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善交際會網絡人際關系(4)
- 男人成大事必備的9種資質
- 善之
- 3210字
- 2014-09-15 13:39:34
作為一個單位的領導者,要著力建立本單位、本部門的競爭機制,以充分調動下屬的積極性,激勵下屬向極限挑戰。同時,要為下級所取得的成績叫好,不要嫉妒下級的才能。正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下級的成績永遠是照亮上級的光芒。
(2)賞識與表揚
領導者要“用人勿疑”,要允許下屬失敗,因為勝敗的因素很多,既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客觀因素包括了天時、地利、人和,還有力量、技術、管理經驗等情況。因此,當領導的要堅持“五分教育、三分表揚、二分批評”的原則,要勇于為下級承擔責任。要懂得“收買”下級的心。
3.批評的藝術
不要為錯誤而批評,而要為激勵而批評。
下級犯了錯誤,給組織或工作帶來的損失當然要批評,但批評也要講究藝術,要批評也要有理有據,不要傷害了下級的自尊心,讓下級感到沮喪。一般是先表揚、后批評、再表揚,最后提出希望和期望,讓下級心服口服,會有利于工作,主要按照以下四個方法:(1)假設。一開始不要猛烈抨擊下屬,而是逐步引入正題。
(2)重話輕說。不要有理不饒人,要照顧下屬的面子,更不要傷害其自尊心和感情。
(3)不要嘮叨。話說到位就可以了,不要象老太婆樣嘮嘮叨叨,沒完沒了。
(4)注意說話藝術。一個真誠的領導者同時應該也是一個高明的演說者,批評更要注意語言的藝術。語言就是力量。“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要掌握好部屬心中的感受。“這種事明明是你不對!”這句話倒不如換成“這件事你的確有不對,我們找你談是為了幫助你改正。”所以,批評最好遵循以下幾個階段:暗示——啟示——忠告——警告——公開批評——處分。這樣,才能做到“批評從嚴,處理從寬”,從而更有利于開展工作。
4.分派任務的藝術
發號師令誰都會,但重要的是組織協調,提高效率。
(1)與我有關的任務
在建國初期,我們新生的共和國頂住了來自各方面反動派的壓力。其中,抗美援朝就是其中之一,開展了一系列鞏固新生紅色政權的運動。據說,毛澤東同志當時很好地運用了分派任務這門藝術。那時,毛澤東經過反復的慎重思考,在他個人潛意識里,已決定抗美援朝,但他還是召開會議,聽取意見。會上,彭德懷也主張抗美援朝,毛澤東便高興地說:“那好,過兩天你給我個方案出來。”這樣一來,會讓彭德懷元帥覺得抗美援朝是“我的建議、我的方案”便不會把任務變成額外負擔,從而產生抵觸情緒。
我們姑且不論這件事情是真還是假,值得稱道的是毛澤東同志不是簡單地采取命令的方法,而是采取“引導”的方法。岳飛用兵之道:“君子引而不發,躍如火。”真真大將風度!聰明的領導在分派任務時,應該使下屬覺得“這是給我利益,給我機會”,而不是簡單的命令方法。
除此之外,領導者在分派任務時,還應該讓下級懂得:
(2)這是有興趣的任務
(3)這是能表現才能的任務
(4)這是有意義的任務
(5)這是與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任務(如加薪、提職、調工作等)
(6)這是體面的任務
5.以身作則
一頭獅子率領一群羊,肯定能打敗,而敵人,一只羊率領一群獅子……
(1)榜樣作用
作為部門的頭,在集體中要起榜樣作用。事實證明,這樣才能團結廣大群眾共同奮斗。無論在過去戰爭時期還是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困難時期,周恩來和許多共產黨的高級干部都與老百姓一樣,穿的是有補丁的衣服,吃的同樣是粗茶淡飯,他們與廣大人民同甘共苦因而贏得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
(2)身先士卒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多關心下級。
(3)平等待人
作為領導者,不要高高在上,而應該要平等待人。
(4)同甘共苦
不論在公司生意蒸蒸日上的時候還是在艱苦創業時期,領導都要團結本單位的人員,為共同目標而同甘共苦。
作為領導者,必須具備這些領導藝術和技巧,只有學會這些領導藝術和技巧,才能讓你的事業立于不敗之地,讓你的工作游刃有余。
成大事男人必具:掌握了領導藝術,即使面對千軍萬馬也毫不心驚。
