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8章 定都制儀

初都洛陽

我們都知道西漢帝國的首都是位于關(guān)中地區(qū)的長安城。然而劉邦在登基稱帝后,剛開始卻是把首都定在洛陽。

劉邦為什么要把都城定在洛陽呢?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

一、洛陽地區(qū)為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其歷史悠久、繁華富庶,夏、商、周三代都曾在這里建過都。尤其是到了東周平王東遷以后,洛陽就正式成為東周的首都。

二、洛陽地處中原腹地,為天下版圖的幾何中心(當時南方地區(qū)尚未得到完全開發(fā)),建都洛陽便于對全國各地實施管理。且洛陽位于黃河中下游,航運便利,方便天下各地向都城運送糧食、繳納貢賦。

三、劉邦及其手下功臣將領(lǐng)多為關(guān)東之人,尤其是江蘇人和河南人居多,建都洛陽離他們的家鄉(xiāng)比較近。

戍卒面君

勸說劉邦定都關(guān)中的人,名叫婁敬,后來被劉邦賜姓“劉”,所以也叫劉敬。

婁敬是齊國人,他作為戍卒被政府部門發(fā)往隴西戍守邊塞。路過洛陽時,他想要面見皇帝,打算當面陳說應建都關(guān)中,不宜在洛陽建都的原因。

可是皇帝是你一個戍卒說見就能見的嗎?好在他有一位姓虞的同鄉(xiāng)正在劉邦手下?lián)螌④姟渚催M城以后穿上自己的破羊皮襖,就去找到虞將軍,請他把自己引薦給劉邦。

“你就穿成這樣去見皇帝?我先帶你去買一件像樣的衣服,再幫你梳洗打扮一下,然后再帶你去見皇帝。”

“如果我原本穿的就是絲綢衣服,那我就穿著絲綢衣服覲見;如果我原本穿的就是粗布短衣,那我就穿著粗布短衣覲見,我是絕不會換衣服的!”

于是虞將軍進宮向劉邦稟報,劉邦召婁敬入見,并賞賜給他一桌食物。

從此處我們也可以看出,劉邦從來不會瞧不起出身低下的人,不會因為婁敬是戍卒就疏忽怠慢,這也是他能夠獲取人心、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

勸帝遷都

婁敬吃完飯后,劉邦就問他進宮的目的:“先生莫非有事情要指教朕?”

“陛下在洛陽建都,難道是想建立一個像周朝那樣興旺的國家嗎?”

“是啊。”

“陛下奪取天下的情況與周朝大不相同。周朝的先祖從堯舜時期開始,積德行善經(jīng)過了幾十代人的努力,仁德遍布于天下,各路諸侯誠心歸附,百姓爭相追隨。到了文王時期,周已經(jīng)成為了天下諸侯的領(lǐng)袖,所以姜太公等賢能人士才會從海濱趕來歸附。周武王討伐商紂王時,天下八百諸侯不約而同地趕到孟津會盟,大家都尊奉周武王為盟主。后來周王朝之所以要從鎬京遷都洛陽,就是為了讓周天子靠施行德政來換取民心,而不是憑借關(guān)中地形險阻。也就是說,只有積累德行的王朝才能在洛陽建都。”

“如今陛下從沛縣起兵,率領(lǐng)三千士卒,勇往直前再加上運氣好,所以才能平定三秦、打敗項羽。陛下打了大仗七十場、小仗四十場,使天下百姓血肉橫飛、暴尸荒野,陛下的江山完全是建立在白骨堆上的。在這種情況下竟然還想與周朝的成康盛世相比?”

“關(guān)中之地被群山環(huán)繞,臨近黃河,還有四方天險作為固守的屏障,就算有了危急情況,百萬大軍也可以很快地集結(jié)起來。況且那里的土地肥沃富饒,還有秦朝留下的基礎(chǔ)設(shè)施,本身就是一座天然的府庫。陛下在關(guān)中建都,即便東方地區(qū)發(fā)生戰(zhàn)亂,秦國原有的土地依然可以完全占有,憑借關(guān)中之地平定諸侯、遏制天下也會相對容易。”

“與別人搏斗,最重要的是扼住對方的咽喉,不能只是捶打他的背部。洛陽只是天下的腹背,而關(guān)中之地才是天下的咽喉!”

