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工業設計標準研究緣起

二 研究路徑和研究方法

本書以家電行業設計實踐為切入口,最終將研究重心指向“基于完整的國家設計創新系統理念的中間層次工業設計技術”,針對構成這個技術層次的評價體系、標準戰略、原型研發等內容,尤其集中于“評價體系”與 “標準戰略”的制定等內容,結合相關設計實踐進行理論探索。

? 目標與界限 

在世界各國工業設計發展的當下,工業設計標準的研究正在眾多領域中展開。尤其是美國、日本等工業化體系成果積累深厚的國家,相關的工業標準、材料標準、環保標準、安全標準以及適用于各種不同年齡段、各種生理對象以及職業對象的人的技術應用標準,都已經有大量的、可實際應用的標準案例。其中每種類型、每個項目的標準化條例都可展開內容豐富的研究。同時這些標準往往還是材料專家、工藝專家、市場專家甚至法律專家共同合作的成果。與標準化工作實績相比,我國在工業設計標準制定方面的工作存在明顯差距。而有關研究更需要立足于當下的條件從基礎性認識開始。因此,本書作為工業設計標準的工作原理與戰略認識的基礎研究,并沒有針對專項專門的工業設計標準化內容進行論述,而是將整個標準化工作視為一個整體進行基礎性的探討。本書也沒有就某個具體領域、具體工業設計標準項目進行論述說明,而是仍然著眼于工作原理與基礎性構建的要求展開,這也是本書展開研究內容的界限。

? 路徑與方法

本書從當下工業設計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切入,圍繞什么是標準與標準化理論、什么是工業設計標準及工業設計標準戰略、什么是中國工業設計的標準化戰略選擇、什么是中間層次的工業設計技術及它與國家創新戰略的關系是什么這些基礎問題,形成關于中國工業設計如何通過發展中間層次的工業設計技術實現國家創新戰略的討論;在此基礎上,通過若干案例的引入及分析,嘗試建構工業設計標準制定的基本工作程序與方法。

論述過程中,本書除采用常規的文獻分析、國際比較、實地考察等方法之外,強調并努力實踐了實驗研究的方法,并綜合以上多種方法展開研究。

文獻研究是通過對各個時期文獻資料內容的梳理、比對,從時間維度上展開的縱向研究,對標準、標準化以及工業設計標準的理論發展以及思想脈絡進行梳理,探討其基本內涵以及趨勢規律,以此提煉出“工業設計標準”設計的基本要素,形成“工業設計標準”建設的工作概念和原理性內涵。

在國際比較中,筆者走訪了英國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美國MIT等機構,考察并收集了若干國內外工業設計標準制定的典型案例,并初步鎖定英國、德國、日本以及中國共四個國家的工業設計標準實際案例進行對比研究,論證工業設計標準制定戰略的不同特征及有效性,發現可供我國參考的制定工業設計標準的流程和方法。

實地考察是筆者在主持相關工業設計標準研究項目中付出精力最多的工作內容,該研究展開以來,筆者重點針對國家標準化委員會、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北京)中標能效集團、青島工研院、安徽揚子集團、廣東美的集團、合肥惠爾浦中國等單位展開走訪調研,考察了這些國家機構、研究單位及工業設計企業的標準制定及品質管理方面的思想認識、制度建設、工作程序、標準實施、品質管理、員工意識等方面的現狀及隱含問題,形成研究工作的內容資料。

在進入實驗研究過程中,筆者主持并制定了本單位工業設計標準實驗室建設方案,并主持了“色彩工學實驗室”“人類功效學實驗室”“視覺實驗室”“聲音實驗室”“生物力學實驗室”“UI交互實驗室”“用戶體驗實驗室”“舒適性研究實驗室”等一系列實驗工作室的籌建及實驗工作的流程,同時對相關實驗室的建設標準進行了研究,形成構建工業設計標準實驗室的技術規范;通過高精準控制的實驗室研究方式,在完全符合標準要求的工業設計技術實驗室條件之下,采用科學和規范的實驗方法,結合用戶體驗研究,對多個項目中的工業設計標準內涵及技術指標進行驗證、采集、證偽以及文字歸納,探索建立工業設計標準技術體系的規范流程及論證方法。

