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有所求
- 明朝大秀才
- 天庭小吏
- 2097字
- 2022-02-05 18:11:00
送走張妙手之后,謝紅芳才鼓著膽子開口問道:“堂哥,我聽人說那張妙手出診至少五兩銀子,這錢……”
謝安已經送了他們那么多的銀子,謝紅芳怎么好再讓謝安幫他們付診金。
“張妙手是我的好友,這次不收診金。”謝安向謝紅芳撒了個善意的謊。
如果讓她知道這一次出診加上診金要付三十兩的話,謝安相信自己的這個堂妹肯定會嚇傻的。
“原來如此,這次真的是多虧堂哥能請到張妙手前來,否則的話相公這手可就保不住了。”一想起張妙手剛剛的那些話,謝紅芳到現在還是心有余悸。
“把他找去干活的是我,既然出了事我自然是要負責到底的,堂妹且放寬心,那些錢你們收下讓妹夫好好調理身體,明日我在過來看他。”
當謝安一提起錢的時候,謝紅芳突然想起他走之前交給自己的那個包袱,那里面不多不少可是足足裝了有五十兩銀子。
謝紅芳和方引已經商量過不能拿謝安這么多錢,所以她趕緊把包袱取過來想要把錢還給謝安。
“堂哥,這錢我們不能拿,您之前給我們的銀子就已經很足夠了,做人不能太貪心。”
看著謝紅芳遞過來的包袱,謝安并沒有去接過來,而是看著對方微笑道:“這錢不是我出的,是那干活的老板給的,你不要難道要讓我還回去嗎?”
謝紅芳并不知道實情,但方引卻很清楚根本就沒有什么老板,這錢百分百是謝安自掏腰包的。
如果收下這筆巨款的話,方引實在是于心難安。
“堂哥,這錢你還是拿回去吧。”方引也在旁邊勸道。
謝安朝方引搖了搖頭:“既然我是長輩就該聽我的,此事無需再提,家里還有點事,等明天再過來看你。”
說完之后謝安就向方引他們告辭。
方引一看謝安的態度如此的堅定,他也不好說什么,只好讓謝紅芳把銀子收下。
離開方引家之后,謝安回到了自己的家。
無事可做的他把家里的書都拿出來,然后仔細都看過一遍。
距離院試還有整整一年的時間,自己總不能每天就待在家里,這些書看過之后都已經印在了自己的腦子里,沒必要再看第二回。
在他看來,自己之前連續八年應試不第,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只知道把自己關在家里看書,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能考上童生已屬祖墳冒青煙,想用這種辦法再通過院試的話,那真的就是機會渺茫了。
縣學自己是進不去的,所以只能想辦法另尋其他的途徑。
拜訪名士拜入其門下倒是一條捷徑,但說來簡單做起難。
假如自己現在只有十五歲才剛剛考上童生的話,那拜入名師的門下自然不是什么難事。
但自己已經二十有三,連續八年應試不第,在那些人看來自己恐怕應該被劃分到資質愚鈍的行列,自然不會有興趣收自己為徒。
要不是陰差陽錯得了這過目不忘的本領,謝安還真沒有信心能夠走這條科舉之路。
思來想去,謝安還是決定找一位大儒拜入其門下,但在他的印象里麻城縣附近好像也沒什么大儒。
縣學林明林教諭倒是遠近聞名的大儒,他還有個舉人的功名在身,但縣學自己是進不去的,如果貿然上門拜訪的話恐會遭對方不喜。
思來想去,謝安也想不出什么太好的辦法,只能準備明天到麻城縣尋訪一番之后再做定奪。
第二天,起了個大早的謝安正打算騎騾進城去尋訪名師。
但他還沒出村口就被人從后面給叫住了。
“謝安且慢走。”
聽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謝安回頭一看,發現是四叔謝俊禮。
“四叔。”謝安立刻翻身下騾,然后朝謝俊禮拱手問好。
幾天不見,謝俊禮再見謝安的時候總感覺他好像和以前大不相同。
但至于是哪里不同謝俊禮也說不出來,只覺得謝安不像以前那樣不愛說話,而且看起來也比以前精神了不少,難道這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雖然謝安和鄭家的事情還沒有傳出什么消息,但謝俊禮相信謝安成為鄭家的女婿那只是遲早的事情。
即便他以后考不上秀才,但以鄭家的財力,相信自己這個侄子以后肯定是衣食無憂。
看看他再想想自己,謝俊禮只能是一聲嘆息。
“二叔公請你過去。”謝俊禮本來是要到謝安的家里去找他,恰好在路上遇到。
謝安一聽到二叔公又要找自己過去,他的眉頭就忍不住一下子皺了起來。
謝俊禮一看謝安的樣子就知道他對二叔公有怨。
“謝安,二叔公不管怎么說也是我們的長輩,你可不能對他無禮,這可是不孝知道嗎?”
在這個年代不孝可是大錯,常言道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但前面兩個不孝也不是什么小事。
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此乃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此為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謝安點了點頭道:“四叔放心,謝安自然曉得。”
謝俊禮一看謝安答應下來,他這才松了口氣。
帶著謝安來到了二叔公的家中,一進門謝安就看到二叔公端坐在主位上。
“侄孫謝安拜見二叔公。”謝安上前向二叔公做了一個長揖。
“嗯,坐吧。”他一看謝安的態度還算端正,而且并沒有什么不滿的樣子,二叔公這才松了口氣。
雖然謝安還沒有考上秀才,但他現在就已經是今非昔比了。
等他到時候成了鄭家的女婿,自然是要進城去過大富大貴的生活。
但二叔公還是希望謝安富貴之后能多幫幫東河村的族親,具體點說就是希望謝安幫忙解決一下村里勞動力過剩的情況。
此時東河村的男子大多都是以務農為主,少數幾個人有本事能到城里混飯吃,就像謝俊毅那樣。
如果謝安多安排點人到城里賺錢的話,對東河村來說自然是一件喜事。
一開始二叔公還擔心謝安對自己有怨不愿意幫這個忙,他也拉不下臉去求對方辦這個事。
再怎么說他也是謝安的長輩,哪有一個長輩去求小輩辦事的。
所以今天把謝安叫來就是想先探探他的口風,看看他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