇決定接受《波茨坦公告》的當天,周佛海就在廣播中得到日本投降的消息。他立即做出反應,一是要向重慶方面請示辦法;二是要去南京,與陳公博商量,立即解散汪偽政府。那么周佛海的行動為什么要向重慶方面請示,他是重慶政府的臥底嗎?
其實早在日本投降前三年,即1942年,周佛海就通過被“76號”逮捕的軍統特務程克祥,去重慶與戴笠聯系,表示要棄暗投明。戴笠答復:只要周佛海確能立功贖罪,領袖對其可以寬大。并派了譯電員、報務員隨程克祥回南京,為重慶政府進行秘密工作。因此,對于日本投降這等重大變故,周佛海必須要與戴笠進行聯絡,請示機宜。
8月16日,周佛海從上海去了南京,和偽政府主席陳公博一道宣布:從即日起解散偽政府。為了向蔣介石邀功,他的手下當夜在南京發動政變,逮捕了偽政權的主要負責人,接管了銀行和政治、軍事機關,想控制南京城。沒想到在接管偽中央軍校時,與陳公博一派大打出手,發生了火并。最終侵華日軍總司令部出面調停,宣布在正式投降前,南京由日本軍隊控制。周佛海向陳公博道歉,釋放被俘人員。之后,他像霜打的茄子,灰溜溜地返回上海。
就在他垂頭喪氣之時,程克祥來了,交給周佛海一封電報。讀完電報的周佛海,從沙發上一躍而起,就像打了雞血一樣,手舞足蹈。這究竟是一封什么內容的電報能讓周佛海如此興奮呢?
原來,這是一封以重慶軍事委員會名義發來的電報,內容是委任周佛海為京滬行動總指揮,在國軍到達上海以前,責成其維持京滬一帶治安。
讓周佛海負責南京、上海的治安,給了他那么大的權力,夠意思吧?
可是周佛海依然不滿意,為什么呢?他還嫌蔣介石委任的官職太小,命令程克祥:“馬上以我的名義給戴局長寫個呈文,說我已遵令就職,只是這個總指揮名稱太小,恐難以服眾,是不是給我一個總司令的名義?”
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一個汪偽傀儡集團的二號大漢奸,居然搖身一變,成為維持上海、南京地區治安的行動總指揮,竟然還嫌不夠?問題是蔣介石能答應周佛海嗎?
蔣介石還真答應了周佛海的請求。為什么呢?當時蔣介石的嫡系部隊都在大西南,無法在短時間內控制東南地區的大中城市,尤其是不能阻止新四軍進占上海、南京,他要利用大漢奸周佛海手里的偽軍和偽警察,替他看守住這些重要的地方,這叫權宜之計。所以就滿足周佛海的獅子大開口。
有了蔣介石的任命,周佛海名正言順,得意揚揚,立即以上海行動總司令的名義發表公告:本司令部所轄區域內各部隊,未得蔣委員長之核準,不得擅自移動,及受任何方面之收編。
周佛海還親自拜會了駐滬日軍第十三軍司令官松井太久郎,說:“日本已經投降了,希望貴司令官聽從蔣委員長的命令,只能向蔣委員長和陸軍總司令何應欽指定的部隊投降,并交出械彈與物資,不能交給匪軍。在國軍到達上海以前,維持好上海的治安。”
松井說:“既然是投降,對中國軍隊就不能抵抗,我們分不清中央軍和匪軍。只要是中國軍隊,他們要進入市區,我們就不能阻止。”
周佛海說:“我希望貴司令官能配合我們行動。匪軍就是新四軍,貴軍堅決不能向他們繳槍,更不能讓他們進入上海市區。”
松井問:“如果他們強行要進入上海市區,或要我軍向他們繳械,我們該如何處置?”
