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校入黨培訓教材
- 包媛媛 鐘憲章主編
- 4563字
- 2022-04-24 09:32:30
三、高校學生的人生追求
高校學生作為一個朝氣蓬勃、奮發(fā)向上的社會群體,應該有所追求,并在不懈的追求和奮斗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廣大青年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意識形態(tài)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繼承革命文化,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一)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
理想信念是我們的事業(yè)與生活的精神支柱,是人生的動力源泉。高校學生都有自己的理想,不過個人的理想只有與全民族的共同理想相一致,與祖國發(fā)展的歷史洪流相融合,與人民前進的偉大步伐相統(tǒng)一,才能真正得到實現。2021年3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閩江學院考察調研時強調,希望同學們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勇于砥礪奮斗、練就過硬本領、錘煉品德修為,努力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道德高尚的人,積極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yè)。高校學生應當志存高遠,首先,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高校學生只有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才能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經受住各種風浪的考驗。高校學生只有自覺地把自己的思想行動同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聯結起來,才能使自己的人生追求上升到更高的境界。其次,高校學生要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而頑強努力,不論遇到什么困難和挫折,都矢志不渝。高校學生要從我做起,最大限度地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把自己的全部力量獻給社會、獻給人民。要大力發(fā)揚艱苦奮斗、甘于奉獻的崇高精神,自覺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艱苦的環(huán)境中去經受鍛煉。既志存高遠,又立足現實;既勇于進取,又甘于奉獻,這是一個優(yōu)秀的高校學生必備的政治品格和精神境界。
總之,高校學生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同人民緊密結合,為祖國奉獻青春,在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指引下才能大有作為。這是高校學生健康成長必須堅持的正確方向。高校學生必須充分認識自己在民族復興這一偉大事業(y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緊跟時代步伐,積極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
(二)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思想,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力量,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正確選擇,以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目標,集中體現了我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這一共同理想,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廣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強大的感召力、親和力和凝聚力,是保證全體人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團結一致,共同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的重要紐帶。無論哪個社會階層、哪個利益群體的人,都應該也能夠認同與自身利益密不可分的這一共同理想,并為之努力奮斗。
高校學生只有通過自覺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才能深刻認識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統(tǒng)一、社會穩(wěn)定;才能深刻認識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建立符合我國實際的先進社會制度;才能深刻認識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合乎時代潮流、順應人民意愿,勇于改革開放,讓黨和人民事業(yè)始終充滿奮勇前進的強大動力。
因此,高校學生要把個人理想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之中,把個人奮斗融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共同奮斗之中,在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的關系,做到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要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腳踏實地,發(fā)奮學習,增長才干,不斷增強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本領。要積極投身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懈奮斗。
(三)弘揚民族精神,做堅定的愛國主義者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質、最集中的體現。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心中,維系著中華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tǒng)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fā)展繁榮而自強不息、不懈奮斗。正是因為有愛國主義這一強大精神支柱,中華民族才能歷經磨難而生生不息。高校學生素有光榮的愛國傳統(tǒng),歷來以愛國報國為己任,這是非常可貴的,應當繼續(xù)發(fā)揚光大。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最鮮明的主題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指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要面向全體人民、聚集青少年。高校學生要做堅定的愛國主義者,首先,要堅持和弘揚民族精神。面對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必須堅持和弘揚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其次,要樹立正確的愛國主義態(tài)度,既不能崇洋媚外,也不能盲目排外。高校學生要把個人理想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之中,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四)弘揚時代精神,做勇敢的改革創(chuàng)新者
改革開放的實踐催生偉大的時代精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托我國超大規(guī)模市場優(yōu)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行穩(wěn)致遠,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持續(xù)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穩(wěn)步拓展規(guī)則、規(guī)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秉持綠色、開放、廉潔理念,深化務實合作,加強安全保障,促進共同發(fā)展。高舉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旗幟,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fā)展。改革創(chuàng)新是時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繼承中華民族革故鼎新的傳統(tǒng),體現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要求,貫穿改革開放的全部實踐,貫通時代精神的各個方面。事實證明,改革創(chuàng)新是我們黨和國家發(fā)展進步的活力源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開拓前進的不竭動力。
弘揚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必須繼續(xù)解放思想。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解放思想的結果。當前,面對機遇大于挑戰(zhàn)的形勢,要實現科學發(fā)展、社會和諧,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新要求,就必須堅定不移地繼續(xù)解放思想。
弘揚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要著眼于改革開放的具體實踐。時代精神是在改革開放實踐中催生的,弘揚時代精神要緊緊圍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來展開。
因此,高校學生必須大力弘揚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做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奮進的改革創(chuàng)新者。
(五)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要堅持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的顯著優(yōu)勢。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我們黨帶領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語言習慣、文化傳統(tǒng)、思想觀念、情感認同的集中體現,凝聚著中華民族普遍認同和廣泛接受的道德規(guī)范、思想品格和價值取向,具有極為豐富的思想內涵。傳承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責任。《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提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祖國悠久歷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愛國主義情感培育和發(fā)展的重要條件。要引導人們了解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從歷史中汲取營養(yǎng)和智慧,自覺延續(xù)文化基因,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不忘本來、辯證取舍,深入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推動中華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要堅守正道、弘揚大道,反對文化虛無主義,引導人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榮譽感。高校學生應以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為重點,培養(yǎng)自身文化創(chuàng)新意識,增強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實踐中形成的,是凝聚著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獨特思想和精神風貌的文化。革命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它既植根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又成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fā)展的直接來源。新的歷史條件下,革命文化依舊是激勵中國人民矢志不渝、開拓進取的強大精神支柱,也是我們建立文化自信的一個重要的精神資源。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所形成的雷鋒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北京奧運精神、抗震救災精神,以及涌現出來的一批批先進群體與英雄模范,正是新時代傳承革命文化的集中體現。高校學生必須繼承和發(fā)揚黨和人民從五四運動以來形成的革命文化傳統(tǒng),深入挖掘與弘揚革命文化的意義和價值,倍加珍惜革命文化,積極堅守與弘揚革命文化傳統(tǒng)。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當代中國的新文化。它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靈魂,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為目標,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題中之義,是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yè)、實現偉大夢想的精神支撐。高校學生要在服務社會中傳播和推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通過多種形式和傳播載體滲透到人民群眾中間,促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
(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guī)范。要以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yǎng)成、制度保障,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精神文化產品創(chuàng)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fā)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堅持全民行動、干部帶頭,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guī)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chuàng)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高校學生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良好社會風尚的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