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不解之色
- 三國:我考古我自己
- 龍嗷嗷
- 2062字
- 2022-04-26 15:01:00
“這些東西,難道都是太傅搞出來的?”石韜遲疑著問道。
“即便不是他,也定是他從民間發掘的有才之士所為,不然為何其他地方不見這些?”徐庶道。
眾人走了一程,諸葛亮又忽然說道:“我不太想去茂陵了?!?
“為何?我們不是說好先去茂陵馬氏,再去平陵第五家,最后去長安‘大學’的嗎?”徐庶問道。
“我想回南陽。”諸葛亮道。
眾人面露不解之色,孟建道:“孔明,我們辛辛苦苦到了關中,還沒見到馬遙,你為何要半途而廢?”
只有徐庶若有所思,說道:“孔明是急于回去測試‘溫室’?”
“這只是其一?!敝T葛亮道。
“孔明一向心思聰慧,為何此時突然糊涂?所謂‘利令智昏’,孔明還不快快醒來?”徐庶當頭棒喝道。
諸葛亮猛然醒悟,目光恢復清明,慚愧地點頭道:“是我錯了,我們繼續往茂陵去吧。”
石韜和孟建一臉問號,完全沒搞懂徐庶和諸葛亮打的什么啞謎。
還是諸葛亮見他倆百思不得其解,為其解釋道:“現在我就算能平安返回南陽,也會錯過‘溫室種稻’的季節,得不償失。
這是我一時激動,犯了疏忽之錯,幸得元直提醒。此后應牢記這個教訓,越是面臨重大利益,越是要保持冷靜才是。”
“原來如此?!?
眾人再不停留,一路趕到茂陵,打聽到了馬遙的所在,登門求學。
他們有司馬徽親手書寫的“介紹信”,在比較有名的士儒之間,這些名字都是非常熟悉的,因此順利地獲得了聽講的資格。
在這里呆了沒兩天,諸葛亮等人就見到一路大軍從西面而來,在一位錦袍將軍的率領下,直奔長安而去。
“這是騎都尉馬超,他要去征討河東了?!?
…………
在楚陽對大漢綜合學校的師生們進行了新年致辭之后,遇到了一次刺殺。
這是一位前來“旁聽”的士子。
“旁聽”制度,是大學的名氣傳開以后,有部分自發前來的士人,想要進入大學聽課,楚陽才特意為他們設立的。
這種“旁聽生”,和楚陽自己招攬的學子們不一樣,需要按月繳納費用,等于是自己負擔自己的食宿。
不過楚陽對他們也算是極為優待。
這些數量不多的收費,其實僅僅勉強夠旁聽生自己吃飯的成本。若是肚子大的,可能學校還得倒貼。
同時這些旁聽生沒有規定必須要強制學習的課程,愿意選修哪一門都可以。
所以實際上他們的學費,也是楚陽負擔了。因為所有教師的高額薪酬,全都是楚陽發放的。
當天楚陽做完新年致辭以后,一名二十出頭的旁聽生,隨著人流往宿舍的方向走動,在經過最靠近操場的辦公區時。
仿佛想起了什么似的,開始沿著辦公室走動,并迅速靠近了楚陽。
“天誅國賊!”
年輕的旁聽生大喊一聲,從衣襟中拿出了一柄短刀,就沖著楚陽刺來。
長期的安全環境,讓楚陽不再時刻穿著盔甲,所以這一下就只能用手抵擋。
“噗呲”,刀刃割裂了楚陽的手掌。但他巨大的力氣,也同時抓住刀身,輕易地就把刀奪了過來。
親衛們持刀沖到身邊。
“不要殺他。”楚陽叫道。
不過已經來不及了,這名旁聽生主動撞向了親衛的刀尖,被鋒利的直刀穿腹而過。
“還會有人的……”
旁聽生露出一個奇怪的笑容,就死掉了。
草草地包扎了一下,楚陽命成廉進入學校清理隱患,并追查這名刺客的來歷。
他自己并未等待結果,而是繼續去從事其他工作。
新的一年開始,楚陽極為繁忙。
他馬不停蹄地安排著各項事務,希望能在出征河東之前把所有事情理順。
第一重要的事務,自然是推廣水稻。
好在這件事早有安排,南苑示范新村的李僖和村里選出的精干人員,不用楚陽太過操心。
楚陽命種輯前往漢中,去監督總領此事,并為每個推廣水稻的人員授予了三百石吏的地位。
在此之前,于去年水稻收獲之后,李僖就因功提升為了千石大員。
關中這方面,便交由了李僖負責。
為他們分別撥了所需資金和蠟紙等物資之后,推廣水稻這件事楚陽就可以放手了。
其次就是京漢官道。
楚陽帶著杜賓,架著馬車,沿著京漢官道一路南行,到了終南山下便無法再前行了。因為到目前為止,水泥路面只鋪設到這里。
“老杜,你即刻選派可靠人手,把水泥廠給我開到山區里去?!背栂铝笋R車,繼續前進,同時對杜賓下令道。
“太傅,這……”杜賓露出為難之色。
“怎么?只想吃肉,不想啃骨頭?”楚陽面色一沉,說道。
在山區開設工廠,交通不便,人口也稀少,地形也是難題,注定沒有在長安附近郡縣那么賺錢。
“我怎么敢。太傅請放心,杜某必竭盡全力,也要把水泥廠開到太傅需要的任何地方!”杜賓咬一咬牙,答應道。
“空口白話可不行。我看還是對你太過寬松,你掙錢太容易了,所以一點苦也不想吃。
這樣吧,稍后我就再找些人,多開一點水泥廠,哪家便宜量足,我就用哪家的水泥?!背柕?。
“太傅不必如此,難道你還信不過我嗎?”杜賓訕訕地道:“再說我賺的錢,大頭還不是太傅你的?你自己再開廠,還不是和自己搶生意,這又何苦呢?!?
“就算是自己和自己搶生意,那也要有個競爭,不然我看你們都慢慢懈怠了?!?
楚陽順著路基一直向前行了約有數十里,抵達了京漢官道當前的盡頭。
這條路彎彎曲曲,主要是沿著山谷和河道等地勢較低處前行。
若是在后世,這種規劃肯定不合格。
但現在技術條件有限,基本上是不可能開鑿隧道和建設高架橋的,所以這條路只有順著地形修筑。一直到穿過秦嶺,大概會平白地多出一百多里冤枉路。
只是這都是沒辦法的事,現在只要能把這條路修通,就算是巨大的成功了,哪里還能奢求優化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