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種子播撒箱,像是忙碌的小蜜蜂。
降落以后,先是射出一個扇形的光線,把周邊全部掃描,然后再用機械手,采集一些土壤和水,送入箱體檢測分析。
盡管張深已經利用衛星檢測了一遍,可還是要再由種子箱再實地復核一遍,以免水土不合出現意外。
復核檢測完成,數據符合之后,種子箱開始工作,水生植物相對簡單,在岸邊淺灘,拋撒即可,大湖,海岸線,都開始了水藻,水草的種植播撒。
陸生植物稍微麻煩,可有智能AI操作,也可以說輕而易舉。
短短一天時間,三千種子箱,已經完成任務,剩下的,也就是等待了,箱體伸開電池板,利用太陽能充電的同時,就留在原地監控著植物的生長發育。
隨時處理對應發生的情況,等第一季植物成熟以后,將立刻進行擴散種植。
那時候,就可以幾何倍數增長了。
這次的種植箱,跟當初地球帶來的還不一樣,地球的種子箱,因為誰也不知道太空旅行會發生什么,所以要保留太多的保護措施,致使每個保存箱只能種植五十畝土地。
可現在不一樣,六號行星,距離神州只有四個天文單位距離,嗯,這還不是最近的,六號行星卻是橢圓運行軌道。
最近的時候還不到一半,只是,因為兩顆星球公轉時間不一樣,每年中也只有四個月,保持在四個天文單位以內,剩下的時間就更遠了。
最遠的時候,呵呵,相隔了一個太陽。
只有三個月左右的航程,只要保暖就足夠了,很本不用那么多防腐之類的保存措施,當然可以多帶幾倍的種子。
留下種子箱自行種植播撒,天37蜿蜒游蕩,來到燕山腳下,變身回人形,靜靜的等候。
洪水造就了大片沼澤,平原,也在山腳沖擊出了大片丘陵谷地。
這里就是這樣,背靠山脈,面前先是一個橢圓形山谷盆地,兩側是不大的兩座丘陵。一條小河自山峰而下,蜿蜒流過山谷,最終在南方谷口流出。
再向南還是大片丘陵谷地,一直綿延百里,銜接著外圍大平原。
山谷長約六公里,最寬處五公里,從空中俯瞰像是一個巨大的雞蛋形狀。
北側山峰全是沉積巖和玄武巖組成,結構穩定,正是建設半山式基地的好地方。
山巔巨石上,代表華夏960萬平方公里,總高9.6米的國旗,靜靜的見證著星球的變化。
張深也等來了,登陸戰艦。
原來的行星級主力戰艦,次級戰艦,運輸飛船,這些飛行器,并不具備大氣層中飛行的條件,也只能在太空,衛星,這些真空環境或者沒有大氣層的環境下飛行。
登陸戰艦不一樣,最少要具備天37變身空天戰機一樣的能力。
第一要完全密封,現在戰艦都采用超合金打造,其本身已經具備隔熱,耐腐蝕,靜電屏蔽等功能,所以,需要做的最主要的就是密封,不然,極速由真空環境,進入大氣環境,單只摩擦生熱,就會毀掉戰艦內的一切了。
第一批登陸艦,因為時間相對緊迫,只建造了兩臺……
咳咳,這原因有點兒,嗯,復雜,反正找個借口,張深不好意思了。
因為咱們的張深老爺子,全情投入太空溫室,與綠色為伴,再加上每天糾結,在哪兒開始克隆生物,他早把這個給忘了。
所以,一號太空堡壘的戰艦工廠,也只最先建造了兩架出來,不過陸續也會出廠更多,張深計劃先造一百架就夠了。
等太空電梯完成,那才是性價比最好的來往太空的方式。
登陸戰艦和天37變身的空天戰機的形狀一樣,只不過大了一倍,全長一百六十米,也是一大兩小,三個菱形重疊在一起,像一個糖葫蘆串的樣子。
主引擎放在中間最大菱形的位置。副引擎多達八個,布置三個菱形的尖角兒位置。
引擎噴發著藍色的光焰,緩緩降落在山谷兩邊的丘陵上面。
艙門緩緩泄壓打開,各有一隊維修機器人,和工程機器人,排隊走出。
這些機器人,包括二十臺五米高,大蜘蛛形態的戰艦維修機器人,一百臺一米高的基礎維修機器人,二十臺挖掘機器人,以及采用履帶運行方式的礦車二十臺。
還有攜帶的基礎模塊化工廠一間。
張深打算把神州基地建設在這里,山體不用說,要挖空作為生化研究所,加工基地,軍事基地和能源儲存基地。
而整個山谷盆地都要封閉起來,作為種植園和將來的生物活動中心使用。
生化研究所,顧名思義當然是要克隆人和動物使用的,現在已經具備了使用基因箱的條件。
之所以要把山谷密封,卻是因為現在,星球的生態環境還不具備。
神州星球的大氣層,二氧化碳多達百分七,而氧氣含量只有百分之四多一點,想要在短時間內,通過植物光合作用制造足夠的氧氣,消化二氧化碳,根本不可能實現。
即便有三千種子箱,沒有百年甚至更長時間,想把星球全部種上植物,根本不可能,這還得感謝這個星球,磁軸垂直于恒星,沒有四季之分,而且氣候炎熱,適合植物生長,不然,千年萬年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機器人隊伍并沒有進入山谷,而是向著兩邊的丘陵地帶分散開來。
首先要建設工廠,這里有足夠的資源,首先,在山谷外側五公里,就有一片已經被大水沖出來的露天鐵礦,正是建設鋼鐵廠的好地方。
另外玻璃廠,建材廠,水泥廠,化肥廠,復合材料合成工廠,甚至水電站,風力電站,以及軍事基地,都會開始建設。
登陸戰艦卸貨完成,緩緩升空。繼續回太空堡壘裝載機器人和材料。
張深胸口懸浮著小小的石子,默默注視著機器人們開始工作。
腦海里也在發布著命令,接下來的計劃就太多了,星球將變成巨大的種植園不說,這里要變成巨大的工地也不說。
現在要做的,首先是要把整個星球納入監控,太空中要有足夠的衛星,隨時觀察天氣,宏觀的監控植物生長。
星球內部也要布置無數的,監控設施,哪怕一個細胞的生長也要隨時觀察到。
張深面部的六只探測眼睛里,映照出了,百里之外的一場大雨,和那些蜿蜒曲折的耀眼閃電,心里頭有一絲希望,也有更多的忐忑……
因為,他十五年的努力,不單帶給了神州一場大洪水,還有另一個“東西”,誰也說不清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