聽完婁敬的話,劉邦動了遷都的念頭卻又猶豫不決,于是他召集群臣商議。

群臣大都是關(guān)東之地的人,他們都說周王朝在洛陽建都統(tǒng)治天下數(shù)百年,而秦朝在關(guān)中建都只經(jīng)歷兩代就滅亡了。而且洛陽東有成皋,西有崤山、澠池,背靠黃河,面向伊水、洛水,其地勢險要,堅固易守,不如就在洛陽定都。

群臣的回答讓他更加猶豫不決了,于是他又去請教老師張良。

張良回答:“洛陽雖然堅固,但是其中心地區(qū)面積狹小,不過幾百里,且土地貧瘠,四面受敵,非用武之地。而關(guān)中地區(qū)東有崤山、函谷關(guān),西有隴山、蜀地,肥沃的土地綿延千里,南面有巴蜀之地的富饒,北面有適合畜牧的草場。憑借三面的險要地勢來防守,只需東方一面就可以控制諸侯。國家安定時可以通過黃河、渭河的漕運運送天下的糧食以供京師;如果有諸侯發(fā)動叛亂,則可順流而下,迅速出兵。關(guān)中之地才是真正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婁敬所說的是對的。”

劉邦一向?qū)埩佳月犛嫃模玫綇埩济鞔_表示進入關(guān)中建都更有利時,劉邦當天便下令動身前往關(guān)中定都。

于是劉邦賜婁敬姓劉,并任命他為郎中。

叔孫博士

定都的問題雖然解決了,可是此時大漢王朝正值開國之初,百廢待興,有諸多事項亟待解決。文武百官的各種職責稱號、朝廷的各項規(guī)章禮儀又應該如何制定呢?

幫助劉邦解決朝廷禮儀問題的人就是前文提到的稷嗣君叔孫通。

叔孫通是齊地薛縣(今山東省滕州市)人,秦朝時,他因為文學才能優(yōu)秀,又精通儒學,所以被秦始皇征召為待詔博士。所謂博士,指的是掌管國家書籍文典、通曉史事、作為朝廷顧問的一種官職。而待詔博士就是候補博士的意思。

后來山東地區(qū)爆發(fā)陳勝起義,使者把這件事情報告給朝廷。秦二世胡亥召集朝中的博士、儒生問道:“楚地的戍邊士卒正在攻打蘄縣、占領(lǐng)陳縣,各位對此有什么看法?”

有三十多位博士和儒生上前回答說:“他們私下傭兵聚眾攻城就是反叛,對于造反的人絕不能饒恕,請陛下火速發(fā)兵前往剿滅!”

可是胡亥是一個自以為是、好大喜功的人,他不相信自己剛登上帝位就會發(fā)生叛亂。聽了眾博士與儒生的話,胡亥勃然大怒,頓時變了臉色。

這時,叔孫通看到胡亥的臉色大變,走上前去說道:“諸位的話真是謬論!如今天下一統(tǒng),百姓安樂,上有英明的君主,下有完善的法令;各地官員恪盡職守,人們奉公守法,四面八方的人都前來歸附。如此清平盛世,哪里還有什么人膽敢造反呢!那些違抗命令的戍卒只不過是一群偷雞摸狗的盜賊罷了,又何足掛齒呢?地方郡守很快就能將他們抓捕歸案,沒有什么好擔心的!”

胡亥聽了以后非常高興,然后又遍問儒生。眾儒生有的說是反叛,有的說是盜賊。胡亥下令把那些說是反叛的儒生全部關(guān)進監(jiān)獄;對于那些說是盜賊的儒生則不予追究。

胡亥隨即賞賜給叔孫通布帛二十匹、衣服一套,并將他由候補博士任命為正式博士。

叔孫通從宮殿中出來,在返回館舍的路上,儒生們都紛紛指責他說:“你怎么那么喜歡拍馬屁呢?”

“我要是不拍馬屁,咱們大家還能有命活著出來嗎?”

我們可以看出,叔孫通是一個處事圓滑、善于變通,只追求自我成功而不過分在意名節(jié)的人。他日后的屢次跳槽及與弟子的關(guān)系也是由這樣的性格特點決定的。

他看出了天下大亂,秦朝即將滅亡的前兆,這個秦朝博士他也不打算干了?;氐金^舍以后,他立馬就收拾行李,當天夜里便逃離咸陽,回到家鄉(xiāng)薛縣去了。

此時薛縣已經(jīng)被項梁攻破,他也就投靠了項梁;后來項梁在定陶敗亡,他便轉(zhuǎn)而跟隨楚懷王熊心;等到熊心被項羽佯尊為義帝,并徙于長沙,他便留在彭城歸順了項羽;漢二年彭城之戰(zhàn),劉邦率領(lǐng)諸侯聯(lián)軍進入彭城,他又投降了劉邦。

叔孫通前后五易其主,是秦漢時期的“跳槽專業(yè)戶”。不過好在他歸順劉邦以后就再也沒換過。

劉邦一向都不喜歡儒生,他還經(jīng)常拿著儒生的帽子往里面撒尿。叔孫通原本身穿儒生的衣服,頭戴儒生的帽子,劉邦看到以后很討厭。于是他就剪短了自己的衣服,遵照楚地的風俗改變自己的裝束。

劉邦拜叔孫通為漢博士,賜號“稷嗣君”。跟隨他一起歸附漢國的儒生弟子有一百多人,但是叔孫通從來不向劉邦舉薦他們。這引起了弟子們的不滿,大家紛紛發(fā)牢騷:“我們追隨先生一起投靠漢王,就是希望能夠得到重用,可是先生卻從來不向漢王推薦我們!”