周佛海儼然成為蔣介石的代言人,傲慢地回答:“那就消滅他們,蔣委員長只有稱贊你們,而不會為難你們的。”
周佛海還嚴令偽稅警團、偽保安隊、偽警察嚴守崗位,防止騷亂。在日軍的配合下,一時間,周佛海等人儼然又成了上海灘的統治者,出入則汽車數輛,警衛成群,前呼后擁,招搖過市,搞得天怒民怨。
不但是上海,整個淪陷區,在蔣介石、戴笠的包庇與利用下,各地漢奸、偽軍頭領在國民黨軍接收前,都以重慶方面的“先遣軍”司令等名義出現,猖獗至極。老百姓看不懂,日本投降了,這些漢奸怎么又神氣了呢?在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
“河里漂來的,不如地上滾來的;地里滾來的,不如天上飛來的;天上飛來的,不如地下鉆出來的;地下鉆出來的,又不如坐著不動的。”
“坐著不動的”,就是指周佛海等這些大漢奸,坐著不動就成為“抗日有功”人員,成為上海、南京等地的新統治者。
20天以后,即9月7日,“天上飛來的”“地上滾來的”都到了,湯恩伯率部飛抵上海。此時,重慶政府大批“劫收”人員也接管了各機關、銀行、物資倉庫、軍營等地。周佛海無人理睬了,很失落、很郁悶。
到9月下旬,國民黨的正規軍完成了對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軍事部署后,蔣介石過了河就拆橋,對戴笠下令說:“國民參政會與共產黨都罵我們保護、包庇漢奸。從現在起,要開始肅奸,把各地的漢奸都抓起來!”
大規模肅奸行動開始了。一時間,大小漢奸人心惶惶,周佛海也坐立不安了。
一天晚上,位于法租界居爾典路上的周佛海公館內,一位神秘人物求見,周佛海見了此人,又是握手,又是擁抱,欣喜萬分,大喊救星到了。這個人是誰呢?原來他就是鼎鼎大名的軍統局局長戴笠。戴笠此行的目的,是要騙周佛海交出手上的武裝,交出偽中央儲備銀行庫存的黃金、美鈔;再讓周佛海自己電呈蔣介石,辭去行動總司令一職,去重慶向蔣介石當面謝罪,承認錯誤,以便寬大處理。周佛海會自投羅網嗎?
作為二號大漢奸的周佛海很害怕,猶豫不決,為什么呢?因為他在當大漢奸期間,做了很多對不起蔣介石的事情。那么周佛海究竟干了哪些事情,他和蔣介石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呢?要解答這個問題,咱們還得從頭說起。
周佛海,湖南沅陵縣人。1897年5月29日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官宦之家。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共有13名代表。周佛海曾是日本帝國大學留學生,他作為日本留學生代表出席了會議,算是中共創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之后,到1924年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周佛海的思想發生了變化,因為他是個窮學生,最大的愿望是每月能掙150元,共產黨無法滿足他的需求。而此時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戴季陶給他了一個秘書的位置,等待他的是月薪200元;加上兼職廣東大學教授,每月還有250元。他無法抗拒偌大的金錢誘惑,考慮到國民黨的勢力比共產黨大得多,他決定脫離共產黨,并積極投靠了國民黨。
1926年7月,北伐大軍出征,周佛海在蔣介石總司令部行營任秘書。北伐軍占領武漢后,他很快被任命為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秘書長兼政治部主任。1927年春,蔣介石與國民黨左派產生了嚴重的分歧,另立南京國民政府,與武漢國民政府對著干,史稱“寧漢分裂”。在武漢的周佛海決定投奔蔣介石,帶領妻兒與岳父逃出武漢,乘外輪東下,但在南京沒有下船,直奔上海。他原本想安排好家人,再去南京。不料卻被船上的情報人員誤認為是武漢政府的間諜,剛到上海,一下船就被抓進大牢,差點被上海警備司令楊虎槍斃。其妻楊淑慧四處求人,終于托到戴季陶和張治中那里,才將周佛海保釋出來。不久,蔣介石任命他為南京中央軍校政治部主任。
蔣介石為什么看好周佛海呢?因為周佛海擅長耍筆桿子,是國民黨著名理論家之一,他的著作《中山先生思想概觀》《三民主義體系的理論》成為當時黨政軍人員必修教材。所以,蔣介石對其委以重任,當作“文膽”之一。
