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寒心中一凜,這是怎么回事?為什么科比會在這兒,兩年前他不是...
而且,電視里的科比如此年輕,也就20歲左右,還是個毛頭小子,身上穿的也是8號,
他怕自己看錯了,別是回放什么的,
揉了揉眼睛,看屏幕右上角,確實寫的是直播,
問房東,房東說是前年突然冒出來的新秀,很厲害,
就是對自己的來歷說不清楚,很多人去查也沒查到他的過去,感覺好像突然出現在這個世界上一樣。
江寒陷入沉思,難道說...
但大洋彼岸太遙遠了,他只能先暫時收回思緒,先忙好自己這攤子事再說。
手續很快辦清,江寒不想連夜來搬家,還是回宿舍睡,隔天再說吧。
......
第二天,樂歌洗漱完,做到電腦前,看看詩下面讀者的留言,
多是贊美崇拜之類的,沒什么營養,
順帶看看得票,又漲了幾萬,甩第二名更遠了,但這也絲毫不能讓她興奮。
可有一個數據卻引起了她的注意,就是‘上升榜’第一竟然是昨天偶然間看到的《再別康橋》。
豆豉詩歌榜里,主榜是熱度榜,由粉絲投票決定的,也是樂歌排第一的榜,
邊上則還有個上升榜,讓后加入的新詩或者后勁起來的老詩有更多曝光的機會。
而此刻,這個上升榜的第一就是這首叫《再別康橋》的詩。
這首詩很好嗎?
樂歌想點開看看,一看旁邊的票數,只有1萬多票,離自己還差的遠呢,搞不好是買水軍投票的,
正好也到上班點了,樂歌想想還是算了,大概率不會有什么驚喜,
關電腦,上班。
而江寒的《再別康橋》下面已經開始有留言了:
“咦,這首詩不錯哎,很有感覺。”
“康橋是哪座橋?能通車嗎?”
“康橋不是一座橋,是指日不落國的大學,劍橋。”
“哎呦,那作者挺有文化嘛,還念過劍橋?”
“說不定是去旅游也不一定。”
“不管是什么原因去的,他對康橋一定有著很深的感情,不然不可能寫出這樣詩篇。”
“真想見見這個作者,能寫出這種柔情詩句的人,一定是個溫柔的女孩子吧,我要和她做姐妹。”
“作者是飛鳥,飛翔在天空中自由的小鳥,一定是個渴望自由的女孩子,才會用鳥來比喻自己。”
“別光說不練,咱們趕緊給飛鳥投票,推她上榜。”
“對,投票...”
“對,投票...”
......
樂歌上完班往家走,縱使心中有詩和遠方,
但為了生計,卻也不得不面對眼前的茍且,
每次工作累的時候,她也不能免俗,會聽一下最近的火歌放松下,而這段時間她最喜歡聽的就是《送別》和《蝸牛》。
到家后,她摘掉耳機,家是港灣,在這里,就是文藝的世界,
打開豆豉詩歌榜,掃了一下排名,
第一依然是自己,已經42萬票了,
第二名,20萬票;
第三名,15萬票;
第四名,10萬票;
第五名...
當她看到第五的時候,愣住了,
排在第五名的,竟然是那首《再別康橋》,已經8萬票了。
早上的時候還只有1萬票,才一天的時間,竟然已經8萬票了,漲的比自己都快。
如果說1萬票是刷的,那一天還沒過完就又漲7萬票,絕對不是刷那么簡單,
為區區三萬塊錢,不值當。
這是什么樣的詩啊?她內心有些戰栗,預感到或許沒有自己之前想的只是咿咿呀呀那么簡單。
有點緊張,不是怕自己第一的位置受到威脅,而是對于即將欣賞到好作品的那種虔誠與期待。
點開,閱讀: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只四句話,就讓她內心如遭雷擊。
康橋應該就是作者所愛,和康橋再見,只輕輕地離開,
他的這種愛,沒有熱切,只是一種不打擾的深沉,卻愈加地動人心魄,
只幾句話,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
一切的一切,都蘊含在短短幾行字中。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接下來的四句,又讓樂歌心頭一顫,
這四句明顯是寫景的,應該是在體現康橋的美。
把河畔的柳樹比作垂頭的新娘,而為什么是金柳?
因為前面說了呀,是‘西天的云彩’,
西天的云彩,代表夕陽,夕陽照在柳樹上,不就是成了金柳嘛。
只這一句話,就為全詩的描寫布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
所以,第一節詩,就是在定調。
“太妙了。”樂歌嘖嘖贊嘆。
順著這個視角,寫新娘的艷影,
并不是直接描寫,而是用倒影的方式,
給人的感覺就是如波光一樣蕩漾,把所有的意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絕絕子,
突然,她像是發現了什么,柳?留!
這個柳樹其實就是留別的意思,
而枝條垂下,掛在那里,不就是牽掛嗎?
所以,蕩漾的不是新娘的倩影,而是無數的牽掛啊。
這一節簡直將比擬這些修辭運用到了極致。
她忍不住要繼續往下看: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第三節應該主要寫康河了,突出了康河的明靜和自由自在的狀況,自由、美正是詩人所追求的。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看著榆蔭下一潭似夢的清泉,漾漾地承載著彩虹似的顏色。
我在想,那在浮藻間閃爍的是不是我曾經揉碎沉淀的夢?
彩虹是夢,夢碎在浮藻間。
樂歌微微皺眉,詩人在寫這首詩時的境遇應該不太好。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這是詩人對往昔生活的回憶、留戀。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這是詩人情緒最高潮的表達,一切都是那么安靜,但那種離別的惆悵、對康橋深深的情感卻在此刻升華到極致。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最后一節,首尾呼應,又有所不同,
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情緒的再度升華,是最終的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