叔孫通聽到這些議論后,就對弟子們說:“目前楚漢相爭,戰(zhàn)場上箭鏃如雨,你們這些儒生難道能上戰(zhàn)場打仗嗎?請大家暫且等待機會,我是不會忘了大家的!”

制定朝儀

劉邦稱帝后,有一次舉行慶功宴會,群臣們都在朝堂上喝酒,西漢的開國功臣們大都來自社會底層,他們不分上下長幼胡亂地坐在一起,相互爭功。有的人喝醉了以后就胡亂喊叫,甚至還有人拔劍擊柱。朝堂上一片混亂,劉邦對此深感頭疼。

劉邦讓叔孫通趕快制定朝廷禮儀,但是他本身就是個從社會底層爬上來的粗人,如果禮儀太過繁瑣他恐怕自己也學不會。于是劉邦打算將秦朝繁瑣嚴苛的禮儀制度全部廢除,力求簡潔實用。

劉邦對叔孫通要求說:“你制定的禮儀一定要容易學習,估計我能夠?qū)W會再去施行演練?!?

于是叔孫通奉命前往魯?shù)卣髡偃嗝迳?,一同來到長安,以及自己的弟子一百多人一同在郊外演練禮儀。

他們搭起露臺,豎起茅草,拉起繩索,在郊外演練了一個多月,終于把流程練好。于是劉邦命令群臣照著練習,準備在十月的朝會中使用。

長樂宮建成,劉邦要在此舉行盛大的朝會,各諸侯及群臣都要來參加。天亮前,司儀引導著群臣依次走進殿門,群臣按照官位的高低,分文武兩班站立。朝堂上排列著戰(zhàn)車與各種兵器,侍衛(wèi)官與儀仗隊昂首挺胸,手執(zhí)禮樂之器。大家都莊嚴肅穆,等到劉邦出來時,群臣則一起高呼萬歲。

宴會開始,群臣按照級別高低依次起立向劉邦敬酒,整個過程中沒有人敢喧嘩失禮。劉邦坐在宮殿的龍椅上,威嚴赫赫地俯視著他的群臣,頓感風光無限。

朝會結(jié)束后,劉邦說出了一句在歷史上非常有名的話:“我直到今天才知道做皇帝的尊貴??!”(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

當年劉邦在咸陽城服徭役時曾看到過秦始皇出巡時的盛大場面,曾發(fā)出過“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的感慨,如今他終于實現(xiàn)了這個愿望!

于是劉邦任命叔孫通為太常,并賜給他五百金。太常負責掌管朝廷宗廟禮儀,兼管全國文化教育,統(tǒng)轄太學與博士,位列漢朝九卿之首,地位十分崇高。

這時,叔孫通想趁機推薦自己的弟子,就對劉邦說:“臣的那些弟子已經(jīng)跟隨臣很久了,之前他們又共同和臣演練禮儀,希望陛下能提拔他們一下。”

于是劉邦把那一百多個儒生弟子全部封為郎官。叔孫通出宮以后,又把劉邦賞賜的五百金全部賞給弟子。眾弟子高興地說:“叔孫先生真是一位圣人啊!”

叔孫通為漢朝制定的朝儀簡明易行而又不失威嚴,適應了漢朝統(tǒng)治者加強皇權(quán)的需要,太史公司馬遷稱贊他能夠因時而變,為大義而不拘小節(jié),并尊其為“漢家儒宗”。(叔孫通希世度務,制禮進退,與時變化,卒為漢家儒宗。)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泉市| 精河县| 沂南县| 周至县| 辽宁省| 黎川县| 乐安县| 大余县| 临湘市| 奉新县| 五华县| 东海县| 奇台县| 邵阳市| 兴化市| 紫云| 平塘县| 广平县| 武川县| 乌兰县| 东乌珠穆沁旗| 马公市| 德清县| 安阳市| 海口市| 白玉县| 湄潭县| 广南县| 宁远县| 沁水县| 桓台县| 定边县| 通城县| 威海市| 横峰县| 连城县| 鄯善县| 修文县| 洪洞县| 南澳县| 古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