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看著課本上那些枯燥的理論時,覺得難以理解上面的理論。但如果得知當時的背景,那么就不一樣了。
每個理論的產生都是從具體到抽象再到具體。就像幾何原本,它不是一人所作,也是從大量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就讓我們把理論還原成歷史時空的碎片,用事件把它們填充起來。
首先,埃及人民在生產過程中會使用一些基本的幾何原理,這些原理反復運用,卻尚未總結出來。泰勒斯總結了其中一點原理。幾何原本產生在詭辯術、分析、綜合、演繹、反證這幾種思維產生之時,通過命題網絡構成。這本書有很多邏輯不嚴密的地方,但從作延長線、輔助線這些證明方式我們可以推測生產的應用情景。并且這本書承前啟后,給很多哲學家帶來啟發。
下面我們從時空情景的交互性來討論問題,比如說,在某個建筑背景下發生一個事件,有人有事,這是情景交融。但有人彈了一首曲,從音樂敘事,音樂中能夠產生一定的意境。有人說話、表演繪聲繪色,省去了實物的布景和道具。如果一個人在工廠按螺絲釘,僅有人和物,那么背景就很單調。
豐富的背景有助于我們理解問題,如果人、事、物同時進行,比如,布景舞臺,演員們穿著適合的衣服,表情、語氣、手勢都生動傳神,再配上音樂,便是一個非常豐富的情景了。
所以歷史事件有著嚴密的因果和豐富的背景,能夠為學習其它領域的很好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