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事廳內(nèi),光線明亮柔和,穹頂是模擬的自然天光,映照著簡潔而莊重的環(huán)形會議桌。圍坐的人們衣著各異,有穿著舊世界西裝的學者,有身著工裝的工程師,當然更多的是披著傳統(tǒng)宗教的早期修行者代表。他們神情肅穆,眼神深處卻燃燒著劫后余生的堅韌以及對主位之上那位存在的無限敬仰。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混合了希望與責任的氛圍。正是這位道君朱常,在鬼魅之災吞噬了九成九人類文明,魑魅魍魎橫行無忌的至暗時刻,如劃破永夜的曙光般跨界而來,只手擎天,庇護了這最后的火種。對他們而言,朱常不僅是領(lǐng)袖,是導師,更是文明的救主與再塑者。
朱常端坐主位。他身著素雅的現(xiàn)代改良道袍,氣質(zhì)溫潤如玉,卻自有一種淵渟岳峙的威嚴,這威嚴并非來自壓迫,而是源于他本身的存在——一個將他們從地獄邊緣拉回、并許諾帶領(lǐng)他們走向嶄新未來的至高存在。他的目光平靜地掃過全場,如同春風拂過新生的原野,帶著撫慰與期許。
“同胞們,”朱常開口,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帶著一種令人心安的穿透力,“舊日崩塌,鬼魅雖退,余燼猶存。我們站在文明的廢墟之上,卻也是新紀元的起點。過往的道法傳承,多囿于門戶、血脈、秘藏,如同鎖鏈,束縛了人類整體躍升的可能。”他微微一頓,目光深邃,“新的時代,新的挑戰(zhàn),要求新的道路。此路,當為眾生所開。”
無需強調(diào),所有人都凝神傾聽,如同信徒聆聽神諭。朱常的話語,對他們而言就是未來的藍圖。
他伸出兩根手指,動作簡潔而蘊含力量。
“其一,道法普適,大道無門。”他聲音沉穩(wěn),帶著不容置疑的規(guī)劃感,“即刻起,整合舊世遺留知識庫、修行殘卷以及我所帶來的基礎(chǔ)道藏,構(gòu)建‘寰宇道庫’。設(shè)立最高‘天工智樞’,其核心使命,便是匯集我們中最杰出的科學家、學者、修行先行者,傾盡資源,持續(xù)研發(fā)、迭代、優(yōu)化普適性最高、入門最易、潛力最大的基礎(chǔ)修行法門體系。此乃文明存續(xù)之根基,資源投入,當不遺余力!”
話音落,朱常在會議桌中心投射出璀璨的全息光影。一座結(jié)構(gòu)精妙、由無數(shù)流動數(shù)據(jù)鏈和符文光流構(gòu)成的虛擬圖書館巍然顯現(xiàn)。一本本閃爍著不同光澤的典籍在其中沉浮。
“此即‘寰宇道庫’雛形,”朱常的聲音與光流產(chǎn)生奇妙的共鳴,“凡此界之民,無論過往職業(yè)、學識深淺、體質(zhì)如何,只需心念澄凈,意志堅定,皆可引動專用接引裝置,意識接入此庫。”
光影聚焦,一本剛公布的,封面流轉(zhuǎn)著水波與清風紋路的典籍放大,顯示標題:《基礎(chǔ)導引術(shù)-第一版》。旁邊清晰標注:“煉氣全階,普適性評級:S級,入門門檻:心性堅韌,感知達標(詳見測試細則)”。
一位戴著眼鏡、氣質(zhì)儒雅的中年男子——研究所的著名材料學家陳教授,身體微微前傾,眼中閃爍著求知與贊嘆的光芒,恭敬地問道:“道君,您剛才意思是否意味著,不止是基礎(chǔ)導引術(shù),包括后續(xù)的其他功法,只要通過對應的標準化‘心性與感知閾值測試’,任何人都可以無障礙地開始修行?就像……學習一門公開課?”
