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大唐群星閃耀時
  • 周公子
  • 8636字
  • 2022-03-17 17:36:46

孟浩然

一手好牌打稀爛,我來示范給你看

(一)

唐,開元年間,帝都長安。

一陣急促的秋雨過后,夜空澄澈,新月初升。

秘書省大廳內(nèi),燈火通明,一場即景賦詩的聯(lián)句賽詩會,即將開始。

來者都是雅擅文墨的朝廷官員,放眼望去,不乏諸多已是詩壇赫赫有名之輩。

比如,十九歲便憑“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打動玉真公主、一舉登科的太樂丞王維;

神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作者、致力掃除六朝綺靡詩風的中書舍人張九齡;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見孤峰水上浮”的老前輩、制舉策論曾為天下第一的中書令張說;

還有憑借“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爭奪邊塞一哥的校書郎王昌齡;

……

嘖嘖,個個都是超級大猛人。

其他到場的,還有尚書侍郎裴朏、吏部員外郎盧僎、校書郎劉昚虛等,一看這陣仗,幾個人立馬都是臉上笑嘻嘻,心里罵咧咧:

“呵呵呵,又是一個陪練的夜晚……”

很快,條桌接龍,長卷鋪就,好戲開場。

吏部員外郎盧僎第一個拽步出席,拱手行禮:

“鄙人斗膽開場,文辭淺陋,還望諸位不吝賜教。”

語罷,行至案前,提筆落墨:“雨露將天澤,文章播國風。”呵呵,配角的職責不就是沖在前面當炮灰嘛,我盧某人懂。

接下來是校書郎劉昚虛:“應以修往業(yè),亦惟立此身。”呵呵,我是二號炮灰,大佬們開心就好。

緊接著,三號、四號……N號炮灰們依次出場,大家這才發(fā)現(xiàn),所謂“文辭淺陋”,對他們而言,真的不是謙辭。

終于,王昌齡一聲暗笑,起身出席:

“郭外秋聲急,城邊月色殘。”

炮灰們一陣騷動:

“嘖嘖,不愧是邊塞猛男,雄渾,悲慨!”

緊接著,老前輩張說出場了:

“白首看黃葉,徂顏復幾何。”

炮灰們又是爭相點贊:

“要不說是前輩呢,借景抒情,高啊!”

張說題完,卻不著急落座,而是轉身望向與自己座次相鄰的男子,微微點頭,示意其登場一試。

大家這才發(fā)現(xiàn),該男子似非官場同僚,十分面生。

與張說四目相對后,此人緩步出席,一襲白衫,身材頎長。

眾人觀之,心中俱是一震:

“好個骨貌淑清,風神散朗之人!不知是何方雅士……”

出人意料的是,此人并未走向案前長卷,而是徑入庭院,駐足于一株粗大的梧桐樹下。

此時,天邊正綴著幾縷薄云,殘留在樹梢的雨水不斷匯聚、下墜、滴落,斷續(xù)敲打在梧桐葉上。

啪嗒……啪嗒……

片刻,男子淡然一笑,語音清曠:

“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一聯(lián)既出,舉座震驚。

良久,張九齡率先擲筆:

“我大唐擅詩賦者眾,然未見清幽沖淡至如此者,九齡甘拜下風!”

說完,望向王維。

王維凝眉良久,長嘆一聲:

“清絕至此,維亦不復為繼也!”

語罷,起身奔向庭院,緊緊握起男子雙手:

“敢問兄臺高姓大名?幸然得識,相見恨晚也!”

