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0章 (番外)魏郎與榮娘

我(李希榮)出生在一個三代為官的家里。

家里本是寒門,曾祖父靠著機遇,在建朝初期大展才華,于是被皇帝重用。曾祖父為家族,甚至是整個村落掙得了榮耀,一時間風光無限,他想讓這種榮耀延續,于是不遺余力的培養祖父,祖父也不負眾望“三元及第才千頃,一品當朝祿萬鐘。”

祖父和曾祖父嘗到了風光的滋味,自然是不肯放棄的,于是在父親出生起就被燕居的曾祖父帶去隨身教導了。父親也很是爭氣,鄉試亞元1,會試也成功中了貢士2。殿試為第二甲第一名3,為傳臚。

這個排名在尋常人的眼里大約已算是莫大的榮耀了,但是在父親的眼里這卻還遠遠不夠,祖父可是三元及第,身為兒子的他居然一元都沒中,他不甘,他羞愧。

曾祖父和祖父都沒對父親說什么,甚至還寬慰父親,但是這卻讓父親更加羞愧,于是父親開始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

我就在這種時候出生了,父親一聽說我是個女娃子,頓時氣得想將我塞回娘的肚子里重新生長,萬幸曾祖父勸下了父親。

父親不待見我,所以我一直都在曾祖父身側,曾祖父并不介意我是個女孩,他同樣會教我識字,教我明辨是非。

直到我長到了15歲,準備及笄了。父親才將我接回家,曾祖父對我說,是因為父親這些年一直無所出,所以他只有我一個子女。既然靠下一代是沒得法子了,那么就將女兒嫁給位高權重的侯爺吧,這樣也算是榮宗耀祖。而我卻不信,我覺得父親只是單純嫌棄我礙眼了,所以想將我許配出去。

父親為我的及笄之禮辦得很隆重,他憑著他正三品的的官職,請來了很多達官顯貴。

我在這場宴會上認識了一個令我一眼鐘情的男子,只一眼就讓我見之不忘。

他并無什么俊美的容顏,或許我只是喜歡他身上的那件衣裳,但是那件衣裳穿在他身上竟是意外的合適,臉龐和衣裳相映相襯,就這樣讓我動了心。

直到宴會結束,我都不知道他的姓名。我只敢遠遠觀望著他,不敢上前。自從宴會結束之后的幾天,我日夜都想起他,我想,這大概就是少女懷春罷。萬幸的是在今日出門時我又見到了他,這次我不再觀望,我選擇了上前與他交談。

原來他叫魏云喬,云喬……我歡喜的在床上滾來滾去,全然沒了在人前大小姐的穩重。他約我在三日后一起出門游玩。這是我與喜愛的男子第一次一起出門,我顯得很拘謹,他察覺了我的拘謹,帶著我去騎馬馳聘。

就這樣一來一往中,我與魏郎定了情。那天他像往常一樣,喊了我“榮娘”,他還叫我在府內等著他去下聘。我歡喜極了,我以后能與魏郎一直在一起了!

我以為父親喊我去談話,是同意了這門親事,卻不曾想父親拒絕了魏郎的提親,將我許配給鎮南候。

我生平第一次質問父親,為什么要拒絕魏郎的提親?他卻老神在在的跟我說,只有嫁給鎮南候,才能保住祖上榮華。

我猶如當頭一棒,狠狠的被敲醒了,父親這一輩亦只有他一個孩子,因為祖父忙于翰林院的公務,甚至回家都很少。而父親卻不知為何,只有她這么一個子女,而她是一個女子,不能考取功名,只能靠嫁人聯姻來榮宗耀祖。

魏郎的身份不高,所以父親拒絕了提親,又為了防止我與魏郎私奔,給我定下了與鎮南候的親事。

我很想與魏郎私奔,但是曾祖父養了我這么多年,我私奔會讓他,甚至是整個家族蒙羞。曾祖父這一輩子沒什么愿望,就希望家族能夠一直昌盛下去,輔佐帝王成就大業。

我躲在房內哭了很多天,在這天晚上又見到了魏郎,他那么一個規行矩步的人居然為了我偷翻宅院。

魏郎叫我與他私奔,我們一起去遙遠的地方,沒人認識我們,也無人再讓我們為家族爭光。我淚眼婆娑的看著魏郎,推開了他的手,魏郎不可置信的看著被我推開的手,看著我的眼神里滿是受傷。