“正是如此,陳教授。”朱常頷首,目光溫和而贊許,“‘普適’,在于為每一種天賦、每一份努力都鋪設(shè)起點。道庫之法,都設(shè)置測試。通過者,即擁有修習資格。無門墻之隔,無血脈之限,唯才是舉,唯勤是途。”光影中適時演示了一個虛擬人影平靜地站在一道由柔和光芒構(gòu)成的門戶前,在接收某種考核后,門戶洞開,人影步入其中,開始修行的場景。
朱常的聲音再次響起,帶著更深的期許:“其二,人格平等,貢獻為階。”
平等這兩個字讓所有人精神一振,這是他們熟悉的價值觀。
“鬼魅之下,眾生平等。無論是昔日的領(lǐng)袖、學者、工人、農(nóng)民,在生存面前,尊嚴同重。”朱常的聲音帶著一種莊嚴的肯定,肯定了每個人存在的根本價值,“此乃新紀元基石,不可動搖。”
他話鋒一轉(zhuǎn),指向那全息投影的核心:“然,重建家園,對抗殘余鬼魅,拓展生存空間,需要力量,更需要奉獻!對文明整體存續(xù)與發(fā)展的貢獻,必有衡量!此衡量,非由我獨斷,非由強權(quán)指定,更非由舊世資本或關(guān)系網(wǎng)決定!”
朱常手指輕點,寰宇道庫的影像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根巨大無比、由無數(shù)細微到極致的光點洪流匯聚而成的璀璨金色光柱!光柱中,畫面急速閃爍:工程師在修復能源核心,滿頭大汗;農(nóng)學家在改良靈能作物,神情專注;醫(yī)護在治療受鬼魅侵蝕的傷員,目光堅定;巡邏隊在廢墟邊緣警戒,身影挺拔;學者在實驗室徹夜推演;母親在安全的社區(qū)教導孩童識字……億萬份細微的付出、堅持、創(chuàng)造與守護的意念,如同涓涓細流,匯成了這支撐新世界的擎天巨柱。
一股溫暖、宏大、仿佛承載著所有同胞期許與努力的磅礴氣息彌漫開來。這氣息讓每個人都感到一種源自靈魂深處的連接感與歸屬感。
“此乃‘文明之火’,”朱常的聲音帶著一種宣告神圣律法般的肅穆,“它誕生于我們所有人共同的生存意志、重建決心與對未來的期許之中!是劫后余生人類集體意識的共鳴與顯化!每一個個體,對文明整體的每一分付出——無論顯赫或平凡,無論作用于前線或后方——皆會被這‘火’感知、記錄、量化,形成其獨一無二的‘文明貢獻值’!”
光影在金色光柱旁投射出兩個帶有模糊標識的進度條。一個進度條金光璀璨,幾乎滿格,旁邊標注著“開拓者/守護者/核心貢獻者”。另一個進度條則光芒柔和,處于中段,標注著“穩(wěn)定貢獻者/基礎(chǔ)建設(shè)者”。
“貢獻值高者,地位尊顯,資源優(yōu)先,因其肩負更重之責,開拓更遠之路。貢獻值低者,地位自然遜之,然其人格尊嚴與基本生存發(fā)展權(quán)利,受律法與‘火’之共同保障,分毫無損!此乃新紀元之公器!”
會場一片肅靜,只有全息投影光流細微的嗡鳴。眾人眼中閃爍著思索的光芒。一位留著短發(fā)、氣質(zhì)干練的女性代表——這是一位很接地氣地社區(qū)工作者李薇,身體微微繃直,此刻頗有幾分緊張,恭敬地舉手示意。
朱常目光轉(zhuǎn)向她,微微點頭:“李薇女士,請講。”
李薇深吸一口氣,聲音清晰而恭敬:“道君,感謝您為我們描繪如此恢弘而公正的未來圖景。關(guān)于使用‘文明之火’裁定貢獻值,我們無比信任您的偉力與公心。只是,作為執(zhí)行層面的思考,我們想知道,這‘火’的運作機制,如何能最大程度地確保其公正性,避免任何潛在的、哪怕是理論上存在的個體意志或技術(shù)性偏差干擾?或者說,我們該如何理解‘火’那近乎絕對客觀的裁定邏輯?”她的問題代表了在場許多技術(shù)官僚和學者的心聲,是建設(shè)性的探討,而非質(zhì)疑。
朱常的臉上露出一絲溫和的笑意,那是對求知者、建設(shè)者的贊許。
“李女士問到了關(guān)鍵。”他聲音平和,如同在闡述一個既定的宇宙法則,“這‘文明之火’,非我煉制之器,非可編程之陣。”
他的目光投向那流淌不息的金色光柱,充滿了某種近乎神性的悲憫與洞察。
“它生于斯,長于斯。”朱常的聲音變得悠遠,仿佛在吟誦文明的史詩,“生于工程師修復反應堆時專注的汗水,生于農(nóng)學家觀察幼苗時期盼的眼神,生于母親安撫受驚孩童時溫柔的歌聲,生于戰(zhàn)士守望警戒線時警惕的神經(jīng),生于學者推演符文時燃燒的腦力,生于每一位同胞清晨醒來為生存、為重建、為未來而奮斗的每一個呼吸與心跳……生于每一個‘我’對‘我們’這個整體最純粹、最本能的守護與奉獻之念!”
