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魏書少帝與后妃傳
- 斗羅外傳之眾神前住史萊克學院
- 上官小雅
- 2330字
- 2022-04-21 11:37:24
齊王諱芳,字蘭卿。明帝無子,養王及秦王詢;宮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來者。
青龍三年,立為齊王。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朔,帝病甚,乃立為皇太子。是日,即皇帝位,大赦。尊皇后曰皇太后。
大將軍曹爽、太尉司馬宣王輔政。
詔曰:“朕以眇身,繼承鴻業,煢煢在疚,靡所控告。
大將軍、太尉奉受末命,夾輔朕躬,司徒、司空、冢宰、元輔總率百寮,以寧社稷,其與群卿大夫勉勗乃心,稱朕意焉。
諸所興作宮室之役,皆以遺詔罷之。官奴婢六十已上,免為良人。”
二月,西域重譯獻火浣布,詔大將軍、太尉臨試以示百寮。
丁丑詔曰:“太尉體道正直,盡忠三世,南擒孟達,西破蜀虜,東滅公孫淵,功蓋海內。
昔周成建保傅之官,近漢顯宗崇寵鄧禹,所以優隆雋乂,必有尊也。其以太尉為太傅,持節統兵都督諸軍事如故。”
三月,以征東將軍滿寵為太尉。
夏六月,以遼東東沓縣吏民渡海居齊郡界,以故縱城為新沓縣以居徙民。
秋七月,上始親臨朝,聽公卿奏事。八月,大赦。
冬十月,以鎮南將軍黃權為車騎將軍。
十二月,詔曰:“烈祖明皇帝以正月棄背天下,臣子永惟忌日之哀,其復用夏正;雖違先帝通三統之義,斯亦禮制所由變改也。
又夏正于數為得天正,其以建寅之月為正始元年正月,以建丑月為后十二月。”
高貴鄉公諱髦,字彥士,文帝孫,東海定王霖子也。
正始五年,封郯縣高貴鄉公。少好學,夙成。齊王廢,公卿議迎立公。
十月己丑,公至于玄武館,群臣奏請舍前殿,公以先帝舊處,避止西廂;群臣又請以法駕迎,公不聽。
庚寅,公入于洛陽,群臣迎拜西掖門南,公下輿將答拜,儐者請曰:“儀不拜。”
公曰:“吾人臣也。”遂答拜。至止車門下輿。左右曰:“舊乘輿入。”
公曰:“吾被皇太后征,未知所為。”
遂步至太極東堂,見于太后。其日即皇帝位于太極前殿,百僚陪位者欣欣焉。
詔曰:“昔三祖神武圣德,應天受祚。
齊王嗣位,肆行非度,顛覆厥德。
皇太后深惟社稷之重,延納宰輔之謀,用替厥位,集大命于余一人。
以眇眇之身,托于王公之上,夙夜祗畏,懼不能嗣守祖宗之大訓,恢中興之弘業,戰戰兢兢,如臨于谷。
今群公卿士股肱之輔,四方征鎮宣力之佐,皆積德累功,忠勤帝室;庶憑先祖先父有德之臣,左右小子,用保乂皇家,俾朕蒙暗,垂拱而治。
蓋聞人君之道,德厚侔天地,潤澤施四海,先之以慈愛,示之以好惡,然后教化行于上,兆民聽于下。
朕雖不德,昧于大道,思與宇內共臻茲路。《書》不云乎:‘安民則惠,黎民懷之。’”大赦,改元。減乘輿服御,后宮用度,及罷尚方御府百工技巧靡麗無益之物。