他像是明白了我的意思,直翻出院子,再也沒了蹤影。

出嫁那天,曾祖父也從大老遠的地方來為我添福。

上喜轎的時候,我最后留念的看了一圈府邸,這府邸我只住了小半年,但我留念的并非是這府邸,而是我在這府邸內的少女懷春……魏郎……

我在人群中看見了魏郎,他也著一襲紅色衣裳,仿佛我是嫁給了他。想著想著,眼淚倒是出來了。婆子連忙為我擦掉了眼淚,為我披上了蓋頭。

一路的敲鑼打鼓,奏樂隊喜慶的進了鎮南候府里,而我也經歷了各種的習俗,如跨火盆,拜天地,終于來到了房內。房外,是賓客們祝賀的聲音,房內的我再一次淚如決堤。

鎮南候掀開蓋頭的時候,見到的就是哭成了一張花臉的我,他溫柔的拿了一張帕子為我擦掉了眼淚。

我在洞房花燭夜哭成這樣,鎮南候便得知我并非是心甘情愿的嫁給他,甚至還可能是已經有了心上人,所以他并沒有碰我。

我與鎮南候這些日子都是相敬如賓,鎮南候其實并沒有我想象中的那般老,他今年不過二十有五,未娶妻,我一進門就是正室。

或許一見鐘情終究是比不過日久生情吧,又或許我對魏郎的感情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深。

地生連理枝,水出并頭蓮。我與鎮南候關系甚好,很快就為他育下一子,我為他取名張子切,“君子如玉,如切如磋。”我將所有的愛都傾注在他身上。

我以為魏郎也已經放下了這段感情,沒曾想,在子切滿月這天他來找了我。他眼眶紅紅的看著我,什么話都沒有說,他將手中小孩子的玩具輕輕放在了桌子上,然后離去了,那邊背影十分決絕,我知道我以后不會再見到他了。

我現在才知道,自我出嫁后,魏郎毅然退出了朝堂,去了江湖逍遙,他武功很好,現在已是長瓊派的長老了,他苦練武功,就是為了有一天能帶我離開這鎮南候府……可惜現在都已經沒有了意義。

我將寫了很多年的隨記埋在了土里,連同著那個喜歡魏郎的榮娘一起埋葬了。

父親得知我生的是一位小世子,開心極了,他想教導子切,希望他以后考取功名,外孫的榮耀同樣會屬于娘家。

光宗耀祖……我出生到現在,都一直被這個詞所束縛,而如今,我的兒子也要被它捆綁嗎……

皇上說要改革,從今日起候位將不再世襲。我本是覺得子切再不濟,也是個世子,無須擔心功名利祿。

我終究變成了一個俗人,我整日跟在子切身后,催促他讀書。我何嘗不知道,他對這些不感興趣?可是為了所謂榮耀,我決不能放開他,決不能讓他去做自己正在喜歡之事。

子切有時候很冷漠,有時候會跟我撒嬌,我并沒有察覺出這其中的原因。

直到有一天,子切跟我說他殺了人。很可笑,我聽見他殺了人,第一反應不是關心被他殺的那個人,也不是關心子切有沒有傷到哪里,我第一時間想知道的是……

“子切,你殺人的時候有沒有人看見?”是的,我擔心他殺人被人看見了,絕不能被人看見,不然他以后仕途會很艱難。他以后會是個兩袖清廉的好官,不能讓這種事情損害了他的名聲。

于是我下令讓殺手去滅了滿門,這樣就沒有人知道了。

我心中雖然對那一家人有愧疚,但是私欲最終還是戰勝了愧疚,我不能讓幾個不相干的人毀掉了我兒子的仕途。

魏郎過了很多年后,終于又出現在了眼前,這次的他只是來找我聊聊天的,由于他是偷翻進鎮南候府的,我屏避左右下人,在書房內又再一次見到了他。

許久不見,他變得愈發成熟了。我的心中也不知是什么滋味涌上心頭,似不甘,似難過。

他這次來是找我敘舊的,他說他收養了一個小女孩,可愛極了。原來他還記得當初我說喜歡嬌嬌軟軟的小女孩,魏郎還帶了畫像來,畫中的小女孩的確是天真可愛,但是現在的我已經不喜歡女孩了,因為女孩不如男孩大有出息,女孩只能聯姻。我在畫像后摸到了一塊令牌,是我派出去的暗殺令,原來那個女孩是當年漏掉了的孩子啊……我叫魏郎殺了她,魏郎聽了前因后果,不可置信的看著我,就像前幾次他也用這樣的眼神看著我一樣,他說我變了。我的確是變了,以前的想法都太天真了。

