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沒有標準,在烏鴉的世界里,天鵝都是有罪的。
人這一生,眼睛可以近視,目光不能短淺。
在新中國剛剛建成的時候,錢學森同志開始爭取回歸祖國,他毅然放棄了國外優厚的物質生活,選擇為祖國服務,他成為了為新中國的成長做出無可估量貢獻的老一輩科學家團體中,影響最大、功勛最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
錢學森是新中國愛國留學歸國人員中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建設者,是新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民科學家: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火箭之王”、“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這就是錢學森的選擇。
魯迅先生剛開始之所以學醫,除了恨中醫耽誤了他的父親的病,便是想醫治自己的牙病。帶著國愿、家難、自我治療三重目的,魯迅到了日本仙臺醫學專門學校。兩年之后,魯迅忽然決定選擇寫作,從而放棄學醫,魯迅之所以棄醫學文,是因為感受到中國民眾的愚昧、麻木,使他深感醫學只能解救病人肉體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喚醒民眾的覺悟。
他覺得“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棄醫從文,這便是魯迅先生的選擇。
忠臣言:“決定一生的從不是能力,而是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