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吉元寺
- 我欲提劍立神庭
- 吾名謂無名
- 2220字
- 2022-04-23 20:14:58
吉元者,寓意大吉大利,圣佛開元。
此間寺廟,已立百年,其后年年翻修,年年擴建,終成今日之氣象。
青州這地方,可謂道門不興,佛門不盛,更是難出天下名儒、當朝風流人物,因距東海郡不遠,常受銅尸教波及,算不得太太平平,當然,決計也稱不上邪惡之地。
大驪共分三十六道,僅瑯琊一道,就有九郡,如此之宏偉,如此之多的州府,是普通人終其一生,也走不遠的遙遠。
三十六道之地,風土人情各有不同,有些佛門興,有些道門興,有些儒家強,還有些妖孽不斷、禍患不停。
青州是典型的說不上好,談不上壞,新陽之于青州,也一樣如此。
新陽吉元,香火旺盛。
寺廟就立在半山腰上,陳均與云鼎兩人,正往上行去。
今日不是十五,也不是初一,卻見這一路之上,香客絡繹不絕、善男信女摩肩接踵,區區一座寺廟,竟能如此夸張,足見在這妖邪叢生的世界里,對普通人而言,信仰是重要的依托。
寺中有僧眾上百,俱是修得一些佛法,因而這方圓幾十里內,極少聽到有妖邪害人、惡鬼索命,這倒是給陳均這個玄陰都頭,省去了不少的麻煩。
元寺主持惠悟,乃附幾百里內,最有機會證得金丹大道的玄修,他今年一百有三,跨入氣海之境,已是整整七十年,比陳均的兩輩子加起來都要長,足見其功力深厚!
不過,令人想不通的是,他身旁的云鼎,居然也擁有氣海境的修為,這……
陳均心中就只有一個念頭,這樣的氣海境玄修,他要打十個,不,二十個也照樣輕輕松松!
“小友,仙路漫漫,難求真果,似我等這些紅塵中掙扎之人,想要脫塵,就必須登得金丹大道,貧道云游天下十一載,可謂是仙門無緣入,紅塵又不想留,苦惱苦惱啊!”
云鼎說這話時,神情頗有些感慨。
陳均卻想到,這廝也是命硬,人菜癮又大,還好好的活了十三年,他甚至都開始懷疑,這個世界還是很太平的。
“依你說,這位惠悟高僧踏入氣海已有七十載,那他對于如何求得金丹大道,必是頗有心得?”
云鼎點頭:“當是如此。”
話落,他又將目光投到陳均身上來,眼神中有那么一絲的……
熱烈。
“哈,小友年紀輕輕,就有氣海修為,一身劍訣又如此驚人,可真是羨慕死貧道了!”
面對他的熱切,陳均沉思了一陣,然后望著映入眼簾的寺廟:“道長啊,我這是天賦使然,強求不得!”
“……唉……那倒也是。”
陳均身為新陽人,說實話,對新陽是知之甚少。
他繼承的是個癡呆兒的記憶,癡呆兒又能告訴他多少呢,初來的那一年多里,就是不停的修煉,用強大的意志征服體內金氣,也極少出遠門。
算起來,寧澤鄉是他去過最遠的地方了。
正所謂佛靠衣裝,人靠金裝,站到這寺廟之外,就感覺到佛祖的富貴逼人。
朱紅的墻壁,配著金色的琉璃瓦,山門之上刻著蓮花、佛陀、羅漢、天龍、夜叉、沙彌等一系列畫像,藍靛、玄青、墨綠、金黃、正紅……各種色彩交織一起。
華麗,莊嚴,肅穆。
撐著山門門廳的,是六根巨大的柱子,在這每一根柱子之下,都有一朵精致的蓮花。
循著眾多信徒的步伐,兩人一路看過神相,來到正中央寶殿。
那里供奉著一座丈許高的金身大佛,正滿面含笑,低頭俯視眾生。
大佛與徐秋生的金身,全然是兩種風格,一個兇神惡煞,一個和藹可親,一個是山村陰神,一個則是大慈大悲的佛祖。
陰神者,陰鬼為之,佛祖者,佛門立道者,三界唯一,陰神兇神惡煞,展露其鎮邪之能,佛祖和藹可親,撫眾生以慰藉。
“貧道云鼎,自云岫山來,與貴寺主持有過書信,煩請通報?”
看完神相,兩人尋到大殿擊鼓僧然前。
陳均一身官服,手中又提劍,僧人見之,神情頗為有些疑惑:“原來是云岫山云鼎真人,主持已有過交代,不知這位差人是?”
“新陽玄陰都頭。”陳均答道。
聽到此名,對方大感震驚:“原來是陳都頭,兩位,快快有請。”
僧人領著路,走了許久,直到寺廟后方,一座小院跟前,方才停住。
“都頭,真人,主持就在里面,兩位可自行進去!”
話落,作出請的手勢。
眼前的這院子,遠離香火,環境清幽,正中種著一株菩提,盛如篷蓋,菩提之下,落著一間木屋,似乎是聽到外面動靜,木屋門打開,里面一個光頭、白須、白衣的老和尚走出。
住在菩提樹下,老和尚是真想成佛了。
陳均望去,只見那身形魁梧,模樣頗為威武,眼神透亮,走路有龍行虎步之姿,人言吉元寺的主持惠悟,是個真佛,年過百歲還能有這份精氣神,確也出彩!
惠悟先是掃過云鼎,之后在陳均身上打量半天,陳均能感覺到,對方的注意力,都在他手中劍上。
“此劍,可是縱橫?”
陳無敵畢竟在新陽縣做了那么多年的都頭,方方面面的人物,都有過接觸,惠悟認得寶劍縱橫,這很正常。
“不錯。”
得到陳均答復,惠悟現行行禮:“阿彌陀佛,老衲見過陳都頭。”
寺廟如此輝煌,主持如此客氣,當真令人意外。
“陳均見過主持,聽聞主持在氣海涉獵多年,今日隨道長前來,請教金丹之法。”
“哈哈,豈敢當,陳都頭年紀輕輕,就能斬銅尸教王煥,如此高明的修為,老衲哪能說教,該是一同論道。”
老和尚說的很是謙虛。
“主持,貧道云鼎,這廂有禮了。”
這廝拂塵一甩,單手豎胸,可謂是仙氣飄然。
不管到了哪,他總是這般注重形象。
三人寒暄過后,俱是在,木屋中落座。
這里面陳設極其簡單,三個蒲團,一張長案,便是所有,這一點又與外面恢宏寺廟,形成對比。
“貧僧年少時,也曾云游四海,不敢稱見多識廣,但也算涉獵不少,于佛、道、魔、鬼、妖、人、神七種,俱有些許了解。”
“天下修習之法,雖各有所長、各有不同,但卻也有諸多共通之處,關于這金丹之事,老衲這些年也悟出幾分淺見,愿與兩位同論。”
陳均以前也聽陳無敵提起過,玄門有七種之分,沒想到老和尚敢說他俱有了解,這可真是知識面廣。
想到此,他忽然升起一個疑問。
“主持如此淵博,不知聽過夢魔羅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