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計成
- 瑯琊榜之靖王妃
- 愛王凱的宋仁宗
- 4553字
- 2022-01-22 10:57:12
祁王的圣賢,蕭府的威望,這使梁帝對二人心生忌憚。懸鏡司首尊夏江為保權勢,與駙馬謝玉密謀陷害祁王與蕭澄。此時的北境戰事焦灼,大渝主力南下意圖突破大梁北境防線,蕭澄不得不向朝廷請求支援。梁帝命謝玉從東境調二十萬兵馬支援北境,謝玉的出發也意味著計劃的開始。謝玉到達北境后,先是伏殺前鋒大將聶鋒,并仿冒聶鋒筆記寫了份蕭澄謀逆的書信。梁帝看到信后,命夏江將祁王關入獄中,謝玉誅殺赤焰軍。梅嶺一瞬間成為了尸山血海的人間烈獄。
金陵城內,祁王在獄中自盡,宸妃一條白綾自縊,蕭澄之妻晉陽長公主自刎于蕭府。凡是為祁王與蕭澄求情者,皆被賜死,金陵城內一片死寂。而這一切都刺激著蘊儀的神經,她不信祁王哥哥和父兄會謀逆。親人的死,使得蘊儀難產。太皇太后宮中,一片慌亂。太皇太后、梁帝、皇后都在等到著蘊儀能夠平安產生,作為醫女的靜嬪在室內照顧蘊儀。疼痛且力盡的蘊儀眼中閃過一個一個熟悉的人,口中也念念有詞。太醫到偏殿向三人回稟蘊儀情況,說蘊儀情況不妙,看著被端出的一盆盆血水,太皇太后急匆匆的進去看這個自己疼愛的曾孫女。梁帝即使恨蕭澄,但他還是愛這個侄女及兒媳和她腹中的孩子,下令一定要保母子平安。室內,太皇太后來到床邊緊握著蘊儀的手,輕喚著蘊儀,“蘊兒,蘊兒,要堅持住,千萬不要睡”,蘊儀在朦朧中聽到有人叫自己,緩緩睜開眼,看著太皇太后、靜嬪,“蘊兒,快了,再用點力,孩子就出來了”,靜嬪安慰到。蘊儀咬著牙拼盡全力,終于生了,聽著孩子的啼哭,所有人懸著的心也放下來了。太監急忙向梁帝報喜,“皇上,是個男孩”,梁帝大喜,“賞”。而此時的蘊儀對著為皇帝也是心寒,她已不希望自己留在宮中,看向靜嬪,“母親,你幫我去看看孩子,讓太奶奶陪著我”,靜嬪點頭、行禮退了下去。握著太皇太后的手,淚泣到“太奶奶,我不想呆在這了,我想離開,想把孩子托付給你”,“孩子,你與景琰情深,你可想過景琰回來將如何?”“太奶奶,我不僅僅是景琰哥哥的妻子,我更是赤焰軍的將領,有屬于我的責任”,“好,既然你心意已決,太奶奶幫你”。太皇太后命人安排一切,讓蘊儀離開。當梁帝還沉浸在喜悅中使,傳來了靖王妃因血崩離世的消息。靜嬪聽到后,也是一驚,她離開時,蘊儀的狀況還好,怎么就……梁帝看著懷中的孩子,下令厚葬靖王妃,并為孩子取名為澤。而皇后則認為蘊儀是蕭澄之女,不應厚葬,卻被梁帝呵斥。太皇太后向梁帝提議由自己扶養孩子,也好給自己做個伴,梁帝思慮后,同意太皇太后提議蘊儀雖然活著,也離開金陵,浪跡江湖。謝玉因赤焰一案被封為一品軍侯,夏江也保住了自己的地位,自此大梁再無祁王與蕭府。
半年后,靖王蕭景琰回到金陵,看到發生的一切。怒氣沖沖的質問梁帝,而梁帝也是呵斥他,并讓他去邊境駐防。五日后,宮里傳來消息,所有有意選妃的適齡女子入宮面見靜貴妃。
臨行前,蕭澄看了看精心打扮過的孫女,“蘊儀,不要緊張,靜貴妃娘娘人很和善,不會為難你,再說,我的孫女這么賢良淑德,怎么會選不上。”
蕭蘊儀松開了緊握著的手帕,握住了爺爺的手,“爺爺,我會好好表現的。”
進宮后,蕭蘊儀和嬤嬤被帶到了芷蘿宮偏殿等候召見,靜貴妃素來喜歡清靜,可今日這偏殿卻坐滿了各家的小姐,好似全金陵城里的適齡女子全都在這個小屋子里,柳如月心里難免有些忐忑,她雖長的不賴,可也不是傾國傾城之姿,也不知靜貴妃娘娘喜歡什么樣的兒媳婦啊?正想著,就聽到太監傳喚中書令蕭大人家小姐請去正殿。
蕭蘊儀整理了下衣襟,和嬤嬤一同進了正殿。