魏郎匆匆走了,連畫像都忘了帶走,我看著畫像,想起了子切。

我以為子切在房內奮筆疾書,卻沒曾想一開門竟是看見他拿著一把破折扇在觀賞。他見到我,很驚慌的把折扇收起來了。我看著他,真是恨鐵不成鋼,照他這樣,如何才能考取功名,如果才能當官入仕?我心一橫,把他收藏了一整墻的折扇都燒了。

沒了這些折扇,他的心思總該放到書上。

未曾想子切竟拔起一旁的劍將我殺死……這一刻我才明白,我逼得他太緊了,哪怕我再怎么望子成龍,也不應該忽略了他的喜好,忽略他的情緒。

曾祖父和祖父從沒有要求父親連中三元,他們對于父親的要求就只有為官清廉,為百姓為社稷興。可惜父親并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他一心只以為家中長輩是要他光宗耀祖。而我,顯然和父親犯了同樣的錯誤,我明知他對此道不感興趣,卻還是強迫他學。

在我死后,鎮南候也一病不起,他選擇了放子切去做他喜歡的事情。我看著子切終于露出來開心的笑容,我才緩緩離去,我想……再見一見魏郎。

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的是魏郎,還是鎮南候。好似對魏郎的感情淡了,覺得年少的感情就好像是在過家家一樣,但卻又舍不得。對鎮南候,其實也并沒有多少的愛,就好像嫁給鎮南候是父親交與我的任務,這么多年與鎮南候的相伴,我倒是覺得他更像是親人。

或許還是更愛魏郎吧……不然我死后靈魂一直都跟在魏郎身旁該怎么解釋呢……

我看著他聽了我說的話之后匆匆帶著那個小女孩回了長瓊派,回去的路上聽見了我死的信息,他泣不成聲,他顫抖著手將那個小女孩關進了小黑屋,自此再也不過問。

魏郎覺得事情不會那么巧,剛剛好帶著小女孩出門,回來就聽見我死亡的消息,他認定我是被她殺害了。

我可以看出來,雖然魏郎對小女孩再沒過問,可是他還是有在悄悄的關心著她的。

我看著魏郎對他的弟子說,要殺了子切,因為看子切不順眼。是啊,自己心愛的女子和別人生的孩子,多諷刺呢。但我絲毫不擔心子切,子切聰慧。就算擔心也沒用,這些事情都并非是我一介鬼魂可以插手的事情。

明日就是死去的第七天了,魏郎……我多想再看看你,可惜我們終將陰陽兩隔。

我好想再聽你喊我一聲榮娘……

我的手輕輕撫摸著已經睡著了的魏郎的臉,看著他頭上新增的幾根白發,悄悄的把白發拔下來了。

魏郎突然驚醒,對著我的方向喊了我榮娘……時隔多年,我終于又聽見他喊我榮娘了。

天亮了……我要走了。

魏云喬來到了剛剛李希榮站的地方,只看見地上留著幾根白發。

再也無人喊他魏郎了……

作者的話:

1:鄉試考中者稱舉人,

鄉試第一名稱“解元”,

第二名“亞元”,

第三、四、五稱“經魁”,

第六“亞魁”

剩下的沒有特殊稱號。

2:會試考中者稱貢士

會試第一名稱“會元”

第二,三兩名并無特定稱謂。

3:殿試考中者稱為“進士”

殿試分三甲錄取,每甲10人(說白了就是前30人可錄取)

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第一甲第一名俗稱“狀元”,

第一甲第二名俗稱“榜眼”

第一甲第三名俗稱“探花”,合稱為三鼎甲。

第二甲第一名稱“傳臚”,

其余并無特定稱謂。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法库县| 如皋市| 荔波县| 连山| 昭苏县| 玛沁县| 衡南县| 射阳县| 宁城县| 贵定县| 北安市| 旬阳县| 宁海县| 皋兰县| 东乌珠穆沁旗| 铜鼓县| 高密市| 青铜峡市| 永康市| 德江县| 晋中市| 浦东新区| 咸丰县| 青海省| 哈尔滨市| 龙里县| 梓潼县| 福海县| 英吉沙县| 嘉义市| 称多县| 宝坻区| 运城市| 白河县| 麻城市| 同心县| 从化市| 桐庐县| 香港 | 逊克县| 奉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