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靈演義
60
上回說到,陳友定退到最后的建陽城內,徐、常、李三將順利完成包圍,重兵將建陽城圍個滴水不進,妖道汪秋來建陽城幫助陳友定。汪秋、劉莽、清源、耀日四人在陣前一陣互斗,最終汪秋技遜一籌,死于陣前,劉莽移形換影,打得清源、耀日二人只有招架之工,沒有還手之力。
清源見如此再斗下去,恐怕會有性命危險,不能再這樣被動,喝一聲:“讓你也見識下我的法寶。”說完拋出水晶手鏈。
劉莽只見清源手上亮光一閃,一物飛出。劉莽雖是一驚,腳下運步急飛,真是踏沙無痕,劉莽以為自己可以躲開清源手上的法寶,但還是棋輸一招,雙手還是被扣住。
劉莽雙手一被扣住,雙棍隨即落地,劉莽大驚失色,依然運步快行,逃回到陣營里去。
耀日見劉莽逃走,著急問到:“清源,你的手鏈沒有捉到敵將,反而被他帶走了。”
清源一笑說到:“我的法器哪里是想逃就逃得了嗎,我這法器,除了會扣住雙手之外,還有兩個咒,一是可以扣緊雙手,讓對方疼痛難忍;二是返回的咒語,我只要兩這兩個咒,看他不乖乖回來。”說罷就在戰場上,念起咒語。
劉莽好不容易逃回陣內,突然之間手鏈收緊,頓時將雙手勒出深深的印痕,劉莽痛得豆大的汗珠頓時順著額頭往下流。
陳友定看到劉莽痛苦難當,急問到:“敵將法寶厲害,應該如何解除。”
劉莽咬牙說到:“每人的法術,都有各自的咒語,除了本人,或者法術比對高出很多,才可以解這樣的咒語,現在要么我去投降,要么只能斬斷雙手。”
陳友定一聽,想也沒想,一劍揮出,劉莽雙手掉落地上,劉莽一聲慘叫,暈死過去。
清源看到對面一切,知道劉莽已經成了廢物,于是念咒收回水晶手鏈。
陳友定看看自己身邊,除了賈俊疇幾員副將之外,實在是沒有能打之人了,心里殺氣沖天真實在是沒有辦法,剛要收兵回城,身邊龐元說到:“主公,我原來在崇安城做將領,現在崇安石將軍己死,我本應該也死于崇安城,天可憐我,讓我多活了幾個月時間,現在我請求上陣一戰,只為一死。”
陳友定知道龐元上陣只是求死,根本沒有勝的希望,點了點頭,自己徑直往城里走去,根本不管龐元如何上陣殺敵。
龐元也看出陳友定對自己不報任何希望,但此時心里只求一死,也我所謂了,拍馬上到陣前大叫到:“我是崇安城將領龐元,現在崇安城已經被李文忠擊敗,我要與李文忠單打獨斗。”
李文忠見一員沒聽說過的副將來挑戰自己,如果上陣,贏了也沒意思,如果不上陣,對方當著三軍的面挑戰自己,不上又不行,于是拍馬慢慢踱步來到陣前說到:“你家崇安主將都己陣亡,你一員副將,如何現在還來陣前尋死呢?”
