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可能是反義詞哦?
一大早來寫,就代表又是失眠了。
看書是沒啥效果,又沒辦法入睡,躺著就在想一些事情。
就不該刷app??吹揭恍┰掝},還是很難回答,不知道啥時候才能好好的參與回答一些深度的問題。
這次刷了兩個app,一個是知乎,一個是豆瓣小組。
知乎刷到幾個問題,社會問題?國際問題?似乎都沒法加入討論。要么就是怕自己的回答過于幼稚。
刷小組呢,也不知道要干嘛,看楊超越的話題?看最近電視劇網播數據?看組員怎么討論電視劇?
都太匆忙了,很想慢下來。感覺已經出現刷APP困難癥了。
感覺我每天這么努力閱讀,結果還是回答了很多問題,不知道你懂那種痛苦不?
要是回答了外部問題就算了,內部呢?就是看過的書,都懂了?沒有疑問嗎?為什么還在擔心寫作文筆的問題?
其實不是早理解了嗎?記憶的詞匯,加理解的東西,就可以表達,的確缺乏審美的內容。
要加入審美的詞匯,才是把文筆學透徹了??赡茉谶@類隨筆里邊,用不上?
也怕想象力不夠,看到人家的成品,當然覺得不難,要是沒有人家的成品,讓我憑空想一個不一樣的,都不好想。
那就說下昨天讀書的內容?
仙俠小說《長月燼明》,還有30來也內容,加番外,要是今天安排的好,就可以第一遍看完了。電視劇播的不錯,所以不能放過,無比好好學習的。
然后看的《社會心理學》,想不起內容了。有性別的,還有社會的反饋好像,所以還是腦子不夠集中,需要多反思。還是等2、3刷的時候,在思考吧。
接著還看了《思維導圖》,看起比較簡單啊,學習某個點的時候,歸納的時候,用圖,網狀的樣式羅列出來,這樣可以加深印象。以前看過一本,但還沒學會怎么用,可能需要慢下來?整理圖,也算是投入到內容的理解中。好比上面的閱讀心理學,是不是還是要那支筆做一點點筆記,把當天看的主題還有小段重點,都記下來?雖然時間比純看是要慢,但是更有效果?
我可能就是缺乏這個步驟,總想依賴反復閱讀,或者靠睡覺的時候自然整理?還是指望未來靠在寫作某個相關話題的時候,建立聯想?要沒有記住怎么辦?那怎么建立聯想,所以還得花一番功夫做溫故、做盤點。
還看了點星座的,又想不起看了那幾個座,仙女座?
就這?就這個閱讀效果,好意思叫博覽群書嗎?還不如看電視劇呢?電視劇可能我記得的劇情都比這個牢固。
比如看的《以法之名》,這集看到王彧被槍殺,還有洪亮會老家,被冤枉,張文婧又回來了……
真的把自己氣笑了、蠢哭了,啥都記不住……
假裝努力讀書,有意思嗎?還得看進去啊,別只看表皮啊。
所以我的閱讀方法、學習方法,明顯出錯了。
還是對自己要求太高了?本來這些內容都是初次看,哪能一下子就記住的?
還是需要背誦,這個工作,完全沒做過。
所以是目前最需要做的工作,要慢下來,不要著急擴大閱讀范圍。
但又的確書太多了,怎么辦?
也的的確確在不斷看書后,來寫作的時候,遇到合適的場景,有些看的東西,還是能聯系上,就是印象不夠深刻,需要加大力度。
上下鏈接的推理、衍生,不夠精準有效。
本質就是沒動腦子。
那怎么才能讓腦子好起來?保持精力充沛,多加強復盤和記憶。
尤其是文筆這么缺乏的話,更要多背名片,可能短篇小說太長了,先試試古詩看看?
但感覺古詩又不是我的主打風格,那還是要回到現代白話文,那就去收集名句。
其實還是能記住的,就是需要花時間,我現在不想花這個時間去記憶,只想走馬觀花的粗略看一下。
去年不是定了要一個月溫故3本書嗎?結果今年做到了嗎?還是一直在看新書!
這個很不好的習慣,到這種時候了,還能采購新書?
真把自己當天才了,但的確很多常識書需要準備好啊,我可能時候走書本、教條路線。
思維跳躍的不適合我,碎片化的不適合我,但這個時代就是需要碎片化的整合能力啊,跟不上就很容易被淘汰。
還是選擇太少了,現在把自己逼進死胡同,感覺沒得選了,不把寫作文筆逼出來,感覺就無望了一樣。
沒有回頭路了。那就死磕到底。
以前學數學也是突然悟道了,還有粵語也能聽懂一些了,就是花了不少時間聽,沒有怎么刻意學習,就自然懂了,而且是突然就覺得能懂了,好奇怪的感覺,可能文筆的學會也是這樣的嗎?希望如此吧,可能還需要3-5年吧。
我倒能接受,但是就是怕現實不能接受,需要收入能扛得住才行,不然……父親年紀越來越大。
哎!這些都逼得我的踹不過氣。就算現在放棄去重新打工,也不能立馬找到高收入的吧?何況我這個年紀,可能沒公司要啊。
想起了,心理學的一個內容,就說男性,遇到大事的時候,要么進攻要么龜縮,我是龜縮的那個人嗎?想躲起來,等修復后,在進攻?
你看,這就是場景跟關鍵詞搭建起來了關系,就自然有點印象,所以并不是讀了沒用,只是我的努力還不夠,起碼要反復幾遍才行。
也可能是我切入的領域的確太多了,剛看了《斯大林傳》呢!
這就是貪多的后果。我現在急切需要的提高文筆去變現,只能靠小說。
哈哈哈哈,感覺好像這個場景遇到過,似乎寫過了。那不是又回到了老樣子?
還看了納博科夫一篇短篇小說,這些人是真的會聯想啊,主要是沒什么劇情,可能都是探索自己的文筆練習、或者心理狀態,但是用的文學的詞匯,不想我這隨筆,都是干巴巴的,但我覺得他那篇,也沒什么美感,是講一個神的,但不是真神。還得是膽子大。
我想他這篇要是去投稿,多半沒人收。要不是靠名字打底,估計連出版的資格都沒有吧。
所以先用一個硬作品闖出名氣,后面的內容可以“水”一點,也人買單,粉絲也會幫忙合理化。
看起來是嘲笑人家,其實是嘲笑我自己,因為我沒看懂那篇小說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