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博物號
- 大明:親王下西洋
- 買包芙蓉王
- 2021字
- 2023-09-07 23:51:52
“你……”
鄭和虛指面前易鳳山,手指有些顫抖,他只覺整個人有些氣血翻涌,有股氣差點掀了自己的天靈蓋。從易鳳山的話中,他沒聽出其他,但這實打實的威脅,著實讓他有些受不了。
多少年了,從燕王府中出來的他可就沒受過這種委屈。
“我什么我!鄭副使,此事你就是不同意也得同意!我是發現了,你想著其樂融融,想搞一套讓安南人會君意,知君恩,感君德的東西出來,這我一點兒也不反對。
但我可等不及了,殿下的軍令狀現在就是懸在我頭上的一柄利刃,反正我要是落不到好,你也別想好過……”
易鳳山大馬金刀,負氣似的背著鄭和一坐,便不再看他。
而鄭和,卻在虛指兩下之后,恍惚間在易鳳山身上看到了朱高煦的影子。
“阿嚏……”
天元號上,朱高煦耳邊聽著叮叮當當的算盤聲,猛地打了個噴嚏。
“玲瓏,給藥房去個信兒,讓藥房給孤開一幅涼茶!孤等等親自去一趟。”朱高煦鼻子猛嗅兩口咸濕的海風,覺得喉嚨有些干澀,便吩咐道。
大明的寶船艦隊,基本上已經堪比一座海上漂泊的小型城市。
這其中,有著一艘中型寶船,上有藥材、商鋪、甚至有陰陽官還兼職成了算命的神棍。
“殿下,讓那林耀南自己過來便是了,您還要親自去博物號?”
博物號,是朱高煦給這艘有藥房的寶船起的名字。
“正好去瞧瞧!看看咱在安南、占城有沒發現什么新奇的玩意。”朱高煦隨口說道,實際上,他是覺得耳邊的算盤聲實在太吵。
“那我去知會王副使!”
隨著艦隊令旗的幾次變化,龐大的寶船艦隊陣型之中,一艘中型寶船緩緩上前,靠近天元號。
“咻!”
隨著幾道包著箭矢頭,纏著絲線的箭羽飛來,便有天策衛撿起搭在船舷的一個滑輪上,搖動起來。
箭羽尾部的絲線后,先是略粗的繩子,又有一段后,變成了嬰兒小臂粗的纜繩。
幾番之后,便有一座簡易的繩橋連通兩艘寶船。
“殿下,請容我先去!”
“你去干嘛?讓幾個親衛跟著便是了,你留在天元號上,按照孤教給你使用六分儀的方法,給孤標出我們現在的方位。”
萬恒志一聽,苦著個臉。
“學去!”朱高煦繃著臉,看著萬恒志進了天元倉。
就在剛出海這幾天,朱高煦又算是干了一件大事兒。
臨上船時,他將寶船艦隊所有買辦,算手集中到了自己的天元倉,親自當講師,為這些人科普了一把阿拉伯數字。
不容置疑,漢字的計數方式有著自己的優點,于賬目計算來說,不會有多寫零而產生十倍之差的弊端。
但阿拉伯數字,卻是天生帶著一種好計算的優勢。
明人計算,本就以十進制,朱高煦也就僅僅介紹了加減乘除符號與數字,這些買辦、算手們就像是吃了興奮劑一般,結合算盤開始自顧自的研究起來。
而萬恒志與天策衛百戶,這次也被朱高煦叫了過來,參與了這場數字的變革。
至于目的……
朱高煦可不認為往后的天策衛就僅僅裝配火槍,火炮才是天策衛的終極目標。
即便,炮兵正規化這件事情離現在的朱高煦還有些年頭,但他依舊從普及計算知識這方面,開始影響著身邊的人。
至于海圖上的經緯度,這事兒可不是朱高煦借著后世的知識直接往海圖上寫的。
明承元,元承宋,兩代海貿發達其實早就促成了一次東、西方的文化交流,這個交流的頂點大約是在元朝。
蒙元除了當時最為核心的中原大地,與其交往最為密切的便是伊利汗國,也就是如今中東那一帶,伊利汗國可是向元朝貢獻了不少的人才。
中華大地本就重視天文,因為封建王朝建立之后,天文不僅關系到農耕,更關系到政權合法性,一大批頂級天文學家,比如熟知的唐朝李淳風、宋朝蘇頌、元朝郭守敬等人本就有著作在。
東西文化的認證之下,經緯之說并不新鮮,諸如天元倉內擺著的那顆元代木球。便是朱高煦從皇宮內庫中找來的東西,這顆地貌簡陋的地球儀上,注明著經緯度,可是讓朱高煦曾經嘖嘖稱奇一番。
“殿下!”
朱高煦快步從繩橋上走過,林耀南便湊上前來。
“孤的這艘博物號如何?”
“驚為天人!”這是林耀南發自內心的一聲稱贊,“我海商出海,在海船有限空間內,那是巴不得將貨物填滿。而殿下之艦隊,卻更是考慮到了受傷醫治、奇物收錄、牽星踏海……海商遠遠不能及也!”
這就是民間船隊與官辦船隊的區別了。
永樂帝與鄭和,幾乎將整個大明所有關于出海的頂尖人才都匯聚到了寶船艦隊之上。
受傷救治、奇物收集好理解,而這牽星踏海卻是有著說法。
寶船出海,海圖取自宋元,海圖之上,有星辰的標志,諸如北斗在何處,對照之下海船便確定著方向。
不過在六分儀出現后,牽星術往后也就只能算是相互印證了。
“看來你已經摸透了孤的這艘博物號,先去藥房看看!”朱高煦直沖著博物號船艙走去。
“殿下,涼茶!”玲瓏在朱高煦進入藥房左顧右盼之際,端來了一個瓷碗。
“都分分,孤還能一個人喝?”
獨樂不如眾樂,獨苦不如眾苦。
起源于晉朝,流行于兩廣民間的涼茶材料,可也被準備齊全的鄭和收集到了寶船藥房之中。
“你們啊,也別嫌苦,涼茶可是鄭副使留下的好東西。你們問問林把頭,他們海商出船,連水都是有著定量的,哪兒像咱們,專門有水船跟隨。”朱高煦將涼茶一飲而盡,朝著身后的眾人說道。
這是……同甘共苦之意?
林耀南作為曾經的林家二房,可能真是謹小慎微久了,他的腦子總是補出一些多余的東西。
“孤的醫官呢?怎么還不來?”朱高煦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