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加班使我清醒
- 重生激情燃燒
- 善亮
- 2251字
- 2022-03-20 23:57:38
又過了幾天,兩個礦場陸續出現了十幾例瘧疾患者,楊建新聽說后直接開車回木頭塘公社把胡琳帶到了老王寨。
十六個瘧疾患者吃了胡琳制取的黃花蒿素后,當天就得到了好轉。
楊建新這家伙似乎比誰都著急,安裝提煉鈾礦那一套土方法在農場新建了一個臨時制藥廠,還派了三十個技術員協助胡琳全力制取黃花蒿素。
但廠房有點山寨,竟是用樹皮、茅草和竹子搭起來的。草棚下并排豎立著幾個大桶,用以代替浸出槽,每個桶中裝滿了乙醚,被浸泡著的黃花蒿在桶里發出咕咕的響聲,浸出來的黃花蒿溶液從第一個桶里流進第二個、第三個……然后流進地下的容器里,再從容器里倒回到第一個桶中,反復浸泡沉淀,最后用布袋、豆腐包過濾。
新鮮上市的黃花蒿素上市不到兩個星期,直接買斷了貨.........
而在鈾礦場那邊,汗流浹背的農民礦工們用鐵鎬挖出鈾礦,再用鐵錘砸碎放在用來錘稻子的臼窩里的礦石,用篩米的篩子篩出粉末。
把粉末用做豆腐的麻布包過濾,一道一道過濾,最后得出細一點兒的鈾沫,這也叫初鈾。
接著加酸浸,浸取時加入二氧化錳、氯酸鈉這些氧化劑,以保持適宜的氧化還原電勢,約450毫伏,使四價鈾氧化成六價,以提高鈾的浸出率,浸出后再用濾斗過濾,用電爐烤干。
這個辦法對人身體有危害,對環境的污染比正規的廠子大。但是為了早日把鈾產品搞出來,肯定要做出犧牲的。
許九齡那邊已經在加工50個直徑兩米高兩米的特殊陶瓷大桶,這樣每個桶裝幾噸礦石做滲濾,把硫酸倒進去,從里面把鈾礦浸出來。
當然,楊建新每次去稽核的時候都不停強調要加強安全防護,設備條件簡陋不等于說就不能安全防護,或者不需要安全防護了。比如操作的時候都要戴膠皮手套,要穿上套鞋,穿上工作服,還要穿上橡皮圍裙,戴口罩,另外廢水要經過石灰和木炭處理。
但這話說的容易做起來難,現在一窮二白的鄉下哪來這些個家伙?很多人不得不直接用手來操作,結果傷了好幾個工人和農民,這時醫術超群的胡琳醫生就派上用場了,帶著顏柱這個兼職助手給他們治療。
顏柱偷偷把那些傷者放入空間,在吸收他們身上輻射的同時也給他們的身體修復。
土法煉鈾中,有些材料需求量很大,比如用來過濾的布就特別不耐用,在酸液中浸一、兩次就不能再用了。現在的布都要憑布票購買,每人每年的定量很有限,買多了不行,人家要盤問。鈾礦工人們就拿著上級發的布票,輪流去各家商店購買,一人一次只能買幾米回來。買布時還要保密,不敢跟人家說一下子要這么多布干什么。
到了月底楊建新主持召開了全民辦鈾礦現場會,推廣老王寨的土法煉鈾經驗。此后,在20多個省區的農民也被動員起來,人人動手,用土法采礦并冶煉。他們從附近采集礦石,用類似的辦法制成精選礦。這種被精選后的鈾礦被稱為“黃餅”。農民制成“黃餅”后,拿到收購點去。
盡管這樣的“黃餅”極其粗糙,但上面給的定價卻超過了黃金,每噸20來萬元。在這個年代20萬元可以蓋一所中型醫院。不過扣除了制作成本,加上其生產效率十分低下,農民們并沒有賺什么錢。
顏柱見注意到楊建新近段時間緒很低落,他去向打聽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楊建新因為顏柱那時給他送了救命藥,很多時候都把他當成了小兄弟。
楊建新猶豫了一下,說道:“根據領導要求,為方便各地專家教授來老王寨工作,近期我們要修建一條從木頭塘到普市三十多公里的鐵路,工期只有半年。”
顏柱問:“整條鐵路都是我們負責嗎?”
“普市那邊也要修建機場,不過縣里會配合我們,給我們人力物力,就是這么多山,半年工期難搞哦........”楊建新揉著宿醉的臉,嘆氣道,“哎,真不知道怎么說,我昨天被他們灌多了幾杯就拍板答應他們了。”
顏柱建議道:“車到山前必有路,只要有人,你再去多要一些大型卡車過來不就快了嗎?”
楊建新擺手道:“你先別請年假回盧海了,把那農場搞大點,你先去財務那領一萬塊錢,全買豬崽!很快就有很多人來咱們這了。”
“........”
上面很快組建三個普查小隊,加強锿牢山周邊深層次的地質調查,并從多個礦系統調來了多個鉆探隊伍,從其他金礦調來了先鋒掘進隊,加強老王寨寨地區的地下揭露,另從其他礦務局抽調部分優秀的班組長來加強技術上的幫助和指導……
中秋過后的第五天,一支英勇的地勘隊伍三零八隊宣告成立,一支880多人組成的鈾礦勘探隊伍,浩浩蕩蕩地開進到了锿牢山山區。
昔日的荒山野嶺,一下子擁進了近千人,住宿吃飯便成了大問題,上級撥下來的帳蓬一時無法滿足需要,隊員們只能伐木為柱,削竹片,糊泥巴為墻,用樹皮、用石頭壓頂,蓋起了一座座簡易而原始的工棚,做飯只能在大樹下扯幾塊帆布,支幾十口大鍋輪流煮飯來簡單應付。
由于某些山上的公路還沒完工,大大小小的設備和成百噸的機器,只能靠人拉肩扛的原始方法運進深山。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大家還是憑著一股熱情地努力拼命工作。
快到元旦的時候,經過上萬民工的共同努力,普市—木頭塘火車站順利通車,這為大型設備運達老王寨工地提供了方便。
羅莎國提供的新式鉆探設備J—500型油壓鉆機,移動式坑道壓風機和一些大型的羅式車床,汽車也相繼抵達木頭塘火車站,大批的設備堆積在站臺,但怎樣快速運輸到工地,滿足生產需求卻成了領導們傷腦筋的一件大事。
現在的乾國,自己還不能生產汽車,配給三零八隊的40多臺運輸車輛是萬國牌的雜牌軍,美、英、德、日、羅莎國的都有,這些車輛有很多是二手貨,在崎嶇不平山路上,很多車輛跑著跑著就爬了窩,有些干脆罷工,整月整日地躺在工地公路旁,供應科長李高中急的欲哭無淚,又毫無辦法。
一心想回盧海的顏柱得知情況后,自告奮勇去處理,在一個星期內,夜以繼日的加班,修好了16臺“爬窩”的汽車,為生產設備早日運進工地嬴得了寶貴的時間,為此他和胡琳榮獲第一批先進生產者的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