男子后退一步,抽身還禮:

“承蒙閣下謬愛,在下襄陽布衣,孟浩然。”

(二)

當晚,該事件就刷屏式地登上了大唐各大平臺的頭版頭條:

《布衣才子孟浩然秘書省一鳴驚人,引領清幽雅淡新詩風》;

《襄陽布衣秘書省力壓群英,陶謝之后,山水田園派再現(xiàn)傳人?》;

《張說力捧,張九齡王維爭相結交,原來才華才是人生最好的通行證》

……

三十六歲,以布衣入京的孟浩然,就這樣一炮而紅,名動帝都。

在無數(shù)的贊揚聲中,孟浩然的目光越過渺遠的夜空,好像又看到了家鄉(xiāng)的山山水水……

是的,他清醒地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創(chuàng)造這樣的高光時刻,不是幸運,更非偶然——一切,源自故鄉(xiāng)山水的饋贈。

有句話叫作:條條大路通羅馬,而有的人生來就在羅馬。

這話如果換算到孟浩然身上,那就是:

每個人都向往詩和遠方,而哥生來就徜徉其中。

不信,來看孟浩然從小的生活環(huán)境——

澗南園即事貽皎上人

弊廬在郭外,素業(yè)唯田園。

左右林野曠,不聞城市喧。

釣竿垂北澗,樵唱入南軒。

書取幽棲事,將尋靜者論。

孟浩然祖居襄陽城南,有田有房,耕讀傳家。

祖上留下的莊園名為澗南園(嗯,一聽占地面積就不小)。

從詩中可知,澗南園東西林野開闊,遠離鬧市喧囂,且北臨溪澗,南傍山林,孟浩然閑來就在此泛舟垂釣、竹林逸歌,好不悠哉。

園中有孟浩然的起居之處。軒窗之外,樹木蔥蘢,偶有片葉在夕陽的柔光下悠然飄落;傍晚來臨,倦鳥歸巢,無數(shù)流螢拖著亮亮的尾巴飛繞在水軒之上……

向夕開簾坐,庭陰葉落微。

鳥從煙樹宿,螢傍水軒飛。

前院則是花草翠竹、曲徑通幽,書讀累了,孟浩然就信步閑庭,看翠羽鳥與蘭花嬉戲,觀紅鯉魚繞荷柄悠游:

狹徑花將盡,閑庭竹掃凈。

翠羽戲蘭苕,赪鱗動荷柄。

到了仲夏之夜,則開軒納涼,賞池月東升,聽竹露清響,嗅荷風香氣……興之所至,或許還會撫琴一曲,感懷一下多日不見的老朋友:

夏日南亭懷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看到這些,你以為孟浩然的詩意生活僅限于此了嗎?

錯。

除了世外桃源般的澗南園,整個明山秀水的襄陽城,都在孟浩然的詩意版圖中。

(三)

比如,秋高氣爽時登個山、望個遠,順便再寫首詩寄給隱居的老朋友,喊他重陽節(jié)出來一起耍:

秋登萬山寄張五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fā)。

時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

咦?山下還有潭?

那也不能放過。磐石上釣會兒魚,再溜達兩圈找找曹植《洛神賦》里神女解下的玉佩;待到夜月東升,清輝滿舟,則棹歌而還,何其逍遙。

萬山潭作

垂釣坐磐石,水清心亦閑。

魚行潭樹下,猿掛島藤間。

游女昔解佩,傳聞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還。

襄陽坐落在漢水之濱,對孟浩然來說,美麗的漢水風光又怎能不親往睹之?

春日冰雪消融,江水碧藍千里,鳥語花香中,歌妓小姐姐們的花鈿金釵蕩漾在搖動的波影之上,怎一個春光無限了得。

初春漢中漾舟

羊公峴山下,神女漢皋曲。

雪罷冰復開,春潭千丈綠。

輕舟恣來往,探玩無厭足。

波影搖妓釵,沙光逐人目。

傾杯魚鳥醉,聯(lián)句鶯花續(xù)。

良會難再逢,日入須秉燭。

令人服氣的是,日子都詩意到這種程度了,孟浩然硬是還能再升級——二十歲出頭,因仰慕東漢名士龐德公,他隱居到了風光秀麗的鹿門山。

(四)

