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復盤:如何擁有喜歡又有價值的工作
- 安曉輝等
- 3956字
- 2022-02-25 15:38:53
前言 通過持續的職業復盤,我找到了一生熱衷的事業
2017年7月5日,我開啟了自由職業的道路,自行設計了自己的理想工作——以生涯理論為內核,通過寫作、咨詢和課程幫助別人過上他們想要的生活。
為了支持我的核心業務——職業規劃咨詢,我有計劃地學習生涯理論,閱讀職場主題的圖書,查閱名人的履歷、傳記,收集典型的職業規劃案例。我看到,的確有不少人是先明確了一個理想職業目標,然后規劃出實現路徑,一步一步抵達的。但我回顧自己找到理想職業的歷程,發現了一個相反的事實——我的理想工作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職業復盤,慢慢迭代出來的。
第一次職業復盤:轉型軟件開發,踩對風口
2002年,我從西安交通大學信息工程專業畢業。順著專業做選擇,我加入了西安大唐電信有限公司,擔任售后技術支持工程師。
那時,我沒有想到,自己兩年后會離開這家領域內領先的公司,加入一家小小的私營企業,成為一名軟件開發工程師。
發生這樣意料之外的轉折,是因為我回顧了過去兩年的工作經歷,分析出自己更愿意做有技術挑戰的事情,更愿意做能夠不斷突破自己、給自己帶來成就感的事情。
2005年,我開始做軟件開發工作,度過最初的艱難學習和適應階段,我很快發現,開發軟件就像寫小說一樣充滿新奇、意外和樂趣,我愛上了這種充滿挑戰性和創造性的工作。同時,我還發現,軟件開發正處于信息時代的風口之上,無論在個人成長還是經濟回報上,都大有前景。
那個時候,無論是誰告訴我,“八年后,你將秉燭夜行四處探索,你準備放棄軟件開發,尋找一種新的職業”我也不會相信。
第二次職業復盤:開啟副業,探索新的可能性
時間到了2013年,我管理著一個研發部門和10多個并行的項目,職業發展上了一個臺階,內心卻沒有安穩滿足的感覺,甚至漸漸失去了最開始做軟件開發時的樂趣和成就感。
我開始懷疑,這就是我想要的工作嗎?這就是我最理想的職業身份嗎?
答案是否定的。
我不甘于只是一名“軟件開發工程師”或“軟件研發經理”。我還想像路遙用《平凡的世界》這本書照亮我的大學一樣,也做點什么,在某個時刻為某些人照亮某個角落。于是,我開始探索新的職業方向。
這個時候,按照職業規劃的典型做法,我應該梳理清楚自己的興趣在哪里、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價值觀為何、性格怎樣、有什么知識和技能、積累了哪些經驗、人際關系如何、身邊有什么機會、行業有哪些機會……綜合分析后,找到一個最適合我的職業,然后研究這個職業的信息,結合現實情況規劃一條轉入這個職業的路徑并付諸行動,實現職業轉型。
但真實情況是,我沒有這樣做,而是采取了另外的方法。
我回顧了過去8年的軟件開發經歷,找到了3件意味深長的事情。
第一件事發生在2005年我初學軟件開發時,那時我不會用MFC開發Windows桌面應用程序,就購買了侯俊杰老師的《深入淺出MFC》來學習。侯俊杰老師在書中用“母子之間的臍帶”“火鍋拼盤”等讀者熟知的事物來類比說明“父子進程關系”“應用開發框架”等軟件技術中的概念,形象、傳神且易于理解,令我大為嘆服。當時,我心中驀然生出一個想法——或許我可以寫技術圖書,而不是寫小說。
第二件事發生在2008年,一位兩年多未聯系的前同事忽然在QQ上給我發消息,描述了他想實現的一個軟件功能,問我該調用哪個Win32 API。而他之所以放棄網絡搜索直接詢問我,是因為我2005年和他在一個團隊時,熟記了幾百個Win32 API,被同事戲稱為“活字典”。我很享受被別人當作“活字典”來用,當我迅速找到某個知識點,講解給別人,看到別人拿去解決了問題時,我會特別有成就感。
第三件事發生在2010年,公司發布了一個培訓計劃,征集內部講師,為公司員工提供專項技能培訓。我自主設計了一門課程——“Qt嵌入式開發講義”,幫助想要了解Qt嵌入式開發的同事快速建立基礎概念,掌握基本工具體系。那是我第一次完整地講述一門課程,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意義感和成就感。年底,公司還頒發給我一張優秀講師的獎狀。
深入分析這幾件事后,一個結論浮出水面——我喜歡通過寫作、咨詢、開發課程等方式傳遞知識并幫助別人。
我反復回味這種感覺進一步分析之后,我覺得自己不管將來從事哪一種具體的工作或職業,目標都應該是“通過寫作、咨詢、開發課程等方式幫助別人”。
盡管這個目標不是類似“培訓師”“人力資源經理”“醫生”這樣具體的職業目標,沒辦法讓我立刻找到一條通往它的路徑,但它概括了我所向往的工作的本質,給了我方向上的指引。
后來我盤點當時能做的符合這個概念性目標的嘗試,發現寫技術博客是我可以迅速啟動的嘗試。于是在2013年,我開始寫作技術博客,分享自己在Qt方面積累的知識和經驗。我的文章很受歡迎,有不少讀者留言說我的文章解決了他們的問題,這讓我感到自己的付出非常有意義,進而動力滿滿,持續向前。
