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73章 西北望終定天山

  • 建安五年
  • 漁不笑
  • 2201字
  • 2023-03-27 21:43:39

當甘寧在東南海疆彰顯大漢帝國的大國威風之時,帝國的西北邊疆也正是旌旗招展、萬馬奔騰。

車騎將軍老將黃忠主動請纓,要出征天山,為大漢收復已脫離統治十余年的西域諸番,主政的楚王劉琦遂任命其為西域都護,以魏延、趙云、馬超為副將,又請曾任西域都護的名臣班超之子班勇為參軍,調集十萬騎兵、二十萬步兵,另有數百門大炮隨行,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西出玉門關,沿著河西走廊往遙遠的天山進發,一路所經之處,大小部落皆壺漿簞食以迎王師,可見西域都護府這些年的統治還是深得民心的。

之前西域脫離大漢統治,主要是因為諸侯混戰、朝廷衰弱,以致被匈奴所乘,控制了天山南北廣袤的疆土。如今匈奴分裂為南北二部,北匈奴遠遁北海以北,南匈奴則歸順漢廷,正是收復西域的好時機。

如今西域大小番國林立,號稱有三十六國,其中焉耆、龜茲勢力最為雄厚,倚仗對絲綢之路的壟斷大肆斂財,并用這些錢財來招兵買馬,各蓄積了十余萬兵馬,所以最不情愿中原勢力重回天山的也是他們。

楚軍這些在中原的所向披靡,西域諸國也是有所耳聞的,故在得知黃忠大軍來伐后,焉耆王與龜茲王大為恐慌,商議之下認為漢軍跨越大漠、萬里而來,糧秣供給困難,若是能據城堅守,待時日一久、糧草耗盡,必不戰而退,屆時再追擊之,必可大勝。

于是由焉耆、龜茲兩國牽頭,共調集了西域三十六國共四十余萬兵馬,在城墻厚實、地勢險要的烏壘城據守,想著要在這將漢軍活活耗死。

只是他們沒料到的是,三十六國并非鐵板一塊,參軍班勇自幼便隨父親班超在西域生活,熟知內里復雜的關系,有小國且末、若羌等,早就對焉耆、龜茲壟斷商路收益的霸道行為大感不滿,班勇遂通過他們知道了焉耆、龜茲在烏壘城的布置,并報予主帥黃忠,定下了破敵之計。

四十萬西域聯軍在烏壘城苦等了月余后,漢軍終于抵達,卻是不緊不慢的在城下列出方陣,而后將數十架開山炮從后方推出。這些開山炮又與之前曾在幽州大破匈奴的子母炮不一樣,并未使用換膛設計,且得益于大溪城高壓冶鐵技術的長足進步,炮身在粗度和長度增加的同時,重量并沒有大幅度提升,這才得以跨越萬里大漠,來到這烏壘城下。

城中的守軍還沒明白過來怎么回事,開山炮便已開火,瞬間便是地動山搖、如九天霹靂在不停落下。西域聯軍本就是一些馬賊流匪、商隊護衛出身的烏合之眾,打打順風仗還行,又哪里經得起這種場面的考驗,當即便開了城門,亂哄哄往西而逃,他們哪里知道,由魏延、趙云、馬超所率領的騎兵已與百來門子母炮一起擺好了口袋陣,早就等在了西邊的荒漠之中,于是血腥的屠殺就此開始。

子母炮最善野戰,看準人群密集處發射便是,幾輪連射后視野內幾乎已沒有成建制的部隊,這時候十萬騎兵再揚鞭打馬而出追剿剩余潰兵,到最后四十萬聯軍能生活者已不足萬人。

此后西域三十六國再無反抗之力,曾反叛并殺害西域都護陳睦的焉耆王建與龜茲王廣也先后被黃忠處決,為了維持西域的穩定,他將新的西域都護府設在水土豐美的高昌城,又陸續遷移中原百姓數十萬來此耕種居住,把這里打造成了整個西域的定海神針所在。

不過西域畢竟太過遙遠,在管理上的不便和成本問題也一直困擾著大漢,直到百年后,從長安城直通高昌的鐵軌修成后,才正式宣告對西域統治的徹底穩固,那時的黃忠早已是壽終正寢而去,卻并未落葉歸根,而是留下遺言,將自己葬在了天山之下,終日俯瞰著高昌古城。當第一列蒸汽機車穿越大漠抵達高昌時,車頭上卻赫然印著三個金色大字——“黃忠號”,算是對這位一生磊落的老將軍最好的祭奠。

各位名傳千古的賢臣猛將都已有所交待,接下來就該輪到主角劉琦了。

被封楚王、加九錫后,劉琦又任大漢丞相、兼領大將軍,軍政大權一把抓,在朝堂上也與獻帝劉協平起平坐,成為了漢帝國的無冕之皇。在強大的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的雙重壓力下,又用了數年時間將各地的土改和軍改大底完成,使得往日與中央分庭抗禮的地方大族門閥被徹底閹割,既無軍權也無財權,再也不能翻起什么浪花來。

這一切讓朝廷的權力和財力史無前例的強大,超強的中央集權下,每道命令都可從中央直抵帝國的每一個角落,劉琦在京城一跺腳,天邊的夷族都要抖三抖。

但權力并沒有讓劉琦迷失初心,他始終牢記自己在大溪澤邊所立下的誓愿——百姓得安居、耕者有其田、世間無饑民!

他發展貿易,鼓勵通商,修路筑橋,并設立專項基金,大力資助農業、手工業、交通業、礦業等各行各業的新技術發展。在他治下,大漢帝國的經濟增速遠超歷代,加上完善的多級醫療體系,確保病有所醫,生育的死亡率和兒童的夭折率都降到了歷史最低,使得糧食產量和人口數量都連年翻番。

他尤其重視興辦教育,以官學的形式在全國建立其了以中華大學(原大溪書院)為核心,州里設分校,各郡設書院,縣內設學堂,鄉里有蒙學,完善的五級教育體系覆蓋了整個大漢疆域,且男女一視同仁,有教無類,皆可入學。

他還以前世記憶里的中學知識為基礎,基于此時的時代和文化背景,親自撰寫了《格物筆談》一書,廣印于大漢各州郡。此書包羅萬象,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生物,且循序漸進,由易而難,世人皆稱之為自上古以來天下第一奇書,并以新學總稱之。

借著書院系統的發展和各級官府的大力推動,再加上源源不斷的書院畢業生優先被分配往全國各地開辦的官學任教,更重要的是商貿和工業的發展在實際運用中的需要,讓新學很快在全國遍地開花。

二十年間,人才迭代的新學在地位上已足以與經史等傳統學問相媲美,從而給中華文明從根子上注入了崇尚技術的基因,至于千百年后又當如何,那卻只有等待后人評說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苏市| 慈溪市| 通榆县| 龙山县| 巴彦淖尔市| 白玉县| 赤城县| 陈巴尔虎旗| 濉溪县| 抚松县| 孝义市| 吐鲁番市| 甘肃省| 宿州市| 南溪县| 桂平市| 田东县| 博乐市| 通江县| 武平县| 宿松县| 建始县| 平顺县| 深水埗区| 双牌县| 高陵县| 奉节县| 中山市| 兴仁县| 崇信县| 长阳| 崇礼县| 黄山市| 郎溪县| 桐城市| 石城县| 漠河县| 长沙县| 德阳市| 巴塘县| 阳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