至于龐德公是何許人,說一點就夠了。

他評價諸葛亮為“臥龍”,龐統(tǒng)為“鳳雛”,令二人名揚天下。

此人有大才,又久負盛名,荊州刺史劉表曾數(shù)次請其出山進府,他都堅辭不受,最后隱于鹿門山,采藥而終,極具傳奇色彩。

為追慕先賢高風而隱居鹿門山后,孟浩然的日常生活是這樣的:

夜歸鹿門山歌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你看,黃昏來臨,江邊渡頭喧囂,村民們各自上岸還家,唯孟浩然超塵出世,獨自歸往鹿門山。

夜色來臨,山間本是云煙暮靄,山月一出,則又清光朗照。

孟浩然信步拾階,蜿蜒輾轉,不知不覺就到了龐公昔時隱居之處,山巖之內(nèi),柴扉半掩,松徑之下,詩人懷古思今,獨自徘徊……

嘖嘖,好一幅隱者清幽圖。

到了春日清晨,詩意繼續(xù)流淌:

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在百鳥啼鳴中,孟浩然一覺睡到自然醒,打個哈欠,伸個懶腰,想到昨夜的風雨之聲,再推開窗戶,數(shù)數(shù)落花……

什么?你說這樣的日子太寂寞?

不怕,隔三岔五,孟同學也會出山會友: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或是呼朋引伴,探尋古跡名勝:

與諸子登峴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嘖嘖,感覺沒法再寫下去了。

想想我們這些苦悶的現(xiàn)代人,為了房子、車子、票子,辛苦奔波,已經(jīng)多久沒有抬頭看一朵云、低頭嗅一朵花、拿筆寫一段心情,對比孟浩然這神仙般的日子,傷感的淚水已經(jīng)再難抑制:

哎,什么叫生活,人家孟浩然那日子才叫生活啊!

我們充其量……只能算活著。

不過,先別急著擦干眼淚,更扎心的還在后面,因為:

人家孟浩然不僅過得比我們爽,才華還比我們高呢!

(五)

就拿上面三首詩來說吧。

第一首《春曉》。

兒童啟蒙詩歌榜必選篇目,一千多年來,除李白的《靜夜思》和駱賓王的《鵝》,論傳唱度,無詩能出其右。

然而,對于這首朗朗上口、清新簡短的小詩,很多人第一反應往往是:

這也叫詩?老子都能寫!

呵呵,你可拉倒吧。

在這首詩里,你能找到任何具體的場景描摹嗎?有什么正兒八經(jīng)的事件講述嗎?

都沒有。

詩人只是選取了清晨醒來鳥鳴入耳,而后惋惜雨打花落的一剎那的心理活動,將之細節(jié)化、典型化,僅以二十個字,就賦予它無限情意:

全篇無一字寫惜春,卻因花落春去,使你不得不惜,成為流傳千古的佳作。

你說厲不厲害?

如果還不服,咱們再看第二首《過故人莊》。

乍一讀,又覺平平無奇對不對?

可再一品,卻發(fā)現(xiàn)寥寥幾筆,有景物、有情節(jié)、有對話,一切歷歷如畫,仿佛一組電影鏡頭徐徐鋪展。

而且在這首詩里,孟浩然又一次完美展示了什么叫作“意在言外”——

通篇老孟有交代自己和故人的交情如何嗎?

沒有。

然而,通過開篇的一邀即至,中間的開軒把酒,最后的重陽再約(還是老孟主動提的),賓主間的深厚情誼已不言而自現(xiàn)。

你說這手法高不高?

再看第三首《與諸子登峴山》。

如果說前兩首的平淡疏朗、不飾刻畫屬孟浩然的拿手好戲,那么這首則讓我們見識到其詩歌風格的多樣性:

哇,原來山水田園派的孟同學,也有氣勢雄渾的一面呀!

來,一起感受下這首詩的壯逸之美。

先看開篇兩句。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起筆何等高亢!

