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慧父母都是好好的努力,默默的為自己付出,劉佳慧一直一來都是父母眼中的驕傲,做著讓父母開心高興的事,聽話,行為端莊靦腆大方,不做作。
在如畫的的江南,詩水江南,在西湖游玩,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是當(dāng)代著名散文家余秋雨先生說的。身在蘇杭,勝似天堂,而說到杭州,就不得不說西湖,幾千年來,關(guān)于西湖的文章數(shù)不勝數(shù),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到了杭州,都要來看看這西湖美景。
就連那大名鼎鼎的蘇軾,也不僅沉浸在西湖的美景之中,這一汪西湖水,蘊含著太多的人的情感,讓人難以忘懷。即便是幾百多年后的今天,讀起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腦海中也不禁浮現(xiàn)蘇軾游湖的場景。
一場美夢,去到那杭州城,看看人間西湖,多少的傳奇故事,需要人們細(xì)細(xì)品味。
蘇軾的一生中,有幾年的時間是在杭州度過的,而就在那短短四年的時間里,他寫下了大量關(guān)于杭州西湖景物的詩文。公元1073的某一天,寒冷的冬日剛剛過去,蘇軾和朋友共游西湖,就在這西湖邊上,兩人共飲美酒。
開始的時候,天氣還是十分的晴朗,可不一會兒,這天忽然變陰暗了起來,開始下起了蒙蒙的小雨。短暫的時間里,詩人觀賞了西湖的晴天和雨天兩種不同的風(fēng)光,倍感欣喜,借著微醺的酒意,詩人靈感激增,寫下了這兩首詩贊美西湖美景。而今天要說的,是這兩首詩中的第二首,也是最為人傳頌的一首。
讀杭州西湖,最離不開的,就是蘇軾的這一首小詩,他是第一個將西湖比作“西子”的人。“西子”便是西施,我國的歷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這個比喻可以說是非常的恰當(dāng),西湖確實是個美人。晴天的時候,偶爾的一陣清風(fēng),水上泛起波瀾,就像美人流轉(zhuǎn)的眼波;小雨淅淅瀝瀝,打在水面上,泛起一個個的漩渦,就像是美人淺笑時嘴角的梨渦。在這樣的美景之中,又有誰能夠不沉醉呢?
“水光瀲滟晴方好”,描寫的是西湖晴朗的時候的風(fēng)景,在陽光的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閃,風(fēng)景是十分的美妙。“山色空濛雨亦奇”,這一句是雨幕中的西湖,在灰蒙蒙的雨霧中,西湖周邊的青山,也變得迷迷茫茫,若有似無。詩的前兩句,就將這首詩的背景描寫了出來,一天之中,一晴一雨,兩個人目睹兩種光景,而不由自主的發(fā)出的稱贊。
在善于領(lǐng)略世間萬物風(fēng)景的詩人眼中,無論是風(fēng)還是雨,亦或是山水,都是一種美好而奇妙的體驗,尤其是詩人對西湖還有著深厚的情感,所以詩人說“晴方好”、“雨亦奇”。早在《定風(fēng)波》中,詩人就寫過“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這首小詩,既是描寫不同的天氣下的西湖美景,也可以看出詩人開闊的胸襟:晴天或是雨天,都不足以影響詩人觀賞西湖的興致。
詩的后兩句,詩人沒有以宏大的敘事筆墨,來描寫西湖的美,而是用一個空靈,但又十分貼切的比喻,將西湖比作西施,也將西湖之美比作西施之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想要把西湖比喻成西施,無論是濃妝,還是淡抹,都顯得那么自然美麗。歷史上的美人并不少,光是四大美女,就有三人,可詩人偏偏用了西施,也許是因為西施的家就在浙江,又剛好在西湖附近;二就是名字,同樣都有一個“西”字,正好是天作之合。
那到底是濃妝的西湖是晴天,淡妝西湖是雨天,亦或是反過來,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見解,也各自有自己的依據(jù)。對于詩人來說,游覽西湖,見到了兩種不同的西湖美景,在湖光山色中飲酒作詩,加上一個神來之筆的比喻,一時的心與景會,便成就了這樣的千古佳作。若是要探討和爭論濃妝淡抹之分,反而失去了比喻的空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