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春

  • 甲骨文穿越記
  • 云柳卿
  • 1306字
  • 2022-01-01 15:26:27

這一次我帶著甲骨文“春”踏上旅程。

我來到商朝的一座丘陵,丘陵前有一片大草地,旁邊有條小河流,草地上長了各種五顏六色的小花朵,河邊還有一排排的柳樹,一切都彰顯出春天的生機。

草地上有幾個小孩在追逐著玩耍,后面跟著幾個仆人。旁邊有仆人在草地上鋪了一塊布,放上些糕點和水果,幾個妙齡女子坐在上面聊天,不遠處有位男子在記錄。

嗯!這個時代的人,有點身份地位的,做什么都要記錄下來。我猜想這些女子該不會就是上次占卜下雨不能出行的那個諸侯家的女子吧!

竹片上刻著,某年,某月,某日,她們做了什么,有些像日記。時間就是今天,春分,甲骨文“春”有些復雜,要不是來之前查了資料,我肯定認不出來,因為象形字真的挺難想象的。

“春”的甲骨文是左邊上下各有一棵草,中間一個太陽,右邊是一顆種子發芽了。本義為,冬天過去了,春天來了,太陽照耀著大地,種子開始扎根發芽,這就是生機勃勃的春天。

接著我到了春秋,這也是個諸侯爭霸搶地盤的時代,據說春秋還是因為當時魯國史官編的年史《春秋》而得名。

這位史官也是個不可缺的人才,還把當時各國報道的重大事件按年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編成年史,名為春秋。

我來到一間書房,一位史官在奮筆疾書,拿著刀在竹簡上刻字,因為毛筆字不易保存,所有需要刻在竹簡上。

我伸頭一看,咦~巧了,這不是春秋公羊傳嗎?剛來就見到了編寫春秋的作者。

世間萬物都在變,到了春秋后,金文“春”也發生了變化,原先上下的兩棵草跑到了上面,種子也發生了變化,跑到草下面變成兩橫一撇,太陽也跑到了右下角。

接著我到了秦國,既然統一了天下,仗也沒得打了,就開始治理國家了,秦老大在位期間,推出了一系列的治國政策。

其中有位名人,他是秦國的丞相,呂不韋,對秦老大合并六國的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戰國末期,呂不韋在早年經商時救了位秦國質子,并幫助他成為秦國國君,后被拜為相國。

在秦老大統一六國前,呂相集合門客們以道家思想為主體兼采陰陽、儒墨、名法、兵農諸家學說編撰了一部雜家名著,名為《呂氏春秋》

呂相認為此書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想以此書作為大秦統一后的意識形態,但后來秦老大卻選擇了法家思想,傷了一眾諸子百家的心。

呂氏春秋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三個部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約二十萬字。

戰國時期的竹簡就有手寫,那時已經有了簡易的毛筆(聿),毛筆寫出來的筆畫流暢有彈性,起止尖銳,中間粗胖,逐漸減少金文的特性,筆畫和體式也比篆文更為簡略。

春到了小篆時期又發生了變化,兩棵草下面的種子變成了“屯”,但最后的彎鉤,沒鉤成,像種子的根系往地下生長,太陽也跑到左邊去了。

到了漢朝,農業發生了變化,實施了土地私有化,還可以自由買賣,但要向國家交耕地稅。

有了自己的田,農民可以當家做主,干起活也更賣力了,所見之處,都是一片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

這個時候的“春”發生了隸變,由秦隸發展成漢隸,原來的兩棵草和下面屯的合起來變為春字頭,太陽也跑到了正下面。

這次,我不僅了解到了“春”的發展歷程,還深刻體會到古人的智慧,在那個還沒有發明紙張的朝代,古人就已經在用骨片、龜殼、竹片來記載重要的信息,尤其是竹簡,對每個朝代的文化傳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汀县| 雅江县| 平罗县| 公安县| 大同市| 师宗县| 上犹县| 手机| 景德镇市| 福海县| 日照市| 安福县| 楚雄市| 清河县| 高密市| 威远县| 镇安县| 陵川县| 德安县| 沽源县| 泗洪县| 林口县| 马公市| 吉木萨尔县| 荣成市| 垣曲县| 岳普湖县| 夹江县| 凤城市| 陇南市| 阳春市| 哈密市| 东乡族自治县| 喜德县| 砚山县| 桐乡市| 申扎县| 临海市| 安平县| 平利县| 溧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