僅以十個字,就寫透了宇宙無限、歷史更迭的滄桑之感,慨然懷古之情,橫空而出。

再看三四句。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角度猛然收縮,將自己一次普通的登山,置身于時空更迭的大背景下,使其成為天地運轉、人事代謝的一部分。此何等之自信,何等之氣勢!可謂非盛唐之人不能語也!

整首詩的藝術表現(xiàn)力,如同電影鏡頭中的兩極調(diào)度,大開大合,至遠至近,氣象異常豪邁。

(六)

怎么樣,看到這兒,對孟浩然的才情,大家總該心服口服了吧?

不然,難道你比李白還大牌?!

對,你沒看錯。

此時此刻,有個叫李白的粉絲正揚著手中的詩稿,向孟浩然瘋狂比心。

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嘖嘖,開篇就直呼“吾愛孟夫子”,這肉麻程度,連迷弟杜甫寫給他的“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都要甘拜下風。

結尾就更厲害了:

我對孟夫子真是高山仰止,我怎么可能達到他的高度呢?只能默默仰慕他淡泊名利的芬芳人格,感受他風雅瀟灑的隱者風范……

媽呀,看到這兒,你是不是想立馬彈起來,給李大哥打一波穿越電話:

喂!李大哥,這真是你寫的嗎?!你要是被綁架了你就眨眨眼!

也不能怪我們一時接受不了。

畢竟,就算是對九五之尊的玄宗大大,我們李大哥,也沒吹出過這樣的彩虹屁呀!

可以說,放眼整個唐代詩壇,你都找不出比這更熱烈、更直白的粉絲向偶像致敬的告白詩了!

至于有李大哥這樣一個粉絲,是多么長臉的事兒,咱們捋一捋就知道了。

“詩圣”杜大叔,夠有才吧,不好意思,在李大哥面前,只是個粉絲小老弟。

“詩佛”王維,夠優(yōu)秀吧,詩、文、書、畫、樂,樣樣登峰造極,關鍵小伙兒還長得賊拉帥,簡直360度無死角(啊啊啊,我的少女心啊)。結果呢,李大哥從來不甩人家,自始至終零交集。

(王維:好無奈哦,完美到?jīng)]朋友呢。)

也就“七絕圣手”王昌齡,賺了李大哥一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很感人,但也不過是惺惺相惜的哥們之情、平交之誼。

以上也不足為奇,畢竟,我們李大哥可是連孔子都看不上眼的王者人物——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孔夫子:瞅把你給能的,咋不上天呢!)

結果,就是這樣一個眼高于頂、酷炫狂拽的李太白,對孟浩然卻崇拜喜愛到了如此地步: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你看,跟偶像別離,船都遠到?jīng)]入天際、遙不可辨了,李大哥依然深情凝望,不舍離去……

然而,反常的是,對這樣一個超重量級粉絲,孟浩然筆下卻沒有任何贈詩流傳下來。

要知道,杜甫雖一再被大家嘲笑倒貼李白,但好歹李大哥也回過他幾首詩呀!

(杜甫: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

我猜,孟浩然當時的內(nèi)心獨白大概是這樣的:

你個川娃子,哥的理想哪里是什么“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而是“壯志吞鴻鵠,遙心伴鹡鸰”好吧!

(七)

是的,雖然孟浩然的前半生看起來都是在悠游山水,但那只是表面現(xiàn)象。

背地里,其實人家用功著呢:

·苦學三十載,閉門江漢陰。

·晝夜常自強,詞翰頗亦工。

·少年弄文墨,屬意在章句。

而孟浩然之所以如此苦學,是因為和其他盛唐詩人一樣,他也有著積極的用世之心。

這從其自述家世的篇章中,便可窺得一二:

維先自鄒魯,家世重儒風。

詩禮襲遺訓,趨庭沾末躬。

看到?jīng)],孟浩然同學說自己是亞圣孟子之后,而且“家世重儒風”。

儒家學說的宗旨是什么?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嘛。

嗯,已經(jīng)用了半生時間“修身齊家”,是時候踏上“治國平天下”的征程了。

開元四年(716年),孟浩然向時任岳州刺史且一向喜歡提攜后輩的前宰相張說投詩自薦,一不小心又揮灑出一首歷代傳頌的千古大作: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此詩前兩聯(lián)氣勢磅礴,歷來膾炙人口。