? 內容與框架

本書的基本內容與結構框架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關于我國標準化戰略各階段的目標以及戰略趨勢研究。該部分包括兩方面的基本內容。

1.關于標準和標準化理論。該部分梳理了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在GB/T2000.1—2002《標準化工作指南第一部分:標準化和相關活動的通用詞匯》中對“標準”“標準化”以及相關概念的定義。比如標準版本中涉及的標準和標準化、標準的對象、目的、層次等。與本研究內涵形成交集的問題點在于,雖然標準化理論已經在我國得到長足發展,但現有的“標準”理論大多仍然局限于技術標準、生產標準與物理標準,而要將“工業設計”的內涵納入“標準”理論,最大的挑戰就是需要找到如何將人文性、感性的內涵融入“標準化”的技術語境之中。

2.關于“工業設計”以及“工業設計標準”的理論梳理。該部分內容涉及“工業設計標準”的概念界定,需要闡釋清楚“工業設計標準”和作為消費者的“人”以及作為設計者的“人”的多維關系,并且闡明工業設計技術指標中技術與人的關系、審美與人的關系、文化與人的關系等。

第二部分:關于工業設計標準化戰略是否有效以及標準化戰略如何融入國家創新戰略的研究。該部分內容分三個層面進行闡述:

1.關于“工業設計標準”的戰略選擇。通過比較研究各個國家的設計戰略,闡釋工業設計標準的戰略選擇與各個國家發展設計的戰略選擇的適配性。國情不同,工業設計戰略選擇也有所不同,但是,工業設計標準在國家創新戰略中有其獨特的支撐作用。

2.關于“工業設計標準化戰略”是否有效的研究。通過工業設計標準的案例比較,分析工業設計標準的作用、價值,以及其在促進創新方面的有效性。

3.關于設計標準化戰略與國家創新戰略融合路徑的研究。

第三部分:以我國家電行業的產品設計為例,探索工業設計標準制定的程序與方法。該部分從兩個層面展開論述:

1.闡釋工業設計標準的制定原則。標準本身是理想化又強調現實性的、是制度化又有可操作性的、是標準化又有妥協性的,決定這一切的根本,取決于它與設計標準的使用者的現實關系。并強調:歸根結底“工業設計標準”旨在通過工業設計手段建立產品和人的適度關系。

2.闡釋工業設計標準的制定方法。該部分內容研究工業設計標準體系的構成及工作流程,包括對研究體系、指標體系、評估體系等的分析及闡述。對研究體系的論證包括:工業設計標準研究的范圍、流程、方法、環境(實驗室、軟硬件)。其工作流程包括:定義目標市場和目標人群—理想產品原型開發—設計標準參數化—指導企業開發。對指標體系的論證包括:工業設計標準的指標構成,主要針對工業設計標準的技術要素。分為可量化的標準指標和定性的標準兩大類。對測試體系的論述包括:針對工業設計指標要素的具體評估方法、可量化的指標評估方法,結合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統計學等學科的知識,采用實驗室檢測手段,詳細制定標準的技術參數。最終以上面兩種評估方法取其權重,等等。


[1]約翰·赫斯科特.設計,無處不在[M].丁鈺,譯. 江蘇:譯林出版社,2013(10):1.

[2]約翰·赫斯科特.設計,無處不在[M].丁鈺,譯. 江蘇:譯林出版社,2013(10):2.

[3]約翰·赫斯科特.設計,無處不在[M].丁鈺,譯. 江蘇:譯林出版社,2013(10):22.

[4]赫伯特·A·西蒙.關于人為事物的科學【M】.楊礫,譯.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5.

