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村民大會
- 農門小娘子:滿級大佬靠廚藝致富
- 秀麗天下
- 2113字
- 2022-05-11 19:10:00
種植西瓜不同于一般的白菜或是青菜,它適宜在偏向沙質化的土壤中生長,但是由于其果實的體積和質量以及營養物質含量在水果中都屬于最大的那批,所以土壤也要有一定的基礎肥力,要使用疏松肥沃的沙質化土壤作為西瓜的栽培基質。
西瓜大棚的管理要注意
1.西瓜在生長發育的前期主要是以土壤中的基肥作為主要的營養物質來源,但到了花果期的時候,就要給西瓜補充足夠的肥料,使用薄肥但是要勤施,澆水見干見濕澆足澆透,少量但是多次的為西瓜提供充足的水分和養分。
西瓜是一種喜歡溫暖環境的作物,懼怕低溫的環境,種子發芽所需要的最低溫度是15攝氏度,最高35攝氏度,最適宜在30攝氏度左右的環境中生長,但是夜間的溫度要降到20攝氏度左右,保證有大約10攝氏度的晝夜溫差。
第三種是蔬菜大棚,蔬菜大棚是一種具有出色的保溫性能的框架覆膜結構,它出現使得人們可以吃到反季節蔬菜。一般蔬菜大棚使用竹結構或者鋼結構的骨架,上面覆上一層或多層保溫塑料膜,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溫室空間。外膜很好地阻止內部蔬菜生長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的流失,使棚內具有良好的保溫效果。
種植西紅柿需要深翻整地,保證深耕的深度在20厘米左右,然后施定植前覆蓋棚膜,在大棚的放風口鋪設防蟲網。將準備好的西紅柿種子均勻撒施到地塊中,澆適量的水分,促進大棚西紅柿快速出苗。
西紅柿在緩苗的時候,一般溫度要控制在28℃左右,夜間溫度不能低于10℃,出苗之后,及時補充水分,提高土壤濕度,保持土壤濕潤即可,保證通風透光,避免幼苗根系受害,還應該做好間苗工作,提高壯苗生長速度。
種植辣椒的方法大致差不了多少,就不一一細說了。
第四種是菌類種植。人工種植菌類,首先要準備好菇房。一般要求在地勢高、平坦、開闊、背風向陽的地方建立菇房,并且要保證菇房的通風性良好。
配制養料的主要成分有家畜糞便、麥草、麩皮、花生殼、玉米芯、高粱殼、鋸末、作物秸稈等,堆制時曬干糞便或切斷原材料,用水或尿浸透,使栽培基質的含水量達到65%左右,再一層草料一層糞便堆起來發酵,一般每隔3-4天翻堆1次,大概半個月即成。
除了對菇房進行消毒殺菌,養料也需要消毒殺菌。一般可將菇房的門窗閉緊,將室內溫度調高至60℃左右,3小時后調至50℃左右,維持1個星期,使養料徹底發酵,并起到消毒殺菌的效果。
當養料溫度在25℃時,即可進行接種處理,先將養料放在菇床上整平,厚度約15cm,然后用穴播的方式進行接種,每株間隔大約10cm。接種后保持養料的濕度,并增加菇房的通透性,并用細肥土均勻地覆蓋在養料上,即可等待發菌。
出菇管理主要是做好水分和溫度管理。保持養料的濕度,出菇初期一般要保持濕度在70%左右,后期慢慢地恢復到80-90%,此時可增加通風換氣,澆水要遵循“少量勤澆”的原則。發菌期間的溫度應在10-18℃,出菇期可調高至20-28℃。待菌類出來后,即可進行采收。
第五種就是種植土豆和紅薯。要選擇土壤肥沃疏松的土地,其中沙地是種植土豆的最佳選擇。紅薯的產量和土壤有著很大的關系,紅薯喜歡土層厚、土質疏松透氣、排水性好的沙壤土。
沈清禾做好了五種計劃到時候供村民選擇。
第二天,村里的村民就被村長集合在了村里面的廣場上。村長簡短地把開會的主題說了一下,然后就讓沈青禾把自己做的計劃跟村民說一下。
村民們聽完沈青禾的計劃開始熱烈地討論起來。
“沈娘子。你這個能賺到錢嗎?”
“你們說的這些,俺們從來沒有種過,到底能不能行啊?”
“大家先不要著急,聽我說。我知道大家之前從來沒有這樣種植過,所以有疑慮是很正常的。這樣讓村長統計一下,大家家里能出什么樣的土地,選擇什么樣的辦法?前期的種子由我來提供,大家以土地入股,如果賺到了錢再分成。如果沒有賺到,就分你一股土地股。”
“但是我要先跟大家說好。用土地算錢的話只有前期的三個月扶持期。所謂的扶持期呢,就是不管你前三個月種沒種出來,東西質量好不好,都給你三個月的錢,算是你的土地的錢。三個月之后。就沒有這一部分錢啊,就是根據大家種植的好壞來分錢。”沈清禾給大家解釋道。
“這樣聽起來還不錯,反正試一試又不虧嘛,就算種不來東西,還能拿三個月的地錢。沈娘子,我愿意試試。”說話的是李老漢一家。李老漢家有三個兒子。六個孫子,那里都是半大小子,能吃能喝。家里快要揭不開鍋了,所以就打算賭一把。
“我也試試。”王婆子家只有一個守寡的女兒,丈夫死后婆婆不喜。于是帶著她的外孫女兒來投奔娘家。
“大家放心,只要相信我,我不會虧待大家的。”沈清禾誠懇地對大家說道。
經過村長的統計。李老漢一家三個兒子。老大選擇了稻田養魚,老二選擇了水果大棚,老三選擇了蔬菜大棚。
而王婆子一家則選擇了菌菇種植。
其他的村民各有各的選擇,大多選擇了種土豆和紅薯,比較簡單,家家都種過地,多少懂一些,成功率大,不像之前沈青禾說得好些,都沒有聽過,不太敢相信。
就這樣,李家村在沈青禾的帶領下,熱火朝天地干了起來。沈清禾找謝爾頓弄來了塑料膜。選擇大棚種植的人家,一人出一個壯勞力,由沈青禾指點著先把大棚弄了出來。
沈清禾一邊兒指點著村民。心里一陣后怕,幸虧小時候背過《齊民要術》,又聽過在農科院工作過的小叔幾堂課。大學時期跟著小叔在農科院實習過。為這事兒祖父險些要打斷小叔的腿,說好好的孩子不跟著他學習廚藝,竟然要去學種地。沒想到那時候的經歷現在可幫了她大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