一個“平”字點出了八百里洞庭湖的遼闊,一個“混”字又繪出了水天一色的浩渺;與三百年后范仲淹筆下的“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可謂異曲同工。

三四句的“蒸”“撼”兩字則如潑墨山水般的大筆渲繪,響亮地描繪出洞庭湖波濤翻滾、震天動地的壯浪之氣,雄渾天成,氣概橫絕。

也無怪后人對此聯(lián)贊嘆無已:

“洞庭天下壯觀。騷人墨客,題者眾矣。終未若‘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氣象雄張,曠然如在目前。”

“孟詩本自清澹,獨此聯(lián)氣勝,與少陵敵,胸中幾不可測。”

“與少陵敵”意指可與杜甫《岳陽樓》中寫洞庭湖的名句“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聯(lián)相匹敵。

嘖嘖,一篇投簡歷找工作的干謁(1)之作,竟寫出了如此高度,你說張說心不心動?

于是,待其調(diào)歸朝廷后,當即就邀孟浩然入京,打算擇機向玄宗推薦。

而孟浩然也不負張說厚望,一入長安,就如開篇所述,于秘書省聯(lián)詩會上大展文辭,名噪帝都。

那么,孟夫子真的就此扶搖直上入九天了嗎?

答案是,不能夠——前半輩子過得比神仙還爽,又有李白那么逆天的粉絲,再讓你輕輕松松當上官,還有天理嗎?還讓別人活嗎?!

就這樣,前方的坑,命運已經(jīng)悄然為其挖好——孟浩然卻還渾然不覺。

(八)

自秘書省相見恨晚后,孟浩然與王維感情迅速升溫,幾乎日日都在一起研討詩歌,暢談人生。

有一天,可能是不好翹班,王維索性偷偷把孟浩然帶進了官署。

而另一邊,萬年不入下屬辦公室的玄宗大大因為一時興起,有個音樂方面的問題想找王維商討,也朝太樂署走來!

用相聲演員岳云鵬的話來說,這不巧了嗎!這不巧了嗎!

隨著一聲“圣上駕到,太樂丞接駕”的唱喏,王維一口熱茶噴將出來,孟浩然則直接滑到了椅子下面:

哥們,這可咋整?!

二人如此驚慌是因為:私邀閑人出入宮廷,乃是欺君大罪,鬧不好掉腦袋……

不暇細想,孟浩然就勢躲進了床榻之下,王維則匆忙接駕。

待玄宗入室后,王維看著案幾上兩杯熱氣騰騰的茶水,再瞄一眼榻下孟浩然露出的衣角,大腦極速運轉:

這么明顯,怎么瞞得過英明神武的李老板?

與其被發(fā)現(xiàn),不如主動認了,說不定老板欣賞孟兄的才華,不但大事化無,還能賜他一官半職……

想到這,王維眼一閉心一橫,將情況向玄宗如實脫出。

所幸,結果恰如他所設想,玄宗非但沒有開罪二人,反而頗有興致:此人朕素有耳聞。中書令張說對其才華贊譽有加,前一陣秘省賦詩又大放異彩,朕正想找機會召其入宮,一較風雅。

“今日巧遇,何不出來與朕相見?”

王維聞之大喜,趕緊把孟浩然從床底扒拉出來,拜見玄宗。

“孟卿,最近可有新作可賞?”

孟浩然此時還處于極度的緊張之中,他久居鄉(xiāng)野,疏于世事,如今猛然間直面九五之尊,又是在一個如此倉促尷尬的環(huán)境下……

于是,聽到玄宗發(fā)問后,狀態(tài)不在線的他一時腦子短路,吟誦了這么一首詩:

歲暮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fā)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孟浩然甫一開口,王維便心下一沉,聽到“不才明主棄”時則閉目扶額、痛苦地別過了身子:

大哥,你這不是自斷前程嗎?!