武宣卞皇后,瑯邪開陽人,文帝母也。本倡家,年二十,太祖于譙納后為妾。后隨太祖至洛。及董卓為亂,太祖微服東出避難。袁術傳太祖兇問,時太祖左右至洛者皆欲歸,后止之曰:“曹君吉兇未可知,今日還家,明日若在,何面目復相見也?正使禍至,共死何苦!”遂從后言。太祖聞而善之。建安初,丁夫人廢,遂以后為繼室。諸子無母者,太祖皆令后養之。文帝為太子,左右長御賀后曰:“將軍拜太子,天下莫不歡喜,后當傾府藏賞賜。”后曰:“王自以丕年大,故用為嗣,我但當以免無教導之過為幸耳,亦何為當重賜遺乎!”長御還,具以語太祖。太祖悅曰:“怒不變容,喜不失節,故是最為難。”二十四年,拜為王后,策曰:“夫人卞氏,撫養諸子,有母儀之德。今進位王后,太子諸侯陪位,群卿上壽,減國內死罪一等。”二十五年,太祖崩,文帝即王位,尊后曰王太后,及踐阼,尊后曰皇太后,稱永壽宮。明帝即位,尊太后曰太皇太后。黃初中,文帝欲追封太后父母,尚書陳群奏曰:“陛下以圣德應運受命,創業革制,當永為后式。案典籍之文,無婦人分土命爵之制。在禮典,婦因夫爵。秦違古法,漢氏因之,非先王之令典也。”帝曰:“此議是也,其勿施行。太后,及踐阼,尊后曰皇太后,稱永壽宮。明帝即位,尊太后曰太皇太后。黃初中,文帝欲追封太后父母,尚書陳群奏曰:“陛下以圣德應運受命,創業革制,當永為后式。案典籍之文,無婦人分土命爵之制。在禮典,婦因夫爵。秦違古法,漢氏因之,非先王之令典也。”帝曰:“此議是也,其勿施行。以作著詔下藏之臺閣,永為后式。”至太和四年春,明帝乃迫謚太后祖父廣曰開陽恭侯,父遠曰敬侯,祖母周封陽都君及敬侯夫人,皆贈印綬。其年五月,后崩。七月,合葬高陵。
文昭甄皇后,中山無極人,明帝母,漢太保甄邯后也,世吏二千石。父逸,上蔡令。后三歲失父。后天下兵亂,加以饑饉,百姓皆賣金銀珠玉寶物,時后家大有儲谷,頗以買之。后年十余歲,白母曰:“今世亂而多買寶物,匹夫無罪,懷璧為罪。又左右皆饑乏,不如以谷振給親族鄰里,廣為恩惠也。”舉家稱善,即從后言。建安中,袁紹為中子熙納之。熙出為幽州,后留養姑。及冀州平,文帝納后于鄴,有寵,生明帝及東鄉公主。延康元年正月,文帝即王位。六月,南征,后留鄴。黃初元年十月,帝踐阼。踐阼之后,山陽公奉二女以嬪于魏,郭后、李、陰貴人并愛幸。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賜死,葬于鄴。明帝即位,有司奏請追謚。使司空王朗持節奉策以太牢告祠于陵,又別立寢廟。太和元年三月,以中山魏昌之安城鄉戶千,追封逸,謚曰敬侯;適孫像襲爵。四月,初營宗廟,掘地得玉璽,方一寸九分,其文曰“天子羨思慈親”,明帝為之改容,以太牢告廟。又嘗夢見后,于是差次舅氏親疏高下,敘用各有差,賞賜累巨萬;以像為虎賁中郎將。是月,后母薨,帝制緦服臨喪,百僚陪位。四年十一月,以后舊陵庳下,使像兼太尉,持節詣鄴,昭告后土。十二月,改葬朝陽陵。像還,遷散騎常侍。青龍二年春,追謚后兄儼曰安城鄉穆侯。夏,吳賊寇揚州,以像為伏波將軍,持節監諸將東征。還,復為射聲校尉。三年薨,追贈衛將軍,改封魏昌縣,謚曰貞侯;子暢嗣。又封暢弟溫、革韋、艷皆為列侯。四年,改逸、儼本封皆曰魏昌侯,謚因故。封儼世婦劉為東鄉君,又追封逸世婦張為安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