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龍門云崗
- 你看已過半生
- 本鯉
- 4093字
- 2022-12-26 14:45:35
薛和覺得自己是有點子不同于常人的收集癖好,比如收集了一整本車票夾,各個地方的門票也同樣收集好,半年獻一次血,偶爾也是在不同的城市搜集不同的證書。
關于石窟,其實是從洛陽的龍門,大同的云崗,天水的麥積山,到敦煌的莫高窟,還有她還沒來得及去的克孜爾千佛洞。
薛和答應到洛陽協助兩天工作,還是因為當時負責人說:“我們這邊工作結束,你真的可以休息一下,去公園看看牡丹,洛陽的牡丹,你看了就知道有多美了!”
“不得不說,我們不光工作配合的好,你們還是如此懂我,哈哈哈...”
So...既然牡丹都劃上日程,何不一起把龍門也算在內。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尤其是又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古都洛陽,其實薛和本身并沒有多喜歡花花草草,來源于她的神奇體質,仙人掌殺手,任何植物到了她手里,存活三個月都是種奇跡,而且,薛和對于牡丹的印象嘛,好看真的好看,就覺得越好看可能越要精心照顧,還不如野外山林,甚至高原上的花花草草,盛開于天地,綻放給自己的那種美。
不過很快她就打臉了,畢竟,牡丹也是真的另一種極致的美,雍容華貴,國色天香,薛和真的從花中想到了那位“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美人,她游走在公園里,穿梭在每株不同的花前,看著介紹,觀賞著花。
魏紫,姚黃,墨魁,繡球,無暇玉…洛陽春,壽安紅,醉楊妃,瓔珞寶珠,飛燕紅妝…
對于文化課一般般的她來講,自然沒有文人墨客的“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也沒有旁邊那幾位看到園中最大最美的那朵時發出的驚嘆“我靠!好看好看真好看。”
她和旁邊的游客一樣,就是為了看而來,旁邊一位老師傅在旁邊給幾個人科普:
“你們看啊,就根據花瓣層次的多少,傳統上可以分為:單瓣,重瓣,千瓣。類別中,花朵的形態特征也有區分,葵花,荷花,玫瑰花,半球,皇冠,繡球....這種分類方法比較直觀,也能反映了花朵的各種變化形態。
咱們中國牡丹資源特別豐富,是世界牡丹的發祥地和世界牡丹王國。那包括很多地方都有牡丹種植。比如野生種、半野生種及園藝栽培種等等。
栽培面積呢最大最集中的有菏澤、洛陽、BJ、臨夏、彭州、銅陵啊這些地方。在包括品種又有中原品種群,西北品種群,江南品種群和西南品種群。
牡丹呢,不光觀賞,可食用,也可藥用,所以牡丹上上下下都是寶,你們看我們現在看的這一株........”
薛和跟其他幾位聚集在一旁,從老師傅的科普,慢慢又到了,隋煬帝怎么喜歡牡丹,武則天與牡丹不可不說的百花開放唯牡丹不開,貶至洛陽啊....再到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
云里霧里感覺學到了很多,又感覺什么都沒學會的薛和一看表,完,一路跟著這位老師傅講來講去,她聽來聽去。公園都要下班了,龍門石窟肯定是去不了了,附近開間房明天再去吧。
索性時間來得及,第二天起床的薛和慢悠悠甚至坐著火車站算是專線旅游公交晃到門口,不同于草垛一般的麥積山,龍門石窟,很神奇,東西兩邊分開的還挺均勻,兩山相對由伊水分開。
據說龍門山是一個相連的整體,以前呢不分東西兩山。伊水在龍門山南積聚,沒法向北流出,形成了一片大海汪洋,所以洪水泛濫。當時大禹鑿開龍門山,分為東西兩半,伊水可以從兩山中間向北流出。龍門山可作東西兩山的統稱,分成兩半以后后,東山武則天建立香山寺,專稱“香山”,而西山繼續稱“龍門山”。
