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長篇現(xiàn)實題材小說《選擇》連載 26
- 積極地選擇
- 小說作者宏志
- 2496字
- 2022-05-09 12:00:32
王蓓皺著眉頭,在心里揣摩著她想要表達的意思。“如果身處天堂,每個人都會把勺子里的肉遞到別人嘴里,如此一來,每個人都能吃到肉,”楊琴說,“而身處地獄里的人所作所為正好與此相反,他們竭盡全力想讓自己遲到勺子里的肉,可這徒勞無功,最后每個人都吃不到肉。如果可以歸類的話,前者奉行集體主義,每個人都為集體的利益著想,反過來,集體又會反哺所有人的個人利益。”
她接著說:“而后者是狹隘的利己主義者,他們的所作所為完完全全都只為自己著想,他們看似利用外界環(huán)境及其他人取得了成功,但這樣的成功實在是小成功。一個人能取得成功,可不只是自己的功勞啊。”
王蓓還是比較了解母親,她很少對任何人講道理,于是王蓓問及原因。
“咱們在農(nóng)村的老家還有一塊兒宅基地,”楊琴猶豫再三,還是說起了這件令她長期感到煩惱的事情,她解釋道,“所謂的宅基地就是整個院子。”
楊琴接著說:“住在咱們家隔壁的劉化和你差不多大,他已經(jīng)有了未婚妻,馬上就要舉行婚禮了,隨之而來,他們想把老房子完全拆掉,重新蓋一棟二層小樓。”王蓓露出疑惑地表情,她問:“這和咱們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不會因為是否給份子錢或者給多少份子錢而覺得心煩吧?”
“咱們家的宅基地和他們家的宅基地間有大約半米的間距,咱們家的廁所和他們家的墻不是有空隙嗎?”楊琴搖了搖頭,接著說道,“他們想往咱們家的方向擴展25厘米。”聽她說著,王蓓將右手拇指和小拇指展開,比劃著,指著展開的右手說道:“也就比這稍微長一點兒,如果不礙事的話,就讓他們挪一點唄。”
楊琴說:“從你的爺爺?shù)侥愕母赣H,還包括我,都是這個想法。”王蓓更加困惑,她問:“人家想擴展宅基地,咱們也同意,那這還有什么分歧呀?”“如果非要較真的話,咱們位于老家的房子以及那塊宅基地并不完全歸我們所有,它們不完全是咱們的,”見王蓓摸不著頭腦,她解釋道,“在你老爺——也就是你爺爺?shù)母赣H還在世的時候,你的四個爺爺都住在這間老房子里。”
“只不過你的爺爺和你的爸爸在同輩中都排行老大,所以你的老爺就把房子連帶宅基地給了你的爺爺,你的爺爺隨后又將它們給你你的爸爸,”楊琴說,“因為外邊的教育比家里好,并且現(xiàn)在的學(xué)籍制度越來越嚴格,若是沒有城市戶口,你連在進入當(dāng)?shù)貙W(xué)校的資格都沒有,所以我和你爸就把你接到縣城了。也就是說,咱們基本不需要那棟房子和那塊宅基地了。”
揚琴說:“而你四爺?shù)膶O子將來也要蓋房子、娶媳婦,他們想要這些,咱們家也打算賣給他們。”王蓓聽到后說:“你既然說這些東西屬于四個爺爺?shù)墓藏敭a(chǎn),那咱們也沒有權(quán)力賣啊。”“確實如此,你的爺爺和你的父親在那里住了很久,沒有為此花一分錢,所有人對此都沒有異議,”楊琴說,“我們沒打算要那個老房子,別人可以隨意處置。”
“如果你的叔叔買下那塊宅基地,等我們拿到所有錢后,只能收取其中的一份,剩下的三份要平均分給你的二爺、三爺和四爺,大家對此也沒有分歧,”楊琴說,“隔壁家想擴展宅基地,而你的四爺堅決不同意,這是分歧所在。”