[5]赫伯特·A·西蒙.設計科學:創造人造物的學習【A】//馬克·第亞尼著,滕守堯等譯.非物質社會:后工業社會的設計、文化與技術【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06-131.

[6]Tufan Orel .“自我時尚”技術:超越工業產品的普及性和變化性【A】//馬克·第亞尼,滕守堯等譯.非物質社會:后工業社會的設計、文化與技術【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56-80.

[7]赫伯特·A·西蒙.設計科學:創造人造物的學習【A】//馬克·第亞尼,滕守堯等譯.非物質社會:后工業社會的設計、文化與技術【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06-131.

[8]維克多·馬格林.人工制品的政治學[C]// 許平,周博主編.設計真言[M].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史論部編譯.江蘇: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0:1116-1134.

[9]維克多·馬格林.人工制品的政治學[C]// 許平,周博主編.設計真言[M].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史論部編譯.江蘇: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0:1125.

[10]安東尼·吉東斯.現代性的后果【M】.田禾,譯.江蘇:譯林出版社,2011.

[11]Printed Circuit Design. May 1997. 14, 5. ABI/INFORM Complete pg. 11.

[12]丹尼爾·F·庫法羅,等.工業設計技術標準常備手冊[M].姒一,王靚,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3]特里·馬克斯,馬修·波特編.好設計[M].張嬋媛,譯.山東:山東書畫出版社,2011.

[14]Donald A·Norman著,未來產品的設計【M】.劉松濤,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

[15]柳冠中.設計的美學特征及評價方法[J]. 美術觀察,1996(5):44.

[16]柳冠中.設計的美學特征及評價方法[J]. 美術觀察,1996(5):46-48.

[17]柳冠中.設計的美學特征及評價方法[J].美術觀察,1996(5):46

[18]潘萍,楊隨先. 產品形態設計評價體系與評價方法[J].機械設計與研究. 2013(10):37-41.

[19]于建新,楊茂生.產品造型工業設計評價體系研究[J].山東科學,2008(10):59-63.

[20]王敏.產品造型設計的AET三維評價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博士論文,2013(12).

[21]沈杰.從設計評價標準的發展看工業設計的發展[J].江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9:304-306.

[22]Yun-Yong Hwang etc. 2008 PALGRAVE MACMILLAN 1350-23IX BRAND MANAGEMENTVOL. 16, NO.3, 195-212 DECEMBER 2008:196-199.

[23]王金玉等.國外標準化戰略及其對我國的影響[J].世界標準信息,2003,2:4-11.

[24]王金玉,等.國外標準化戰略及其對我國的影響[J].世界標準信息,2003(2):4.

[25]房慶.中國標準化的歷史沿革及發展方向[J].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2003(3):4-7.

[26]陸江艷.比雞蛋更完美——設計標準原理及其架構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博士論文,2009(5).

[27]王繼成.工業設計與標準化[J].工程圖學學報,1993,1:102-106.

[28]張段斌,趙玉.機械產品及管理[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1978:103.

[29]王繼成.工業設計與標準化[J].工程圖學學報.1993(1):102.

[30]Robert.Wing. Standards continue to be important in engineering design. Design News[J]. 2000,7; 55, 12;ABI/INFORM Complete pg. 194.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春市| 卢龙县| 得荣县| 兴宁市| 达州市| 江陵县| 宁武县| 呼玛县| 梓潼县| 龙口市| 天祝| 清丰县| 左云县| 门头沟区| 柞水县| 烟台市| 和静县| 建瓯市| 石棉县| 宕昌县| 当涂县| 永川市| 兴安盟| 北辰区| 长春市| 砀山县| 小金县| 岳普湖县| 寿光市| 麟游县| 南涧| 鄂伦春自治旗| 文水县| 福建省| 平南县| 西安市| 大悟县| 湘潭市| 白沙| 通化市| 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