什么叫你才華不高,皇帝看不上你?這不相當于控訴李老板沒有識人之才,埋沒了你嗎?!

啊啊啊!兄弟,咱出門能不能帶上腦子!!

……

王維分析得沒錯,一詩吟畢,玄宗臉上的笑容早已凝成冰塊:

“明明是你沒找朕應聘過,咋誣賴朕看不上你呢?!”

“起駕回宮!”

你看,本應該是一個絕佳的“見證奇跡的時刻”,結果就這樣徹底搞翻車。

半晌,孟浩然才如夢初醒:

“阿維,我只是想自謙一把的,沒想到整過頭,負能量嚴重超標了是不是……”

王維只能擠出一絲苦笑:

“走吧哥們,喝酒去。”

(九)

這件事對孟浩然的打擊很大。

三十多年的朝夕苦讀,多少個日日夜夜關于理想與仕途的暢想,統(tǒng)統(tǒng)止步于一首不合時宜的詩。

黯然離京后,郁悶至極的他,先后漫游川蜀、吳越。

自此,半生閑逸的他才算是真正開始經(jīng)受生活的錘煉,體會到為生存和理想而掙扎的無奈:

·自此歷江湖,辛勤難具論。

·鄉(xiāng)園萬余里,失路一相悲。

·今宵有明月,鄉(xiāng)思遠凄凄。

……

除了旅途艱辛、鄉(xiāng)思難抑,更讓他痛苦的是自己再也不能像從前一樣毫無機心、超然世外地徜徉山水,因為那被迫中斷的理想之路沒有一刻不在他內(nèi)心繼續(xù)延展:

·未能忘魏闕,空此滯秦稽。

·魏闕心恒在,金門詔不忘。

·望斷金馬門,勞歌采樵路。

……

這些詩句翻譯過來,其實都是一個意思:唉,我始終忘不了長安城啊!

于是,開元十六年(728年),四十歲的孟浩然再一次奔赴長安,希望能夠通過科舉考試為上一次的失誤翻盤。

然而,不幸落第。

后來,開元十九年(731年),玄宗臨幸東都洛陽,孟浩然也曾前往尋求機會,結果仍是一無所獲。

年過四十,一無作為,此時的他,再也沒有了從前的沖淡和飄逸,而是被人生就此落空的恐懼和哀傷時時環(huán)繞:

·隙駒不暫駐,日聽涼蟬悲。

·棄置鄉(xiāng)園老,翻飛羽翼摧。

·壯圖哀未立,斑白恨吾衰。

……

在這樣的痛苦之下,他又開始東游吳越。那首空靈蘊藉、清幽至極,被后人評為“神品”“奇作”的五絕名篇《宿建德江》,就作于此時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日暮時分,孟浩然乘坐的小舟,停泊在煙霧蒼茫的水中沙洲。

原野空闊,遠處的天空仿佛比樹還要低;江水清澈,一輪明月映襯其中,似要與人來親近。

在廣袤而寧靜的無垠宇宙下,在萬籟俱寂的靄靄黃昏中,想到自己寸功未建,卻已然白頭,無邊的愁緒在孟浩然心中升騰、彌漫,最后充盈到身體的每一個角落,里面有:

羈旅的惆悵,故鄉(xiāng)的遠思,理想的幻滅,人生的落空……

(十)

也許是看到孟浩然太痛苦了,上天決定再給他一次機會。

735年,襄陽刺史韓朝宗,計劃向朝廷引薦孟浩然。

這位韓朝宗,就是李白干謁詩(即相當于現(xiàn)在的求職信)中“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的韓荊州本尊,能讓李白都曾如此屈尊降貴地拍馬屁,此人來頭可謂不小。有他舉薦,按理說,成功率應該不低。

結果呢,約定入京的日子,孟浩然卻跟一位朋友飚酒喝高了,放了人家鴿子……

很多人都把孟浩然這一行為,捧高成淡泊名利、好樂忘名,或是“詩人那可愛的任性”。

恕我不能茍同。

讀讀他后半生寫的那些人生價值無從實現(xiàn)、擔心生命虛空的詩句吧,其中的痛苦是多么深重!

