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3章 詩詞鑒賞:此心安處是吾鄉

大家好,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事蘇軾的一首詞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宋· 蘇軾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

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元豐二年(1079年),四十三歲的蘇軾被調為湖州知州,他上任后照例給神宗上了一封《湖州謝彪》。

這本是例行公事,但由于蘇軾恃才傲物,口無遮攔,連官要文章,也要帶點個人色彩,說自己“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這句話用白話文翻譯便是,我太笨了,適應不了時代的變化,難以和王安石等改革官員共事,我年紀已經老了,也做不了此般變法之事,我也就只能管理下小城的老百姓,如此,也就夠了。

這些話被新黨利用,無中生有,網羅罪名。說蘇軾妄自尊大,包藏禍心等。

一時之間,朝野上下倒蘇之聲不絕于耳。

于是,才上任三個月的蘇軾便被御史臺逮捕(相當于如今的中央紀委)

不安與惶恐,讓蘇軾在被押解進京途中幾度想跳河自殺,甚至在獄中寫下絕命詩,“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在以為必死無疑之際向弟弟蘇轍作最后的告別,字字泣淚。

弟弟蘇轍冒死上書神宗皇帝,“臣欲乞納在身官,以贖兄軾,非敢望末減其罪,但得免下獄死為幸。”希望效法漢代緹縈救父,以自身官職換取兄長活命的機會。

政敵王安石出言相救,上書神宗,“安有盛世而殺才士乎?”委婉提醒皇帝宋朝不殺士大夫的祖制。

太皇太后曹氏此時生命垂危,神宗想要大赦天下為她積福,太皇太后卻說:“兇惡之人何需赦免,只要放一個蘇軾就夠了”。

多少人都甘冒大不韙之罪,在政治的風聲鶴唳中,為這位大文豪發聲。

最終,在御史臺監獄里經歷四個多月的折辱拘禁后,蘇軾勉強保全性命。

十一月底,蘇軾被貶黃州,弟弟蘇轍、好友駙馬王詵、好友王鞏等許多親友均遭受牽連,被貶蠻荒。

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

而其中,因為此案而牽連的好友王鞏是貶的最遠的,罰的也是最重的。(被罰到廣西去監督酒鹽稅了)

這首詩的背景也就在于此。

一千多年前,廣西可不像現在這般山清水秀,那個時候的廣西,素有“瘴鄉”之稱。

何謂瘴氣:就是熱帶雨林中動植物死后的尸體,加上熱帶高溫群致,人若是待久了,就會嗝屁的那種(你問我多久?至多在瘴氣中呆一個小時吧,好像,我也不知道,俺又沒試過)

王定國不是蘇軾,他沒有蘇軾那般沒心沒肺,肆意灑脫,在廣西五年生活中,王定國死了兩個兒子,就連自己都差點一命嗚呼。

待到他被赦免北歸的時候,整個人幾乎脫了一層皮,昔日的意氣風發,風流儒雅被嶺南的凄風苦雨消磨的一干二凈。

可王定國卻從不提及這些,為了安慰蘇軾,還像個沒事人一樣跟他大談道家長生之術,說自己在這邊修仙,很是快活。

除此之外,兩人還經常書信交流詩詞書法繪畫心得。

元豐六年(1083年),王鞏北歸,與蘇軾相會,蘇軾看著眼前與記憶大相徑庭的老友,不由感慨萬千,可王定國只是笑笑,啥都沒說。

席間,王定國出歌妓柔奴唱歌助興,只見柔奴半抱琵琶,輕送歌聲,竟然別有一番風味。蘇軾以前也見過她的才藝,但此刻只覺得她的歌聲更為天美,人也更好看了。

王鞏告訴蘇軾,在他被貶途中,家中歌舞妓全都走了,多虧她陪著我度過了那些日子。

于是蘇軾試探的問柔奴“嶺南是不是不好啊?”

而柔奴卻答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說,我心安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

為啥心安?

俺估計她是喜歡王定國的,有他的地方,即便是不毛之地,想必也是她的天堂吧。

說到這里,我想到了以前發生的一個事情。

當初我在CQ市詩詞協會的時候,有個人總說重慶哪里哪里不好什么什么的,各種貶低。

各種找存在感,看的我想一巴掌呼死他

于是群里的人都在指責他,說他難道不是重慶人嗎之類的。

他倒是一點也不在乎,繼續說,說了很多難聽的話

記得當時,有個人跟我同時發了一句“此心安處是吾鄉”

我說:知音

他回了一個握手的表情。

心若沒有棲息地,到哪里都是飄零。

蘇軾聽完后,愣了片刻,隨即大喜,他沒想到,在此刻竟然能遇見知音。

儒家講究貧賤不能移,即使生活清苦,也自得其樂,即便身居陋巷,也要堅守著詩和遠方,過好當下。

如今卻聽得柔奴如此言語,著實打動驚艷了蘇軾,于是寫下了這首名傳千古的《定風波》送給她。

上闕寫柔奴的外在美,開篇“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描繪柔奴的天生麗質、花容月貌。

點酥娘,即膚如凝脂,光潔細膩的美女。

接著,蘇軾展開了龍飛鳳舞的想像,人人都說她唱歌像雪花飛過炎熱的一部,讓整個世界都變得清涼了。

這是贊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頌其廣博的胸襟,筆調空靈蘊藉,給人一種曠遠清麗的美感。

下闋寫柔奴北歸,刻畫其內在美。柔奴從萬里之遙的嶺南回來后,那里的艱苦生活并沒有打倒她,反而愈加容光煥發,總是微笑著去面對身邊的人和事。

那如春風般的笑容中還帶著嶺南梅花的清香。

最后寫到詞人和她的問答。先以否定語氣提問“試問嶺南應不好?”

“卻道”陡轉,使答語“此心安處是吾鄉”更顯有力。

白居易《初出城留別》中有“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種桃杏》中有“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等語。

蘇軾的這句詞,受白居易詩的啟發,但又明顯地帶有王鞏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著詞人的個性特征,不僅是柔奴的回答,也暗含蘇軾的處世哲學與人生態度。

也許朝中宵小在詭計得逞,成功將蘇軾。王鞏等人貶到窮山惡水后,私下里喜不勝收,甚至互相開派對。

可是,他們不知道啊,對于蘇軾,王鞏這些人來說,就算是被打入萬丈深淵,也能怡然自樂,淡然處之。

因為他們明白,此心安處,即是吾鄉。

只要心定下來了,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能過上自己想要得生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源市| 商河县| 枣阳市| 深州市| 呼伦贝尔市| 喀什市| 崇文区| 保山市| 宁波市| 米脂县| 崇信县| 寻甸| 乐至县| 宽甸| 敖汉旗| 商都县| 太谷县| 中阳县| 巴彦县| 渝中区| 通山县| 绥阳县| 望谟县| 乳源| 沧源| 阳东县| 乌拉特前旗| 隆子县| 新巴尔虎右旗| 冀州市| 泰和县| 永胜县| 黄梅县| 石楼县| 富宁县| 两当县| 安仁县| 察雅县| 高雄县| 焉耆| 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