他抬起手,并非施法,更像是指引。指尖所向,那巨大的金色光柱內(nèi)部驟然放大,顯露出令人震撼的景象:那是無數(shù)細如塵埃、卻清晰可辨的數(shù)據(jù)流和信息片段,它們并非冰冷的符號,而是承載著具體個人在具體時刻付出的“意念標簽”——“修復第7區(qū)能源核心,穩(wěn)定性提升0.015%-王工”、“成功嫁接抗蝕靈稻3號,預期畝產(chǎn)增3%-孫研究員”、“安撫受驚兒童17名,穩(wěn)定社區(qū)情緒-張女士”、“擊殺低階影傀3只,凈化B-7區(qū)-第3巡邏小隊”……無窮無盡,瞬息萬變,形成一片浩瀚無垠、永不停息的數(shù)據(jù)意念之海!
“看,”朱常的聲音帶著一種洞悉本質(zhì)的了然,“它是‘我們’的總和,是億萬個體心念在文明存續(xù)這個宏大目標下的共鳴與共振。它的裁定,是無數(shù)份微小但真實的付出在集體意識層面的自然映射與加權(quán)匯聚。”
他收回目光,再次看向李薇,也看向所有與會者,眼神清澈而深邃:
“篡改‘文明之火’?”
“那意味著,要同時扭曲億萬同胞此刻心中最本真的守護之念,要蒙蔽他們對集體貢獻最樸素的認知,要否定他們在重建家園路上每一步踏實的腳印……”
“更要,”
朱常的聲音陡然拔高,帶著一種貫穿時空的凜然,卻并非質(zhì)問,而是闡述一個不容置疑的真理:
“對抗這由無數(shù)犧牲鑄就、由共同未來所錨定、由天道見證的人心洪流本身!”
“……”
無聲的震撼席卷全場。
沒有質(zhì)疑,只有更深的理解與敬畏在眾人眼中沉淀、升華。李薇微微張著嘴,眼中最后一絲疑慮徹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對那浩瀚“人心洪流”的震撼與嘆服。一些教授更是推了推眼鏡,鏡片后的目光熾熱,仿佛看到了數(shù)據(jù)與靈魂完美融合的終極形態(tài)。
朱常緩緩起身。那身素雅的道袍在穹頂天光與“文明之火”的輝映下,仿佛承載了整個新世界的重量與希望。他無需任何氣勢,僅僅是站立,便是定海神針。
“道法普世,貢獻為階。此非我朱常賜予之路,”他的聲音平和而充滿力量,清晰地烙印在每個人心頭,“此乃我們所有人,為生存,為未來,為自己與后代,所必須共同開拓、共同踐行的唯一通途。前路或有荊棘,細節(jié)尚待完善,然,”
他目光掃過每一張充滿信賴與決心的面孔,仿佛看到了無數(shù)正在廢墟上辛勤耕耘的身影。
“心火所向,便是光明所在。”
話音落下的瞬間,并無光華萬丈。朱常的身影開始變得朦朧、透明,如同融入那無處不在的天光之中。然而,一股溫潤浩瀚、撫慰靈魂又堅定信念的無形氣息,如同初升朝陽的第一縷溫暖,瞬間充盈了整個議事廳。
穹頂模擬的天光似乎更加明亮純凈。會議桌中央那巨大的“文明之火”光柱,光芒穩(wěn)定而磅礴,其中流淌的億萬意念片段仿佛變得更加清晰、更加充滿力量,溫暖地照耀著每一個人,無聲地訴說著:你們,就是這火焰本身。
在這股氣息的籠罩下,所有人都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平靜、堅定與歸屬感。他們不自覺地挺直了脊背,目光追隨著那正在淡去的道君身影,心中帶上沉甸甸的責任與燃燒的信念。
朱常的身影幾乎完全融入光芒,只留下一個淡淡的、充滿期許的輪廓。
“同胞們,未來在我們手中。”
余音裊裊,人影消散。
議事廳內(nèi),“文明之火”的光芒靜靜流淌,映照著下方一張張堅毅而充滿希望的臉龐。沉默中,一種無需言語的共識已然達成。他們,將親手點燃并守護這新紀元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