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獻于萬物我愿意是急流,只要我的愛人是一條小魚,在我的浪花中快樂的游來游去。我愿意是荒林,只要我的愛人是一只小鳥,在我的稠密的樹枝間做巢,鳴叫。我愿意是廢墟,只要我的愛人是青青的長春藤沿著,我荒涼的額親密的攀巖上升。我愿意是草屋,只要我的愛人是可愛的火焰在我的爐子里愉快的緩緩閃現。我愿意是云朵,只要我的愛人,是珊瑚似的夕陽,傍著我蒼白的臉顯出鮮艷的輝煌。舒婷他否定了那種依附性的愛情觀,如凌霄花之于高枝,癡情鳥之于綠蔭。也否定了那種奉獻性的愛情觀,如源泉送出慰藉,險峰襯托威儀。這兩種愛情觀都以犧牲作為愛的前提,這些愛情觀都反映出漫長的封建社會在我們民族心理中的歷史積淀。詩人所追求的愛是雙方的彼此平等的,不是依附,也不是奉獻。
我的祖國,我的母親,我愛你,森林無邊,我愛你,群山巍峨,我愛你,琮琮的小河,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獻給你,我愛你,我的母親,我的祖國。有一顆善良的心可以幫助別人,也會得到很多的快樂。
有那么一段時間,我處在黑暗的小屋子中沉睡,安靜地思考,回憶往昔都不算是真人,歲月反倒是黑暗世界,一個孩子面色憂傷,孤單地走著沒有盡頭的路,他絕望地想要喚醒自我無望,絕望重重的壓在他的身上,像滄桑的老人孤獨的走著,迷失了方向忘記了去往何處,這是他的迷惘,這是他的日痛,這是他所經歷的旅程,這也是他有過的故事。后來呢,后來怎么樣了呢?
彼岸花通常開在地獄深處,花不見葉,葉不見花,顏色很紅,矗立在那里,我并不相信地獄鬼怪之說,但也無從考證,我也便只好不相信了,在沉睡中看見過他,他是那樣的鮮艷,那樣的令人惋惜,我伸手想要撫弄他,它卻消失了,在田園在。我迷茫,他像是明燈那樣的明亮和我再也見不到了,可我再也忘不了他了,不記得發生過什么經歷了什么都回首往事時,只是看見了一張白紙。那張紙并沒有寫什么,好像我也消失了在他的腦海中,彼岸花,是它,也是他,忘記了,他忘記了所有與他的故事,我們就這樣消失在各自的腦海中。那一片的彼岸花是他親手種下,也是他親手抽出,那片土是愛河,從此再沒有了。
其實我想說,或許我真的沒有真正的愛過一個人,但是卻喜歡過很多人,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我都對他們有過好感,但也會因為他們的行為舉動運入我的眼簾,便也讓我這個好感度降到了最低,并自行忘記與之相處的故事,直到消失,這也讓我忘記了許多人抹去了他們通向我心里的路。傷痛那些傷害,可是我也不會在意朋友圈突然插入第三者,不過那樣就根本不穩定的朋友關系,使之雪上加霜。但這樣倒也讓我更好的分辨出了我們到底是怎樣的關系,關系怎么樣。我時常感到無奈,但也無可奈何,因為我知道那種無休止的喧鬧主權,對于他們來說,只能襯出第三者的善于原諒。我失望之后便選擇離開。這種事情應在生活中很常見吧,不管是親情,愛情,友情,總能插入一個監察官,發現問題及時的,見縫插針,雖然我非常反感這種做法。我也不得不承認,許多朋友之間存在太多的問題,不及時的解決只會讓它越積越多,等到發現時卻無力回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