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郵傳記文學】
中國集郵人物列傳(95)
95、《姜治方——一位集郵大家的故事》
作者:顧雪林
1926年春,國民黨中央黨部在廣州舉辦“政治講習班”。
姜治方1907年出生于湖南長沙?梨鎮一個清末秀才家庭。據他自己回憶,早在1917年,10歲的他就開始了集郵。此后60年鍥而不舍,一生與集郵結下了不解之緣,終成中國的一代集郵名家。
姜治方收藏到的1878年清代發行的第一套“大龍”郵票近900枚之多,在國內和國際集郵界享有盛譽。他的中國封片、首航封和珍貴的中央蘇區實寄封等三部著名郵集,深得中外集郵家的高度評價。姜治方的郵集曾三次獲得國際郵展的獎牌,為祖國爭得了榮譽。
1953年秋天,在一個周日,夏衍、田漢、周鯁生、周竹安等到姜治方家赴宴。
進餐時,夏衍說:“老姜的郵集作為一個整體,非常可觀。收集不易,希望這部郵集不要再分開了。”
姜治方當場表示:“我的郵集決不再分散,今后都統統捐獻給國家。”
姜治方還向夏衍建議,建立中國郵政博物館,自己捐贈的郵集可以作為建館的基礎。
1957年秋的一天,中國對外友協楚圖南會長在京舉辦酒會,招待日本友好人士中島健藏。姜治方和夏衍等應邀參加。席間,夏衍對姜治方說:“今天上午中國歷史博物館的預展,其中,八國聯軍侵略京津地區的實物不少,獨缺這個時期的郵票。希望姜老拿出點來,捐獻給歷史博物館,填補這個空白。”
姜治方當即答應說:“可以。”
夏衍高興地說:“好,我明日就派人到你家去取。”
翌日,文化部文物保管處處長張珩到姜治方家,姜治方將準備好的德、英、美、日、法、俄等國在這一時期發行的郵票、明信片和郵箋等交給了張珩,托他捐贈給中國歷史博物館。這是姜治方第一次捐贈郵票。
1961年,姜治方調往長沙湖南大學任教,因南方天氣潮濕,姜治方把郵集依然存放在北京家中。
在那個“特殊時期”,姜治方的長子恐其父親畢生所集珍郵遭殃,用兩個平板車,把姜治方的郵集、集郵書籍、集郵雜志等捐送給中國集郵總公司。從此,姜治方一生所存,在郵電部有關領導的關懷下,被妥善保存了下來。
1979年2月16日,郵電部在長沙湖南大學舉行隆重的授獎儀式,嘉獎著名集郵家姜治方捐獻全部郵票和郵政文物的愛國行為。郵政總局局長宋興民代表郵電部向姜治方表示感謝,授予其獎狀和獎品。其中,獎品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全集(2冊)”;獎金人民幣5000元。當年,新華社及很多報刊雜志都刊發了姜治方捐獻郵票的消息。
(2025年3月11日,上午,10:5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