沒有想到的是,寫技術博客這件事,拉開了我歷時4年的轉型探索大幕。
第三次職業復盤:將寫作技術圖書和經營網課定性為愛好式副業
2013年年底,電子工業出版社的編輯高洪霞老師經由博客找到我,想讓我寫作技術圖書。2013年12月—2014年9月,我全身心投入圖書寫作,收獲了無數心流體驗,寫出《Qt on Android核心編程》和《Qt Quick核心編程》兩本書。我一度以為,寫作技術圖書可能是我的理想工作。
然而,拿到首印及再印版稅進行職業復盤時我才發現,寫作技術圖書這件事,經濟回報偏低(投入10個月,稅前收入不足6萬元),并且難以改善——我不可能3個月就寫出一本書來,因為沒有那么多的素材和積累。我意識到,寫書作為一個愛好式副業更加合適。
圖書出版后,我圍繞這兩本技術圖書做了3門收費的視頻課程,放在CSDN學院和51CTO學院銷售。課程上線一年,收入不足4萬元。
復盤這條副業線,我發現盡管自己在Qt技術上有專業積累、競爭優勢和圈內影響力,但經營Qt視頻課程與寫作技術圖書均有以下困境:
·很難保證每個作品都有很高的銷量;
·很難快速、持續地生產高質量的作品。
這導致我想要提升經濟回報的愿望難以實現。于是“經營網課”這個符合概念性目標(通過寫作、咨詢、開發課程等方式幫助別人)的工作,也不大可能切換為主業。
得出這個結論時,距離我開始寫技術博客已過去了將近一年半,而我也已離開了原來的公司,以技術合伙人的身份和朋友一起在互聯網領域創業。我們利用移動互聯網銷售產品,賺取傭金。這種創業方式的商業模式清晰,確定性很高。
第四次職業復盤:圍繞職業生涯,定義我的理想工作
合伙創業時,有兩個月,我幾乎每天中午都找人吃飯聊天,邀請他們加入我的團隊。這期間,我接觸了不少超過30歲的技術人員,他們既擔心眼下的職業干不長久,又懷疑自己無法勝任其他職業,言語中時不時流露出對未來的迷茫與焦慮。
一些相熟的伙伴知道我做過軟件開發、當過架構師、做過管理者、寫過技術圖書,也講過課,又在創業,經歷豐富,就帶著問題來找我討論。我耐心地和他們一起分析,告訴這位伙伴轉型IT項目經理會更好,告訴那位伙伴去國企會更適合。
那個時候我突然意識到,幫別人找到新的職業方向,幫他們走上自己想走的道路,也很契合我之前的目標——通過寫作、咨詢、開發課程等方式幫助別人。之后我又想,也許這也可以發展成一種專門的職業。
我在網上一搜索,果真有一種職業叫“職業規劃師”,其以接受咨詢的方式,幫助客戶選擇合適的職業。
系統學習職業規劃理論后,我又進行了一次職業復盤,這次我發現,自己之前所做的探索(寫博客、寫書、開發課程、講課、基于經驗的咨詢等)居然串聯起來,形成了我的新目標——通過寫作、咨詢和開發課程幫助別人找到合適的工作,使他們過上想要的生活。
這個目標依然不能指向特定的工作或職業,仍是闡明理想工作特點的概念性目標,但工作內容更為具體,鎖定在了職業生涯規劃領域,這已經足夠了。只要在之前嘗試過的寫作、咨詢、開發課程等工作(類似酒瓶)中裝入新的工作內容“職業發展”(類似酒),我就可以定制出專屬的“工作”,而我要做的就是對其進行逐一驗證。
2015年5月,我開通了公眾號“安曉輝生涯”,專門分享職場與個人成長方面的文章。
2015年下半年,我入駐了一對一付費咨詢的知識技能共享平臺“在行”,開始面向公眾提供一對一的職業咨詢服務。
2016年5月,我注冊“分答”,成為職場類答主,用一分鐘語音為他人答疑解惑。
2017年年初,我開始在知乎上回答職業規劃相關的問題,開設語音小課分享個人成長話題。很快,我又開始使用知乎付費咨詢,幫助別人解答個性化的職業發展問題。
在這一時期,我的寫作方向也轉向了職場和個人成長,先后出版了《你好哇,程序員》《解憂程序員》等圖書。
我用兩年多的時間做了林林總總的驗證后,再次進行職業復盤,發現盡管寫文章、寫書、咨詢中的每一項都無法為我帶來多少收入,但組合起來,可以保障我的基本生活。同時我還覺察到,寫文章、寫書、咨詢等都是我感興趣并且有成就感、有意義感的事情,同時還能滿足我對自主的追求。另外,我也喜歡從零到一開發課程的過程,它讓我獲得心流體驗、有成就感。綜合來看,這么一個奇特的組合體就是我理想的工作了。
但這樣一份工作其實很難在市場上找到——很少有公司可以提供包含這么多工作內容的職位。于是,我走向了自由職業,把所有我想做的事情打包成一份專屬的工作。
現在距離2017年7月已經過去4年多了,我依然認為自己所從事的就是理想的工作。
通過職業復盤實現職業規劃,創造理想工作
以上就是我找到理想工作的歷程。我意識到,這樣的理想工作并非是一次精準的職業規劃的產物,而是一次又一次的職業復盤幫助我不斷調整、持續迭代出來的。
有了這種意識后,我開始留心身邊的朋友、咨詢的客戶,以及各種媒體上的職場人物報道。我把工作幸福感較高的人的工作履歷挖掘出來,發現多數人的理想職業都不是一開始工作時就規劃好的,而是基于對過往及當下工作的反思,不斷調整航向,一步一步實踐出來的。
這愈發讓我相信,借助職業復盤復而前行,尋找自己的理想工作是切實可行的。
因此,我把這種方法分享給你,希望它可以成為你調校職業軌道的利器。
安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