再說魚躍龍門,也在石窟所在地。“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黃河中的鯉魚,順著洛、伊之水逆行而上,當游到龍門時,波浪滔天,紛紛跳躍。跳過者為龍,跳不過者額頭上便留下一道黑疤。怎么說呢,就比喻逆流前進,奮發向上,事業成功或地位高升。
你看吧,中國的傳統或神話故事都在干啥,告訴大家,洪水?劈開它就好,魚躍龍門?有目標就去努力。不能說雞湯文學,也是真的鼓舞人心的一種方式了。
龍門石窟鑿于北魏,盛于唐,終于清末。歷經北魏、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明、清等10多個朝代陸續營造長達1400余年,是世界上營造時間最長的石窟。
薛和沒有想著所有景點必須全部逛完,她這個人隨性的很,直接先奔著西山石窟,那座規模最大、藝術最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依據《華嚴經》雕鑿的摩崖式佛龕,雍容大度,氣宇非凡。
站在盧舍那大佛像底下足足十多分鐘,震撼于這尊大佛,就怎么怎么說呢,外形上來看,波狀發紋的頭頂,新月一般的雙眉,加一雙威嚴又帶著慈祥的眼,一種什么感覺呢,就像是仰望大佛的同時,盧舍那大佛也在垂眸注視著你,不愧是“東方蒙娜麗莎”“世界最美雕像”。薛和甚至覺得,信佛的普羅大眾大概信的就是那種祥和安靜。
翻翻小本本,“實賴我皇,圖茲麗質。”盧舍那大佛,是武則天根據自己的容貌儀態雕刻的,不愧是我皇。右側迦葉,左側阿難,普賢文殊,天王,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極富情態質感的群體形象。
繼續走,后面的維摩詰經,帝后禮佛,佛本生,萬佛洞等等等等,她也有仔細去看,不過唯獨賓陽北洞...
薛和給朋友發消息,以后不要總是嘲笑我拍照剪刀手,來來來給你們看看,“剪刀手”佛像。威嚴中帶著一絲絲幽默.....她和朋友約定,等有機會一起相約,就不用一個人走來走去。薛和去任何地方,都要留一點小遺憾,她就在想,這樣我就理由再來一次了。
歸結于盧舍那大佛的震撼程度,薛和在自己的小本本上記下了一筆,我要把石窟的日期提前提前。
后年的春天,薛和抓到了機會,休息一天,她自己計劃了很久,覺得晚上坐火車從太原出發,一早上到大同,云崗開門前就可以參觀,完美。美中不足的是,薛和即將又要去南方,所以厚衣服全部郵回家,她穿著一件皮衣就準備出發,被當地的乙方小妹攔住:
“你會凍死,真的,太原暖和了,并不代表大同是暖和的。你相信我這個本地人。”
“我覺得可能沒有什么大事,我看了天氣的,明天大晴天。”
“你買的車票是凌晨六點多到,你覺得開春了,萬物都會立馬復蘇嘛,你真的想多了。你真要去,那你穿我這件羽絨去吧。”
在薛和的千恩萬謝中,拿著小妹的羽絨,在火車上睡了一夜,天還沒亮,已經到了大同火車站,下車的那一刻,凍的一激靈。果然信本地人是沒錯的。
出站以后,手機上查看了一下云崗的開門時間,薛和準備坐公交過去,來的太早,公交也沒有開,索性在旁邊一家小店一邊吃早餐一邊等,等到公交以后,到了云崗,還是沒到時間,看著周邊的人成群結伴,薛和走到一旁,默默的等開館時間。
和之前不同,這次薛和走到門口時,剛好碰到一群師傅,俗稱介紹導游,以前的薛和基本上是不會理會,可能是這次的師傅比較誠懇,50塊錢....她想了想,啊,不然請一個介紹吧,師傅還特別盡職盡責的看她一個人來,拍著胸脯告訴她,哪里拍照好看,我還可以幫你拍拍照.....
跟著師傅,一路從曇曜廣場,佛光大道,禮佛浮雕墻,靈巖寺,到石窟群....重點還是石窟為重,一路繼續走.....