王蓓第一次聽母親說起這件事,她因為長期在外讀書,還沒有理清其中的人物關(guān)系,所以又在腦海中重新整理了整件事情,并嘗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想了幾分鐘,她問道:“屬于咱們的宅基地應(yīng)該多大?”“解決問題的關(guān)鍵就在這里啊,可這沒有答案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啊,”楊琴皺著眉頭說,“按照你老爺和你爺爺?shù)恼f法,在那半米的間距里,咱們應(yīng)該占到40厘米,在最開始時,咱們讓了很多。等專業(yè)人士挨家挨戶實際測量宅基地面積時,都難以統(tǒng)計我們和隔壁家宅基地的面積。”
“那只好找村長或者申請仲裁了,”王蓓說,“無論哪一方說的對,都不重要,只是為了幾十厘米爭來爭去,實在沒有必要。”楊琴嘆了口氣,說:“除了他們兩方,誰又不是這么想的呢?我們身處中間,既不想得罪親戚,又不想得罪鄰居,真是為難啊。明明可以選擇各退一步,但非得因為一件毫不起眼的小事,誰也不服誰。”
王蓓在最后說:“很多事情口說無憑啊,一定要留下紙面證明,如果老爺在時,能夠嚴格理清宅基地的大小,并以文字的形式寫下來,就不會造成之后的遺留問題了。”
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如果我們對每件事情都斤斤計較,那我們的人生就耗費在這些沒有多大價值以及沒有太大意義的事情上了。等我們老了,坐在輪椅上回顧往事時,可能已經(jīng)忘記這些無關(guān)緊要的事情了,即使記起,也會覺得把時間用在計較上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說完,王蓓回到臥室,關(guān)上門后,躺在床上,準備休息會兒,她閉上眼睛,回想著自記事起發(fā)生的很多事情,而此時的她絕沒想到隨后發(fā)生的一件事徹底改變了她對生活的態(tài)度。
在這件事發(fā)生之前,她勉強算是一個不“屈服”于生活的人,還愿意為美好的生活努力。她認為眼前的工作沒有發(fā)展前景,就像找些副業(yè)去做,思來想去后,她選擇做一名兼職寫手,她認為做這件事沒有太高的門檻,并且不需要太多的成本,只需要一些稿紙和一只筆就可以搞定。
于是,每當(dāng)下班后,她在樓下的飯店早早地吃過晚飯,騎著電動車,很快就回到家里,進入房間后,她把臥室的門反鎖上,不想讓任何人打擾到自己。她從抽屜里取出一沓信紙,拿出一只碳素筆,展開信紙后,她便寫了起來。
起初,她也不知道該寫些什么內(nèi)容,所以就前言不搭后語地寫著,如同寫日記,無論怎樣,有一件事從來沒有發(fā)生變化:每天堅持寫1000字。她根據(jù)當(dāng)時的心情來寫作,當(dāng)她想寫散文時,她就會寫散文,之后,她也寫過雜文、詩歌以及短篇小說。
寫了將近一年,她覺得時機到了,就把信紙裝在隨身攜帶的包里,前往出版社,希望能夠出版。
一位叫王建的編輯接待了她,將她帶到一間會談室。王建指著沙發(fā),笑著對她說:“請坐。”于是王蓓就坐下了。這間屋子有兩個對著的沙發(fā),在沙發(fā)中間有個玻璃桌,桌上擺有茶幾和薄荷糖。王建端著茶杯,往里面倒入些許果茶,隨后走到飲水機旁,往里面注滿了水,隨后遞給王蓓。
她說:“我寫了一些稿子,想出版。”王建問:“每家出版社主要出版的內(nèi)容都不一樣,咱們這里主要出版文學(xué)作品,你寫的是什么類型的內(nèi)容呢?”王蓓回答:“其中有散文、詩歌,還有短篇小說。”王建問:“我們需要提前查看作品是否符合要求以及作品的質(zhì)量,你今天帶來作品了嗎?”于是王蓓迅速拉開包的拉鏈,從里面取出信紙,并遞給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