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元年七月二十五日吳軍在庫爾河南岸的禹朝軍隊后撤后,組織了四個團(含互助國際縱隊的一個團)向庫爾河北岸發動一輪試探性的進攻,起初攻擊一切順利,利用禹朝軍隊實現鋪設的浮橋成功抵達北岸,但不成想禹朝軍隊實現布置的炮兵集群利用標注好的坐標在龍駒特遣隊的引導下向正在渡河的吳軍猛烈開火,雖然是在射程的極限范圍內但是吳軍沒有絲毫準備。突如其來的炮擊對吳軍的殺傷非常有限,但制造的困亂確是超出預想的。龍駒特遣隊趁亂炸毀了浮橋。兩個半團的吳軍被留著了北岸,呂松志愿兵師全線壓上,吳國軍隊此時根本沒有背水一戰的勇氣,經過短暫的交火,吳軍被殲滅一千多人,三千五百人被俘。其中不乏梁國和旭日的軍事顧問以及志愿兵。雙方沿河形成對峙。
經過半個多月的消耗吳軍累計被殲滅近萬人,一萬多人被俘,雖然沒有傷其根本但是對禹朝軍隊恐怖戰斗力的恐懼在整個吳軍前線部隊蔓延。前沿的吳軍士兵大量逃亡。
陳澤坐鎮赫達手上的兵力有兩萬多人卻也不敢招惹禹朝軍隊,一線完全是吳軍在防御。但最讓他奇怪的是互助會在禹朝的情報系統沒有傳遞出來一點消息。這也難怪陳澤奇怪,在水泊連續十幾天的審問下,禹朝互助會總代表肖中旺已經將能吐露的信息全部交代清楚了,這一點就要非常佩服水泊的審訊手段了,畢竟在他的精心照顧下肖中旺的血都換了三遍了。
八月二日靖川師抵達沙洲士兵換裝叢林作戰服,不但如此兩個志愿兵師也補充了不少的兵力,這些補充兵源可不是新兵而是從野戰軍禁衛軍駐防軍警務機動部隊選拔的戰斗骨干,一線部隊的戰斗力大大提升。
禹朝軍隊在添置兵力,吳國政府也沒有閑著,他們幾次催促前線部隊指揮官進行反擊。吳國新擔任前線指揮官是威拉德中將面對國際軍事顧問團的建議,威拉德根據吳國軍隊的現有情況,他認為吳軍還是保持防御比較好,雨季即將結束禹朝軍隊的后勤能力會快速增長,如果不能夠在雨季將禹朝擊敗,旱季擊敗禹朝軍隊的可能性基本為零。但是如果貿然發動進攻吳軍主力很有可能被禹朝軍隊殲滅。
八月五日,陳昌元調動第一志愿兵師的兩個步兵團加強了一些戰斗工兵,炮兵,工程兵兵力總數是七千多人組織了一個戰術集群,在東線對庫爾河沿岸的秋林鎮進行了一次試探性進攻,目的是摸清吳軍在此次的防御情況。
戰斗進行的非常激烈,根據前線偵查兵反饋回來的信息吳軍至少在此處布置了近一萬多人,工程兵部隊在炮兵的掩護下再次度過庫爾河搭建了浮橋。協助步兵構筑了橋頭堡防御陣地,在整條戰線上形成了一個突出部嵌入吳軍防線大約三公里。
吳軍立即組織兵力在這一地區展開反擊,雙方反復爭奪,戰斗進行的非常慘烈。這深深的引起了陳昌元的好奇“到底是什么,讓吳軍如此瘋狂不計傷亡的要奪回這里。陳昌元立即調整部署命令抵達戰場不久的靖川師和禁衛虎賁軍111團投入對赫達的攻擊牽制吳軍在此處的兵力。第一志愿兵師和呂松志愿兵師全力進攻秋林。
戰斗持續了兩天在秋林附近雙方累計投入了五萬軍隊展開廝殺,最終吳軍潰退,禹朝軍隊占領秋林殲敵七千俘虜兩千多人。隨后第一志愿兵師駐守秋林,呂松志愿兵師沿河向赫達側翼突擊前進。陳昌元終于下定決心在赫達于吳國軍隊決戰。
八月十日靖川師肅清了赫達外圍的吳軍但兵力不足以攻城。陳昌元命令預備隊投入戰場由蘇烈負責指揮對赫達的圍殲戰。馬六指揮龍駒特遣隊,虎門守備海岸獨立警備旅,收容補充完畢的沙洲警備師,沙洲警務機動總隊的二支隊五支隊,組成一個戰術打擊群由秋林度過庫爾河向南搜索前進目的是把吳國增援赫達的援軍趕的遠遠的。
八月十二日經過兩天的血戰,呂松志愿兵師和靖川志愿兵師分別從東西兩面突破吳軍城防,雙方開始展開巷戰。互助國際縱隊共有兩萬多人協助吳軍守城,禹朝軍隊的兵力并不占優且靖川師因為水土不服出現了大量的非戰斗減員。陳昌元再次下達命令由防御秋林的第一志愿兵師立即增援赫達。替換下靖川師并讓海軍陸戰隊六十六旅做好戰斗準備,陳昌元已經使上全力了。
坐鎮金州的杜文鳳看望前線發來的戰情簡報有些憂心忡忡,如果陳昌元手上沒有什么預備兵力,假如吳軍在禹朝軍隊相對薄弱的西線發動進攻那么又該如何應對呢。他命令曹安的第十集團軍主力師轄100騎步師,502獵兵師立即南下準備投入對吳作戰。
八月十四日赫達攻防戰進入第四天雙方依然逐屋爭奪,經過工程兵部隊的努力在庫爾河架設了一座鋼制鐵橋禹朝軍隊的重炮可以過橋支援城內的戰斗。第一志愿兵師替換下靖川師繼續攻擊,靖川師后撤到國境線內進行休整。
八月十五日血戰四天的靖川師剛剛撤出城內,已經部署完畢的禹朝重炮開始對赫達進行覆蓋射擊。城內的吳軍和互助國際縱隊被炸的七葷八素,陳澤見勢不妙連忙讓互助國際縱隊撇下并肩作戰的吳軍向外城突圍。
八月十六日中午十二時,禹朝軍隊徹底擊垮吳軍駐守赫達的部隊吳軍赫達防衛部司令基尼爾準將率領剩余的五千殘軍向蘇烈投降。向外突圍的陳澤竭盡突破了呂松志愿兵師的防線,突圍的人數在七千多人左右但重武器裝備基本丟干凈了。
在整個赫達攻防戰(包含秋林攻城戰)中禹朝軍隊損失一萬四千多人占截止到現在傷亡人數的一半。殲滅吳軍兩個師部殲敵一萬七千,俘虜兩萬多人。殲滅互助國際縱隊一萬多人俘虜三千余人。至此吳軍主力基本被殲滅以無力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