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漂泊的人都夢想著平靜、童年和杜鵑花,正如所有平靜的人都幻想著伏特加樂隊和醉生夢死。
我們就像太監和宮女一樣,雖然見過很多世面,但沒有房子,沒有孩子,沒有未來。
你也會有三十幾歲的那天的!而且那天的到來,比你想象中要快得多!
《不上班的年輕人》這本書與《克林索爾的最后夏天》是截然不同的,整本書語言簡樸,沒有華麗的辭藻擺弄出多彩的文學,但卻寫出來當代年輕人的一些窘迫和現狀。故事感極強,整本書我是聽完的。
簡介:身高170,體重170的大碼女孩姜小玲,面臨職業與愛情的雙重困境。為了職業,她不能減肥;為了愛情,大碼女孩又無時無刻地遭受著外貌焦慮與職責的目光。郁悶之下,姜小玲外出散心,卻邂逅單純勇敢的蒙古族自駕游領隊巴圖。他讓她看見了生活以外的詩和遠方;她則教會了他,在北上廣現實社會的生存法則。圍繞在姜小玲與巴圖身邊的一群自由職業者朋友們,也同樣被卡在了各自的“人生瓶頸”。這群Z時代的不上班的年輕人,該如何規劃自己的未來?又該如何選擇自己的職場?
畢業于傳媒大學營銷傳播學的姜小玲,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旅游公司做策劃與運營,初入職場充滿激情,想要做出一番事業的奮戰力,她聰明、有力量,對生活、對工作永遠保持著興致勃勃和必勝的信心。那是大多畢業生走出職場的狀態寫實,在經歷“被畢業”的工作失意后,像大多職場失意的年輕人一般,陷入了漫長的絕望中。她落寞的容顏發誓自己絕不再想走進一家寫字樓上班。天總無絕人之路,休息過后,她陰差陽錯變成了大碼服裝模特,有幾年她的事業混得風生水起,可一場電商模特評比中她的落選讓她認清了真相。但她的落寞不只是因為失敗后的挫敗感,而是與同行競爭者相比,那個女孩視模特職業為終身事業的態度和決心讓她自愧不如,她開始停下來,詢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巴圖:一個懵懂、正直的內蒙男孩,他從草原來,為了還債,一頭扎緊北漂的隊列中,他當過健身教練,當過馬戲團里的騎馬師,他還當過外賣騎手。他沒有錢,甚至沒有租來的房子,他只有一個二手的拖掛房車。他身體健壯,面容明媚,在一次閃送任務中爬了18樓后的氣喘吁吁上,他才恍然,直到那時他才開始真正思考自己想要什么,隨著年紀的增長,他的體力會逐漸減弱,到那時,他還能輕而易舉地做這些危險的、薪水微薄的體力活嗎?如果還清了債務,他又該如何生活。于是他開始創業。
金嬰:一個清冷智商超人的高冷美人,表面上她是光彩奪目的女律師,是別人家的好孩子,但她也有她的難堪與煩悶。父親固執的男權主義壓著她喘不過氣,她不曾擁有過自由。離職之前她幾乎沒有朋友,這樣優秀且雷厲風行的職場女性最大的樂趣竟是靠學習來打發時間。她靚麗的家境與光亮的工作生活中,靠打贏官司來獲得成就感,直到她手下實習生的死亡,她才開始反思,開始思考自己曾經引以為傲的高高在上是否能得到真正的尊重。
周鷺:清爽溫和的男生女相,喜歡貓,是個寵物博主,二十多歲年輕大學生的典型代表,大學時期在自媒體行業中小有成就,臨近畢業,視頻數據的下滑讓他對自己的職業規劃變得模糊,陪伴了十幾年的貓咪“卓別林”的死去,成為了壓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是個不愁吃喝的富二代,他溫和、善良、清澈,在職業瓶頸期,在生活灰暗中,所以人都在勸慰他要趕快好起來,他感到煩躁,他吶喊:為什么所有人都在問他你打算做什么。難道他就不能什么都不做嗎?他才二十出頭,他就得把腳下每一步都踩得結結實實,朝著一個不許被改變的目標快速前進嗎?這個容錯率極低的高效果社會從來不給年輕人走錯路和原地踟躇的機會,一只貓死了,一個人的人生就得逆天轉變。
他的吶喊不是為他而喊,是為這世間千千萬萬個他所喊。
李秀麗是北上廣最平凡的女孩,沒學歷、沒背景、靠業績過活卻又常常沒有業績的善良保險員。她沒有父母的的經濟做支撐,也沒有定時的安慰。她說:“我們就像太監和宮女一樣,雖然見過很多世面,但沒有房子,沒有孩子,沒有未來。”“我就去樓下的便利店值夜班。夜班時薪是18塊錢。這就是我的青春。我的青春,一小時18塊錢?!贝蟪鞘腥莶幌滤?,家鄉路又回不去,她是被時代拋在路上的女孩。她笨拙努力,善良卻無能為力。她拼盡全力扮演著城市中的小人物,可最后不得不回到家鄉去做一名賣不出東西的銷售員,每天看小城的日升日落,拿著每月四千塊的固定薪水。但這不是她完全的人生,在真正認清自己不適合當銷售之后,她再次離開家鄉,重新踏上了尋找自己人生的征程。
王書岳:正在走向35歲的程序員。母親的離世,工作的逆向,使他的35歲顯得尤為沉重。他曾經擁有過不錯的工作,他當慣了精英,身邊都是年薪幾十萬的高薪白領,在他看來“照顧好自己”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甚至,他認為“照顧不好自己”是應感到羞愧的。他不明白,世界是參差的,不明白中國十幾億人口中沒有多少人能像他一樣每天吃得飽、穿得暖。他曾經傲然自負,但難逃互聯網35歲的“畢業季”里,他重新走入職場面試與剛畢業的姑娘爭搶一個崗位時,對方咄咄逼人的憤怒讓他在時隔多年說出曾經前輩給他的忠告:“你也會有三十幾歲的那天的!而且那天的到來,比你想象中要快得多!”
他沒有去二面,他厭煩了職場,也看清了世界的冷漠。他獨自走向了他的高山。
故事的最后,幾乎每個人都逃離了職場,走向了創業生活。這并不是鼓勵人人都要辭掉杯水車薪的寫字樓生活,走向遠方,是告訴我們,要去思考,要去積蓄自己走向理想的能力。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有時候,人生很長,可以做很多的事,有時候,人生很短,短到只有精力認認真真去做一件事。
每個人都迷茫,但他們思考,最終都找到了前行的方向。就像結尾那樣:
“陽光穿透云層,將帶著露水的青草照得閃閃發光??諝饫锍錆M了清新的氣息,天湛藍如洗?!?
姜小玲看著這樣的好天氣,對巴圖說:“我突然想起了契科夫的一句名言?!?
“什么名言”巴圖問。
姜小玲告訴他:“天氣好極了,錢,幾乎沒有?!?
我想我還有很長時間可以寫夏天,我還有很長時間可以寫愛情。
到了夏天,下班坐上公交車,路邊的燒烤攤熱鬧了起來,十字路口賣菜和賣雞架的小商販讓小城市的夏天逐漸生動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