龐元大怒到:“我已經無牽無掛,只求不死而己。”
李文忠看到龐元現在獨自一人面對著自己陣營的千軍萬馬,突然有一絲憐憫,又看到對面陣營前還有昏厥在地的劉莽,于是說到:“你走吧,我不想殺你,你回頭去把劉莽將軍扶到馬上,二人離開建陽城,去過普通百姓的日子吧。”
龐元回頭看看倒地不起的劉莽將軍,心情甚是悲涼,雖然仇人就在眼前,但龐元自己心里也清楚,憑自己的本領根本不可能贏得李文忠,滿心悲恨的將手上利刃狠狠的往地上一戳,勒馬回頭,扶上倒地的劉莽,也不再回到建陽城,二人共騎一馬離開戰場。
龐元將劉莽載到劉莽以前修行的山上,找到師父,治好劉莽的傷。劉莽后來不再下山,潛行修行,煉成通人,到萬歷年間的朝鮮之役時,還曾幫助李如松破敵,此是后話,這里不提。
陳友定回去城內,看到城內將領基本戰死,士兵也逃跑很多,糧草已經燒光,軍械所剩無幾。此時的陳友定已經神智不清,嘴里咿咿呀呀不知道說些什么,軍師王翰看到陳友定這個樣子,也是非常的痛心,他突然想到一人,于是對陳友定說到:“主公,現在我們可以全力殺一條血路,沖到福州城外,找船入海,以途將來。”
陳友定說到:“現在建陽城已經全面包圍,將領也沒有了,如果沖得出去。”
王翰說到:“建陽城內不是有一員‘福建第一癡將’蕭院在嗎,如果單論力氣,就是熊天瑞將軍也比不過他啊,只不過此人頭腦不太好使,所以不能重用,現在何不將此人喚來,讓他沖出一條血路,我們緊跟出城。”
陳友定想想也是個辦法,說是吩咐蕭院來殿。蕭院是個身高九尺,體重三百斤的大漢,鼻孔朝天,滿臉胡渣,粗看一眼準以為是黑熊精轉世。蕭院進到殿上,不等陳友定開口就先說到:“現在建陽城啥也沒有了,我已經兩天沒有吃飽了,我認為現在應該開城門投降,城外喊話的人都說了,只要投降,管吃管飽。”
陳友定本想叫蕭院來當敢死隊沖鋒的,想不到蕭院上來就叫開城投降,頓時氣不打不處來,厲聲叫到:“給我砍死這個酒囊飯袋,快快動手。”
殿下頓時沖出一列親兵,上來就要砍死蕭院。蕭院沒想到陳友定翻臉這么快,并且自己確實已經兩天沒有吃飽喝足了,但是對于這些親兵來說,還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蕭院手上雖無兵器,雙手就能與親兵對斗,雙方打斗了好了陣,六七個親兵被直接打死,蕭院也被砍得渾身是傷,倒地不起。
最終,蕭院沒有死在敵將手上,確死在了陳友定手上。
陳友定叫親兵把蕭院尸體拖到殿外,剛要說話,就聽城外三聲炮響,城外殺聲振天,知道是徐達領兵全力攻城了。
此時陳友定眼里流出淺淺的綠煙,對所剩無幾的將領說到:“我受大元皇帝恩惠,不可能向金陵投降,現在到我以身殉國的時候。”說完走下大殿,去到自己住處,吞下毒藥自殺。
王翰看到主公如此,也一死殉主公。建陽城副將賈俊疇見到陳友定離開大殿,于是打開城門,開城投降。
胡恢因為報仇心切,第一個沖進城池,殺進大殿,看到倒在地上的陳友定,一看竟然還沒死去,馬上強行灌水,將陳友定救活回來。
等陳友定蘇醒過來之后,發現自己未死,又大罵不絕,徐達命人將陳友定裝上牢車,押往金陵。
朱元璋見到陳友定,將陳友定大罵一通。陳友定終于看到朱元璋,扭曲的靈魂又反應強烈,眼里綠煙直冒,厲聲叫罵不止。
朱元璋看到綠煙,突然想到什么,當即對護送陳友定牢車的胡恢說到:“剛才我看到陳友定眼里冒綠煙,想到張士誠在臨死之前,軍士報告也有這個情況;陳友諒死之前,后來投降過來的將士也曾說過這情況;而且我之前親自帶隊出征時,也看到這樣眼里有煙的情況,后來知道是被妖道扭曲的靈魂。這個陳友定,對你有殺父之仇,我一定把他交給你。但是你先馬上回到福建,轉告徐達、常遇春二人,天下不能二主,現在叫二人不要回師,二人可在福建修整,之后南向去勸方國珍歸降于我。而且千萬要記住,方國珍如果眼里也有煙氣出現,一定要先行控制住他,叫清源解除他身上的邪念。方國珍也算是一代梟雄,如果可以歸降,將來還要他共守江山。”
胡恢當即令命離開,派親信馬不停蹄趕往福建傳達主公意思,自己剛押著陳友定到父親靈位前,正要下手,突然遠處有人大叫到:“刀下留人,我愿代父領死。”