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占領北京。7月,蔣介石率領四大集團軍將領告祭西山,那篇著名的《克復北平祭告總理文》就是周佛海與陳布雷共同完成的。
1929年3月下旬的一個晚上,蔣介石打電話讓周佛海“馬上來一下”。周佛海跑到蔣公館,在蔣介石授意下,洋洋灑灑地起草了一篇討伐桂系李宗仁等的“檄文”。接著,又隨同蔣介石到九江督戰。解決桂系,進入漢口,他更是忙得不可開交,時而接見民眾代表,時而作大會報告。當時,蔣介石與新軍閥戰事不斷,周佛海也常常廢寢忘食,忙著起草各種各樣的通電、宣言、大綱,等等。
1930年5月,爆發了蔣馮閻李中原大戰,蔣介石駐節商丘朱集車站。6月12日夜,馮玉祥西北軍的鄭大章部奇襲商丘機場,與蔣介石不期而遇。子彈如飛蝗一般打在專列上,叮當作響,火花四濺,蔣介石的衛隊拼死抵抗。此時,周佛海正隨侍蔣介石身邊,與蔣介石一同趴在車廂中,度過了艱難的30分鐘。西北軍并不知道這是蔣介石的專列,打了一陣后便撤退了。周與蔣兩人也算是有了生死交誼。
正是由于周佛海的滿腹才氣與超人能力,使他成了蔣介石的得力干將和重要親信。1931年,國民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時,周佛海居然得票最多,當選為中央委員,被人稱為“狀元中委”。同年,周佛海任江蘇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廳長。1933年,周佛海兼任國民黨中央民眾訓練部部長。1937年,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代部長等。可以說,周佛海的飛黃騰達完全依賴于蔣介石。難怪他說:“對領袖的相信要到迷信的程度,對領袖的服從要達盲從的程度。”
那么,既然周佛海是蔣介石的心腹,他后來怎么又成了大漢奸汪精衛的股肱之臣呢?其實,在周佛海飛黃騰達的時代,他與汪精衛沒有一毛錢的交情。蔣介石與汪精衛翻臉,周佛海便成為急先鋒,與汪精衛互掐互咬。汪精衛挖苦他說:“周佛海真‘拆爛污’,他以前是共產黨員,現在卻攻擊起共產黨來了,他退出共產黨就算了,還要來反咬一口,真不是東西!千萬不要和這種人一起共事!”
周佛海還以顏色,反唇相譏,說:“汪精衛更不是東西,他本是國民黨黨員,現在卻要做共產黨的工具,攻擊起國民黨來了。他跑到外國去就算了,還要來倒戈,真不是東西!我們以后切不要和這種人共事。”
1927年8月中旬,蔣介石下野,汪精衛一派占據上風。此時,由陳果夫出錢,戴季陶、周佛海等人在上海創辦《新生命月刊》。周佛海利用該雜志不遺余力地攻擊汪精衛和陳公博的“改組派”,甚至不惜大爆粗口。該雜志登過一幅漫畫,將陳璧君畫成一個妓女,將汪精衛畫成一個“大茶壺”,在妓院門口拉客。格調低下得連宋美齡都看不下去。
誰知宦海風云難測,1932年“一·二八事變”后,蔣汪又重新合作,汪精衛做了行政院院長,成為國民政府行政最高一把手。周佛海時任江蘇省教育廳廳長,屈居人下。蔣介石告誡周佛海:“汪先生過去被你罵過,現在我們要和他共事,你要和他多談談,冰釋前嫌,并好好同他聯系。”有了蔣介石的旨意,周佛海也就只有厚著臉皮去與汪精衛套近乎、拉關系了。可是汪精衛知道,周佛海是蔣介石的親信,現在來討好,指不定是出什么幺蛾子。因此,對周佛海總是保持距離,敬而遠之。
1935年11月1日,在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開幕式上,汪精衛被愛國志士孫鳳鳴槍擊受傷,不久即赴德國治療。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爆發,汪精衛聞訊,從歐洲回國,想趁機問鼎中央。就在意大利熱那亞港口啟程時,卻傳來蔣介石被張學良護送回南京,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消息,但他還是硬著頭皮回國。
1937年初,周佛海奉命去香港迎接汪精衛,而汪精衛禮賢下士,給了周佛海如沐春風的感覺,越說越投機,推心置腹,使這兩個曾經互罵的人,居然有了相見恨晚之感。
同樣是領袖人物,周佛海通過對比,得出了汪先生熱、蔣先生冷的看法。但周佛海與蔣介石有深厚的關系,不會為了一夕之談而投奔汪精衛吧?那么周佛海究竟喝了什么迷魂湯,與汪精衛同舟共濟,走上了叛國和賣國的道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