10.會做人,善交際,劉秀換得天下歸
天底下優秀的男人很多,但成功的男人卻不那么多。而成功男人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會做人,收服人心,收服人才為我所用。
平定西漢末混亂局面的劉秀,有一天展開地圖,對身邊的鄧禹說:“天下如此遼闊,如今我只平定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要等到哪一天才能完全平定呢?我一點把握都沒有。”鄧禹說:“的確,如今天下群雄紛起,戰亂不已,前途難測。但是萬民都盼望明君出現,自古以來興亡在仁德的厚薄,而不在土地的大小,請不要心存悲觀,只要抱著王者之德就可以了。”
半個月之后,劉秀擊敗稱為銅馬的武裝力量,對這些投降的將領,劉秀不但以德相待,并且封為諸侯。但是降將反而不敢相信,心中充滿疑惑和排斥感。劉秀得知這一情況后,就讓降將各自回營,統率舊屬,一個人時常單騎往來巡視軍營。此時,如果降將想殺劉秀,那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但是眾將都為此而感動,異口同聲地說:“劉秀赤誠待人,真是一位度量寬宏、德性高超的長者。懷疑這個人真應該感到慚愧,萬死不足惜。”
從此以后,這些降將都成為劉秀忠良的部屬。
劉秀軍隊繼續向前推進,大軍到中山一帶時,眾將獻以天子的尊號,但是劉秀不肯接受。軍隊進擊到南平棘時,部下又推崇劉秀為天子,劉秀仍然不肯接受,這時名將寇恂也和眾將一齊同聲進言:“將士們拋棄親情、骨肉、土地,跟隨君主奔走天下,不外希望君主能掌握天下,將士各遂其志。如果君主一再逆眾望,那么將士都要失望離散了。”連溫順敦厚的馮異,也附和寇恂的意見:“希望君主能從眾議。”
這時候有一位叫強華的儒生,也從長安奔來,手中拿著“劉秀是真天子”的預測語。劉秀不得不順應眾望,稱帝天下,成為東漢的第一位皇帝,即漢光武帝。
古往今來,皇帝在中國歷史上,就是最高權力的象征,是統治者集團最高利益的集中體現。天下大亂之際皇帝就不僅僅意味著權利,而且也是一種精神象征。人們希望依附于一個謙厚而且德高望重的人,因此,誰的人際關系好誰就會成為首選。
當然,人們在投靠附依之時,也要擇木而棲。這就要求集團首領具備吸引天下俊杰的“德才”,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就在于此。劉秀對降將降卒的姿態,正是以德換心的具體做法,是以誠心換取眾心的攻心術。從現代公共關系的角度看,劉秀當然代表了組織及主體,眾多降將卒則是客體,其主客體之間所產生的,既有內部的又有外部的效應。以誠心相待,擴大了劉秀的知名度、美譽度,產生了一種以主體為核心的凝聚力,達到了一致受擁戴且非為皇帝不可的地步。到此,劉秀稱帝的野心也就實現了。
現代社會的這種例子也是經常有的。日本松下公司就用過這一方法。
日本松下公司從1971年至1972年,出現了一個新的趨勢,就是在市場、資源和勞力等三方面最有前途的國家和地區創辦工廠。當時的總裁山下倡議在馬來西亞生產空調機,然后輸入日本。開始松下公司一些職員對此不太理解,認為這樣做似乎對日本不利。當時任公司空調機事業部出口課長的國永昌彥說:“那時日本松下一年出口2萬臺空調機,再讓在馬來西亞建立年產10萬臺的空調機工廠,并且要求其中90%出口到包括日本在內的各國。為此,我們非常吃驚。我想這樣太不合算!可上面強制性讓干,又不能不干。拼命干吧!幸虧當地勞動力便宜,如今還不錯,在質量上完全可以與日本媲美。1982年產20萬臺,除美國外向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出口。”山下在馬來西亞建立空調機廠,利用當地大量而便宜的勞動力資源,并對當地人委以重任。山下堅持認為:“在那里擔任松下電器領導的應該是生長在那片土地上,并受到當地人尊敬的人。”為此,在工廠開辦的第四個年頭,他精心挑選了當地人沙亞爾為經理。該人是當地電力公司經理,王族成員。山下授于國外各區域性子公司負責人以經營權、人事權。這樣松下公司既促進了當地經濟力量的發展,也增加了當地人的就業機會和財稅收入,并使松下電器產品的生產成本得以降低,在世界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
成大事男人必具:以誠待人,獲得支持,等待時機,一舉成功。
11.曾國藩:剛柔并濟寬以待人
善于交際的人都頭腦清醒,理智而又目光長遠。曾國藩就是這樣的代表。毛澤東稱他是:“辦事而兼傳教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