胡恢回頭一看,來者正是陳友定的兒子陳海。當初陳海從浦城離開,想只身前往福州海邊,找自家的海上水軍,可惜自己千辛萬苦來到福州海邊,當地百姓有人認出陳海,當地百姓想起陳友定家庭在福建平時干的壞事,紛紛舉起木槳,魚叉來打陳海,嚇得陳海沒命的逃跑。
最后陳海沒有找到水軍,也沒有人來幫忙,最后聽到父親服毒自殺未果,被押赴金陵城,要被胡琛的兒子胡恢活剮,自己就跑到了金陵城。
胡恢看到陳海來替父親死,心里想到自己父親的殘死,也淚流滿面,但還是咬牙說到:“殺父之仇不能不報,你可以現在離開,我就當沒有見過你。”
陳海見胡恢不同意自己替父親死,對陳友定說到:“父親,孩兒無能,現在唯有一死,陪您一起上路。”說完手上抽出佩劍,橫刀自刎。
胡恢命士兵將陳海尸體就地掩埋,然后將陳友定綁起來,一刀刀剮了祭奠父親。
徐達、常遇春二人在福建收到金陵傳來的消息,于是整頓兵馬,一月之后,幾十萬軍隊北上,要掃除江南最后一個農民起義軍領袖。
方國珍是浙江黃巖人(今浙江路橋),販私鹽出生,因身強力壯,身體黝黑,練得一身好武藝,后來元朝昏庸,中原到處農民起義,方國珍也憑著手上一條鍍金鋼槍,殺出一片天地,在浙江形成了自己的地方力量,成了地方割據勢力。
方國珍聽說徐、常、李三人領兵打敗陳友定,并沒有搬師回到金陵,卻領兵進入浙江,直逼自己的地盤,氣得兩眼發綠,怪聲直罵到:“好你個癩痢頭禿和尚,我還沒有去滅你,你卻派兵先來送死。”
殿下走出一員少年將軍,正是方國珍的兒子方明善,別看方明善才十六歲,卻是少年英雄,勇不可擋,他出了陣列,對方國珍說到:“父帥莫怕,徐、常二人雖是天下名將,但我們也不會怕于他。我愿領兵一支,先殺他個措手不及。”
軍師劉仁本站出來說到:“少帥切不可大意,那徐達、常遇春二將已經連續打敗了陳友諒、張士誠、陳友定,手下戰將如云,甲胄如山,少帥如果要去主動出擊,真的是異常兇險。”
方國珍怒到:“軍師怎么戰還沒打,就把對方說得這么厲害,我不是揚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嘛,我看明善的計策很好,趁他立足未穩,先給他立立威。”
劉仁本見主公發話,不好再說。方明善說到:“現在徐達、常遇春二人領兵從福建進入浙江,首先就會攻打我們的慶元城(今浙江麗水慶元縣),我想趁他們剛到城下,先去放把火,燒他一把,如果可以趁亂再殺一陣,那是更好。”
話音剛落,殿上走出一員大將說到:“我同意少帥的計策,應該主動出擊,只是我希望我可以替少帥去慶元城,一是因為我與慶元城守將童金環是多年老友,彼此配合默契;二是少帥目前在溫州城內,還要防止金陵方面突然派一只軍隊突然南下,從杭州城打過來。”
方明善一聽覺得有理,說到:“王鎮國將軍講的有道理,那你現在就領五千兵馬,火速趕往慶元城。”
王鎮國得令領兵前往慶元城。
慶元城守將童金環是員六十開外的老將,當聽說徐常二人領從朝慶元城而來,就將自己的子女召集到面前說到:“我恐怕是要為慶元城而死了,你們趁現在就離開慶元城,從海上出發,一路南下到兩廣,多帶金銀細軟,過普通人的生活。”
兒子還想說幾句,童金環根本不給兒子說話的機會,抽出佩劍說到:“朱元璋現在已成氣候,天下一統為時不遠,只是我受主公恩祿,不可能選擇投降朱元璋,現在唯有死守城池而己。”說罷硬逼著自己的子女離開慶元城。
幾日之后,童金環在慶元城迎來了王鎮國的五千兵馬,喜出望外。王鎮國說到:“老將軍已經歲數不小,我此番來,是想來替您守慶元城,讓你現在就離開這里,隱姓埋名過完一生。”
童金環沒想到王鎮國來到這里是這樣的想法,哈哈大笑到:“王將軍的好意我心領啦,我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何況已經是一把老骨頭呢,我必定會與慶元城共存亡,王將軍不必多勸。”
王鎮國見童金環如此說,于是又說出另一番話,欲知王鎮國說了什么,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