靜貴妃娘娘坐在主位,看到她,微微一笑,道“這便是中書令蕭大人的孫女吧,果然是賢良淑德,有大家風范。”蕭蘊儀忙行禮,“謝娘娘夸獎。”
之后,蕭蘊儀不記得自己與靜貴妃娘娘到底說了些什么,只記得她夸自己是會體貼人的姑娘,還問了她會做什么點心,她甚至忘了自己是怎么走出正殿的。
天色已經暗了,有些看不清路,嬤嬤扶著她剛轉過了一個長廊,便看到一名男子坐在芷蘿宮外的花壇上獨飲,雖看不清那人面容,但是那個背影那么蕭索寂寞,蕭蘊儀隔著小路經過時,不經意看到了那人的側臉,卻是靖王殿下,她雖吃驚于在這里看到靖王,但同時心里卻苦澀了起來,靖王殿下這樣孤獨,必定是有太多心事,背負了太多的擔子,若是,若是自己選上了靖王妃,能否為他分擔一些。
“小姐,小心前面的石階。”嬤嬤輕聲提醒道。
蕭蘊儀不禁回神,走了幾步卻又回頭看了看那個孤寂的身影,不禁體會到了爺爺說的高處不勝寒,位子越高,人越孤獨。她心里暗暗下了決定,若此番選妃選中了,她以后一定陪著靖王殿下,最少讓他知道,他不是一個人。之后的日子,蕭蘊儀再也沒有見過靖王殿下了,靖王一直忙于公事,而她一直忙于籌備嫁妝,依照禮制,大婚前,男女雙方是不得見面的。她只能把對靖王的思念在放在心里,專心繡著自己的嫁衣,想把愛戀繡進一針一線中,想把自己這一生唯一的嫁衣做成最美的樣子,想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給最愛的男子,嗬,那個男子啊,那么剛毅那么堅強。他現在做的事情那么艱難,難以想象失敗的后果,可不論結果怎樣,我都會陪他左右,走過這漫長歲月。
依禮制,喪期內太子和太子妃需在百日后才可同房,今天的婚禮也不過是形式罷了。
蕭景琰感覺今日似乎有些醉了,本就滿腹心事,酒不醉人人自醉。站在新房門口,被一陣輕風吹的清醒了些,看著門上貼著的大紅喜字,眼睛有些刺痛感,今日是大婚之日啊,房內坐著的是他的妻,是以后要陪他共度一生的人。
輕輕推開房門,見蕭蘊儀一身大紅喜服,蓋著喜帕端坐在床頭。喜娘在一旁端著喜秤,出聲提醒道,“太子殿下,該挑開喜帕了。”
蕭景琰點了點頭,接過了喜秤,常年持槍挽箭的手卻有一絲絲輕顫,挑起了喜帕,他有一瞬間看的驚呆了,眼前的女子,美得不可方物,在喜燭柔和的光線下更顯嬌俏動人。
蕭蘊儀被太子殿下的目光盯得有些許的害羞,正局促不安時,喜娘提醒道,“太子殿下,太子妃,該喝交杯酒了。”
蕭景琰取了兩杯酒,坐在蕭蘊儀身邊,將一杯酒遞給她,兩人一起飲了這杯喜酒。
之后蕭景琰摒退了所有人,只有他們倆人在新房中。兩人誰都沒開口,新房此時靜的
蕭蘊儀此時說不出來的緊張,這是她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和太子殿下坐在一起,并且房中只有他們二人,她的臉好燙,心跳的好快,呼吸也有些急促,她有些不由自主的攥著身上的喜服,不敢看身邊的太子殿下。
蕭景琰倒是淡定自如,先開了口,“今日,儀式繁瑣,辛苦太子妃了。”
蕭蘊儀連忙開口,語氣都急了一些,“太子殿下,蘊儀不辛苦,能嫁給太子殿下,已經是蘊儀莫大的福分了。”說罷,又起身給太子行了個禮。
蕭景琰疑惑,“太子妃這是作何?”
蕭蘊儀站起身,望向太子,摘下了頭上的那支簪子,“當日收到這個簪子,卻并沒有機會親自謝過太子殿下。”
蕭景琰看著她,語重心長的開口,“你我既是夫妻了,就不必這樣客氣了,我武人出身,不懂得怎樣和女子相處,也希望你多擔待。”
蕭蘊儀一直以為太子殿下是個沉默寡言的人,沒想到卻對自己說了這么多話,心里暖暖的,“是,太子殿下。”
蕭景琰隨即起身,對蕭蘊儀說,“時候不早了,太子妃早些休息吧,我先回正殿了。”
說罷,轉身就離開,蕭蘊儀忙叫住了他,“太子殿下,”蕭景琰回頭,“太子妃還有什么事嗎?”