“石窟是依山而建,45個窟一字排開,給你講幾個必看的窟,其實吧你喜歡的話,每一個石窟都有它不同的美,不同的意義,不要主要來說幾個呢,3號靈巖寺洞,是最大的洞窟,里邊的三座雕刻也是景區內唯一出自唐代的工藝。
5號大佛洞,有最大的佛像,17米高,一個手指頭吧,就是2米長,相當震撼。
6號釋迦佛洞,是最為精致的一個洞窟。7和8窟,外來文化的碰撞與融合,其中第8窟有個微笑的菩薩,有東方維納斯之稱。
9-13窟,是清代重新彩繪,所以比較華麗,也稱為五華洞。15窟萬佛洞,有8900尊雕像,相當有沖擊力。
16-20號窟被稱為曇曜五窟,是為了紀念平成時代曇曜高僧主持開鑿命名,包括我們剛過來的曇曜廣場,是北魏時期開鑿的第一期,代表北魏五位帝皇,北魏王朝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世皇帝的形象而鑿,其實就是一種怎么說呢,君權神授的意思吧,也為了鞏固自己地位,當然了,我們的學問不高,這些東西也都是慢慢聽來,慢慢講。
其中北魏的第一代帝王就是露天大佛,也是來云岡石窟必合照打卡的地方,等會我幫你拍。”
其實,云崗的部分石窟,風沙化影響還是挺大的,薛和跟師傅一路閑聊一路走,路過一個風化最嚴重的,五官已經完全模糊,就剩了依稀可見的佛像形象,再往后面走,薛和看著一個洞窟奇奇怪怪:
“師傅,為什么這里,嗯,風化再嚴重也不至于風成幾個洞吧?”
“啊,你說這三個啊,這三個是被強盜偷走了唄。”
“嘛玩意?”
“云崗除了被風化嚴重,被破壞過,還有就是沒有文化的一群強盜,過來偷的。”
“我仿佛明白了.....”
“石窟不會說話,也會疼,也會想家。”
“嗯....”
扭頭兩個人剛說完,就碰到一群外國友人在旁邊一邊感嘆一邊請翻譯講解,薛和進窟去看的時候,師傅沒有跟進去,他對薛和說你自己進去看就好了,我在外面等你,人太多來來回回對石窟也有影響。
等薛和溜達完出來,準備和師傅繼續往前走的時候,那一波外國友人的翻譯過來攔住了薛和:“嗯,女士您好,那個,那個”
“???您有事?”
“那個,他們呢”翻譯指了一下那一群友人,“您忙嗎?能不能跟他們合個影,就,他們覺得,您特別像窟里的佛像...”
薛..石窟..像…和,無語凝噎。
一旁的師傅無語凝噎,三人相對默默無言尬了一會。
“我?像窟里的佛像?啊這”
“就,外國友人對我們文化的一種認可嘛也算是,所以可以嘛,不可以就算了,我跟他們講一下。”
“要不你跟他們拍一個唄,畢竟這些人啊~好容易見到活著的窟像。”
“.............師傅你仿佛在看笑話。不,你就是在笑。”
薛和站在窟前,同這幾個人合完影禮貌點了點頭,繼續和師傅往前走,
“小姑娘你還挺高冷的。話都不跟人家講。”
“沒有,完全不是,我英語四六級都沒過,對話僅限于,Hi How are you? I'm fine.thank you.....您指望我說個啥...”
“看起來挺聰明的姑娘啊”
“聰明不代表學習好,謝謝。”
“哦,對了,往前走,一直到20窟,嗯,你可以去看看,我覺得他們說沒錯,你確實比較像石窟的佛像。你是漢人來的對吧。”
“……以往被當成XJ人我已經無語凝噎,好了,現在已經是活著,行走的石窟了。”
“不然你回家問問家里,也說不定你是拓跋家后代呢。認祖歸宗來了這是。”
“………”
薛和后面盯著自己和石窟的合影看了半天,越看嘛越覺得…算了,“行走的石窟,也許他們表達的不對,應該說我比較有佛性,是的沒錯,就應該這樣理解。”
在塞外有個五彩佛國,若不是敦煌,就一定是云崗,雁門北去,經年蹉跎...拂去了佛的面容和人的年華,但仍殘存著一道一千五百多年的夢....
借著這股風沙,薛和覺得可以一路追尋到敦煌,莫高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