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12.帝王詩
- 大明:咱大孫要造反,需要支援不
- 硬幣的另一面
- 2319字
- 2022-02-19 12:45:55
百姓們議論紛紛,但內心卻激動無比。
如果這次韓明圣還真能翻盤,那他們都能當場給韓明圣跪下。
韓明圣此刻從自己老爹手里接過了茶壺,滋溜的喝了一口茶,潤了潤嗓子,這才朗聲道:
“我說陛下的詩達到了一個巔峰,你們先要清楚什么是巔峰。”
“要論詩詞的浪漫,無人能出李白之右!”
“李白的詩,道盡了浪漫主義情懷,他的詩大氣磅礴,卻又有著無盡的想象。”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如果要論詩歌的哀婉纏綿,那就必須說一說婉約派詩詞的代表:李清照,還有李煜。”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寫盡了凄婉纏綿的愛情。”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又寫盡了亡國之君的凄涼下場。”
“要論豪放,那就必須說一說蘇軾和辛棄疾。”
“一首【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寫盡了千古風流人物。”
“一首【醉里挑燈看劍】,又寫出了文人殺敵愛國的無上情懷。”
“要論寫詩最真實,那就必須是杜甫,他寫的詩最大程度客觀還原了當時的社會面貌,描述了人生百態。”
“那是可以把他的詩當成史書來看的。”
“要論言辭之華美,那就不得不說一下《滕王閣序》,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
“光是讀一讀,就讓人感受了文香墨韻。”
“而要論朦朧之美,那就得說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每一個派別它都有自己的絕世佳作,也有自己的巔峰人物。”
“而有一類詩歌,那就是陛下最為擅長的,我稱之為:帝王詩。”
帝王詩?
周圍人一聽就懵了,頓時議論紛紛。
“這又是什么詩歌的分類呢?”
“咱們以前只聽過婉約派,豪放派,浪漫派,朦朧派。”
“啥時候又出個帝王詩呢?”
別說是這些百姓和商人不懂。
就是方孝孺,黃子澄,齊泰也連連搖頭,這種分類有嗎?
他們怎么沒有聽說過?
黃子澄當時怒吼一聲:
“簡直就是胡說八道!”
“什么時候還出現一個帝王詩呢?”
面對他的質疑,韓明圣則是悠悠的道:
“帝王詩就是有帝王胸襟的人,寫出符合帝王格局的詩詞,用于闡明帝王的胸襟和志向。”
“比如,最先寫帝王詩的就是項羽,劉邦的《大風歌》。”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以帝王的胸襟格局,寫出了漢高祖劉邦求才若渴,想要能人志士為他守土安邦的格局和情懷。”
“那就是闡明了劉邦的帝王之志!”
“這就是帝王詩!”
韓明圣心里想著,帝王詩這個分類,在二十一世紀,是個人都知道啊!
而且,很多人還非常喜歡帝王詩,就是帝王詩讀起來太過于霸氣!
“原來這就是帝王詩?”
有的人微微點頭,似乎明白了韓明圣所說的話。
這非常好理解。
而方孝孺,黃子澄,其泰對視一眼,他們瞬間就懂得了韓明圣的小把戲。
方孝孺冷哼一聲道:
“你所謂的帝王詩,不就是當皇帝所寫的詩歌,在我認為,皇帝寫的詩都不行!”
“這跟李白,杜甫他們的詩比起來,又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呢?”
“你還把他單獨做出一個派別,未免太過于吹捧了吧!”
百姓們不懂這些,但如果只是帝王寫的詩,就成為一個分類。
這也太過于兒戲。
難道我們不是帝王,就沒有資格嗎?
終究是我們不配嗎?
這一刻,大家對韓明圣的感官都不太好。
面對方孝孺的質疑,韓明圣則是輕輕搖頭,帝王詩為什么會被現代人弄成一個分類,這就是因為,它太與眾不同了。
隨即悠悠的道:
“你就這么看不起帝王詩嗎?”
“我敢說,你們都寫不出帝王詩!”
“既然你覺得帝王詩不行,想知道帝王詩和李白杜甫等人寫的詩有什么不同,想知道帝王詩為什么能單獨列成一個分類。”
“那就不得不說一下,評判頂級詩詞最重要的三個維度,那就是立意,格局,還有哲理。”
“對不對?”
還有這一說嗎?
周圍的人群都看向了方孝孺。
柳青葉也豎長了耳朵,她從來沒有想到過,僅僅評判一個詩詞歌賦,竟然有這么多彎彎道道。
就是張盛也一臉的茫然。
而黃子澄則是微微點頭,他倒是沒有想到,韓明圣對這個研究這么深。
“還算你有點見識。”
“正所謂歌以傳情,詩以詠志。”
“詩詞歌賦,最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寫出境界。”
“而這所謂的境界,就是從這三個方面入手。”
“讓人能從這首詩歌體會到作者所表達的那種立意,格局,體會到作者所要闡述的人生哲理。”
黃子澄這么一說,白鹿書院的學子們卻似懂非懂。
而百姓們更為迷糊。
看到大家一臉的不解,方孝孺好為人師的毛病就出來了,他立刻解釋道:
“一般人去品評詩歌,只會從文辭是否華美,格調韻律是否規范來看。”
“但真正的頂級詩歌,那必須要看這首詩歌的立意,格局,以及是否富含哲理。”
“這樣才能打動人心。”
“做到這三個方面其中的一個,詩歌才能流芳百世。”
“什么叫做立意,那就要你立出新意,立出好意。”
“李白的詩歌為什么被人稱頌,就在于他經常立意新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這就是立意。”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也是立意!”
“而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更是立意中的佳作。”
原來如此!
很多人恍然大悟。
怪不得別人的詩能流傳千古,原來是立出了好意,立出了新意。
就相當于給了世人一盞指路明燈。
而方孝孺繼續侃侃而談,把所有人都當成了學生,
“而什么叫哲理呢?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短短八個字,道盡了王朝更迭,百姓之苦。”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
“這就是格物致知,就是闡明天地萬物,人生百態的運行至理!”
“什么叫做格局?”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講述我炎黃地大物博,感受蒼茫古今的源遠流長,都可以說是格局宏大!”
方孝孺越說越起勁,見到周圍的學子都明白了,甚至看見有些聰慧的商人和府邸的管事也微微點頭,
這才回過頭來,對著韓明圣哼道:“但這關帝王詩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