蕭蘊儀有些心疼的開口,“想必太子殿下今日飲了不少酒吧,臣妾給殿下準備了醒酒茶,送去了正殿,請殿下飲后在睡,會舒爽些。”
蕭景琰有些感動,“謝過太子妃了,你也早些休息吧。”說罷離開了新房。
蕭蘊儀的目光一直追隨著蕭景琰的身影,知道消失在視線中。靜貴妃提到了許多景琰年少時的趣事,比如因太傅身體不適,取消了講習,他卻坐在學堂枯等了一上午,比如每次景琰在小殊闖禍后,都替他背黑鍋,卻毫無怨言,比如每次給景琰做好的點心,他都在一盞茶內全都吃掉。靜貴妃甚至沒有避諱的講起景琰對皇長兄的崇拜,與小殊霓凰的情誼,又提及因不愛喝茶卻能喝水而被小殊霓凰取笑,因此還被取了水牛這個外號,。
蕭蘊儀被靜貴妃的講述逗的輕聲低笑,想不到太子殿下在小時候就這樣的耿直,卻也好奇被稱作小殊的那個人,莫不是當年的,赤焰少帥,林殊嗎?可是現在赤焰一案是不可提及的忌諱。但是仿佛多知道一些信息,就離太子殿下近一些,思索片刻,還是開了口,“母妃,蘊儀有個疑問,不知當說不當說。”
“我們是一家人,有什么你說便是。”
蕭蘊儀看著靜貴妃,小心翼翼的開口,“母妃,您說的小殊可是當年的少帥,林殊?”
靜貴妃看著她,“蘊儀,我既向你提到了小殊,也沒想瞞你這件事,來坐到我近前,我細細說與你聽。”說著拍了拍自己身旁的位子,蕭蘊儀起身坐到她跟前,“母妃,您請說。”
靜貴妃語重心長的開口,“景琰和小殊從小一起長大,不是親兄弟勝過親兄弟,他們一起練武,一起騎馬射箭,一起上戰場,還約定以后一起成親,你知道景琰一直很羨慕小殊和霓凰的感情,直到赤焰舊案的發生,那時你還小,想必不懂這件事的厲害關系,但是林帥,小殊和赤焰所有人身上的罪名都是莫須有的,或許你可能不信,洗刷赤焰眾人的冤屈是景琰一直的心愿,也是他現在正在做的事情,此事兇險,本不該告訴你,可我們是一家人了,不應隱瞞,景琰可能因為忙于此事或其他公事不能時常陪伴你,也希望你多多諒解他。”
蕭蘊儀內心很不平靜,波動起伏,原來太子殿下一直背負著如此艱巨的任務,走在一條孤獨兇險又不被理解的路上,難怪他臉上鮮少有笑容,難怪他一直壓力重重,對太子殿下的心疼難以抑制,“母妃,這件事我聽爺爺說過一些,您放心,無論太子殿下做什么事情,蕭府永遠站在他身后,蘊儀也會一直支持他,體諒他,伴他左右,處理好東宮各種事宜,決不讓太子殿下分心。”
靜貴妃看著自己的兒媳婦,如此聰慧賢良,看似柔弱,實則堅強,以后她定會是景琰的賢內助,自己也可以放心了。
蕭景琰自婚后并未輕松半分,反而更加忙碌,推翻舊案已經提上了日程,他忙的焦頭爛額,心力憔悴,很晚才能入睡,每日飲食也只匆匆對付一下,但每晚自己桌案上都有一杯百合蓮子羹,淡淡的散發著香氣,如果不是太子妃每日送來各式點心,提醒著他,忙到無法分身的太子殿下似乎已經忘了自己已經結婚了這個事實,拿起這白瓷釉的杯子,一股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粗略算起來他已連續五日不曾見到太子妃了。
“夜已深了,殿下您該歇息了。”東宮服侍太子的李公公道。
“太子妃可睡下了?”蕭景琰閉了閉眼。
“回太子殿下,太子妃還未入睡,想來是在等太子殿下入睡后,方能睡下。”李公公答道。
蕭景琰疑惑的開口,“太子妃一直都等到本宮睡下,才肯睡下嗎?”
“是,太子妃說她不能為您分憂,但至少可以用她的方式陪伴您。”李公公語氣里有對這位太子妃的贊許。
蕭景琰心里十分震驚,隨即揮了揮手,“你先下去吧,我去看看太子妃。”
“是。”
蕭景琰獨自走在去往東宮后殿的路上,雖是夏日,晚間也有些許涼意,緊了緊衣裳,行至殿前,他抬頭便能看到后殿亮起的柔和的燈光,一點一點照亮了他的心。蕭景琰并未讓人稟告,因此當他出現在內室是,蕭蘊儀大驚,忙放下手里的經書,給太子殿下行禮,“參見太子殿下,殿下怎么這個時辰來后殿了?”說著又命人準備了安神湯。
蕭景琰看著未施粉黛,垂下長發的蕭蘊儀,覺得她甚是好看,忍不住想逗逗她,“太子妃這是不歡迎本宮嗎?”說完,作勢要走。
蕭蘊儀一急,伸手抓住了蕭景琰衣袖的一角,忙開口,“殿下,臣妾不是這個意思,臣妾只是沒想到……”
蕭景琰回身,笑了一笑,拉住她的手,“逗你的,來,坐下說話。”說完,便拉著蕭蘊儀一同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