你就會知道,真正的原因絕不可能是那般輕巧。

那么大家可能要問了:

既然孟浩然求仕心切,機會來臨,卻又為何放棄呢?

答案是:他在怕,在逃避。

此時的孟浩然已經(jīng)四十七歲,之前求仕失敗的數(shù)次經(jīng)歷,已經(jīng)給內(nèi)斂、敏感、清高的他,留下了太多的痛苦和陰影,他怕這一次又會像從前一樣,失敗得一塌糊涂。

他沒有勇氣再面對這樣的打擊,也無力再承受這樣的痛苦……

是的,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李白那么昂揚的斗志,六十幾歲從牢里出來,還想著去參軍御敵。

理想的門票,從來都是昂貴的。

后來張九齡任荊州長史時,孟浩然曾至其幕下短暫任職,后還歸田園,終生不仕。

(十一)

又是最后的綜評時刻。

從詩歌角度來講,孟浩然是盛唐第一個多景觀的山水詩作者,也是繼陶淵明之后第一個大量描寫田園、隱逸題材之人。

最終將山水、田園兩個類別結合起來,上承陶謝,下啟王維,開一代風氣之先。

其詩自然沖淡、清逸閑遠,有大巧不工之美,“誦之有泉流石上,風來松下之音”。

雖然整體詩歌成就不及同組合的王維更全面多樣,但就山水詩而言,二人可謂花開并蒂,各得風采:

“王右丞如秋水芙蓉,倚風自笑;孟浩然如洞庭始波,木葉微落。”

從人生經(jīng)歷來講,相比其他盛唐詩人,孟浩然的一生非常簡單,前半生鄉(xiāng)居讀書,下半生外出求仕。

他本性喜愛山水自然,又受隱逸思想影響較重,而家庭教育奉行儒家學說,加上盛世環(huán)境下讀書人當有一番作為的時代思想,造成了其頗為糾結矛盾的后半生——想要追求功名,卻清高拉不下臉,不能拼盡全力地干謁奔走;退回曾經(jīng)的鄉(xiāng)居生活,卻又深恐生命落空,難復往日那份閑適平和的心境。

綜觀孟浩然的一生,我個人最深刻的感受是:

比起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許更痛苦的是,明明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里,卻不能拼盡全力去抵達。

歐陽修有句話講得好:“遇事無難易,而勇于敢為。”

多么希望孟浩然也曾為理想毫無保留地燃燒激情,哪怕最后像李白一樣仍是兩手空空,但最起碼可以告訴自己:

我真的用盡全力了。

然后毅然決然地走向同樣深情愛著的山水田園,不再頻頻回首。

最后,借一首我非常喜愛的王維的詩來作結,祝福生命的最終,孟浩然也曾得到詩中的那一份釋然——

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

周公子每期一問


(1) 干謁,指古代文人士子為達到延譽、入仕、升遷等目的,拜訪達官顯貴或向其投遞詩文的行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口市| 怀柔区| 招远市| 南通市| 中山市| 遂昌县| 尉犁县| 汝州市| 大足县| 曲阳县| 潢川县| 双柏县| 沙湾县| 昌吉市| 甘泉县| 宣化县| 呼伦贝尔市| 色达县| 富蕴县| 弋阳县| 长岛县| 威海市| 新乡市| 定远县| 黑山县| 饶河县| 绍兴县| 台东县| 霍州市| 贵南县| 新津县| 宁德市| 左云县| 清原| 隆回县| 武宁县| 任丘市| 雷州市| 兴安盟| 清远市| 同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