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蔣家王朝的繼承者:蔣經國

1.嚴格教育下成長的蔣氏寵兒

蔣經國是蔣介石與發妻毛福梅生育的蔣家嫡傳之子,也是蔣介石娶妻四房唯一的親生骨肉。

蔣經國生于1910年3月18日。

他的降生頗具戲劇性,傳言很多。由于蔣介石與毛福梅婚后感情一直不融洽,加上蔣介石長期離家在外,夫妻相聚的時日為數寥寥,所以蔣經國的身世在野史中被演繹得頗為神秘。

事實上,夫妻感情已經失和的蔣介石和毛福梅最后能夠得子蔣經國,主要還是應該“歸功”于蔣母王采玉。

原來,蔣母王采玉和毛福梅長年以來都是相依為命,一對婆媳都虔誠禮佛。有一次算命先生偶然間對蔣母王采玉曾說過,“蔣氏貴子必得元配所出”,蔣母王采玉便把這句話記在心中,也十分相信算命先生所言。后來蔣介石從日本回到了上海,蔣母王采玉便帶著毛福梅前往探望。可是開了眼界的蔣介石此時已經嫌棄了“黃臉婆”,死活都不肯再與毛福梅同住。蔣母王采玉無奈之下只得軟硬兼施,最后以“不同房就跳投黃浦江”來威脅,要求蔣介石與毛福梅同住。一直都以孝子自稱的蔣介石一看老太太動了怒,只得留下毛福梅在上海同自己一同居住。不久后,毛福梅便懷了身孕,而蔣介石則返回了日本。

第二年春天,已返回家鄉的毛福梅在豐鎬房生下了一個男孩,這男孩就是蔣經國。這時候,蔣介石仍在日本學習。直到第二年夏天,蔣經國1周歲多了,蔣介石這才請假回了國,才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的兒子。

蔣經國的出世,使蔣家的香火得以承繼,這讓常年孤寂的王采玉、毛福梅婆媳欣喜異常,同時也感到了莫大的安慰。從此,她們就在蔣經國的身上傾注了全部的愛心與寵護,而蔣經國從小也就受到了嚴格的傳統教育。

1916年,5歲的蔣經國開始在家鄉接受啟蒙教育,在溪口本鎮的武山學校學習。第二年,又跟隨老師顧清廉學習。這顧清廉曾經教過蔣介石,現在又教蔣經國,所以也被人譽為“二世治教”。在顧清廉之后,蔣經國又開始跟隨老師王歐聲學習。

1922年,蔣介石不顧毛福梅的反對,直接把蔣經國接到了上海讀書,先進了萬竹小學讀四年級。畢業后,蔣經國又考入浦東中學繼續接受教育。這時候,蔣介石的政治活動重心已移至廣州。于是,他便委托蔣經國的老師王歐聲和姑丈竺芝珊監護蔣經國讀書。

雖然蔣介石不能長期陪在蔣經國身邊施教,但他對兒子學習的督促卻從不懈怠。蔣經國在上海讀書期間,差不多每隔十天半個月,就可收到父親寄來的家信。從日常生活、為人處世到功課學業,事無巨細,蔣介石通通都要問個遍。

蔣經國在上海讀書期間,正值中國社會大變革的動蕩年代,新思潮、新觀念無時無刻不在沖擊著求知欲正旺、可塑性正強的蔣經國。同許多激進的愛國青年一樣,他的思想境界也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并且作為一名熱血青年,他也開始投身到大革命的洪流中去。

1925年,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爆發,蔣經國也走出了課堂,參加到上海全市各階層人民的反帝示威游行的行列中。這一示威游行不要緊,學校當局竟以“該生行為不軌”為由直接把蔣經國開除了。蔣經國氣憤難平,便離開了上海去了北京。

到了北京以后,蔣經國來到了“海外補習學校”學習俄文。這是北京國民黨元老吳稚暉所辦的子弟學校。不久后,他又因參加對北洋軍閥的示威游行,被北京警察局關押了兩周。獲釋后,他便于同年8月去了廣州。

不久,國共兩黨合作進入高潮階段,蘇聯和共產國際為了支援中國革命,紀念中國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創辦了莫斯科中山大學,為國共兩黨培養革命干部。在當時的大環境下,進步學生都以能留學蘇聯為榮,蔣經國是熱血青年,自然也不甘落在別人的后面。所以蔣經國曾多次寫信給蔣介石,要求父親支持他赴蘇留學。

這時候的蔣介石還是中外聞名的國民黨“左派”,標榜“以俄為師”,與蘇聯的關系也正處于最密切的時期。對于蔣介石而言,讓自己的兒子去“世界革命的圣地”鍛煉鍛煉,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對于蔣經國赴蘇留學的要求,蔣介石雖不鼓勵但也不持異議。蔣經國到廣州后,恰好黃埔軍校要選派一批學生赴蘇留學,他便加入了這支留學隊伍的行列中。1925年10月19日,蔣經國由廣州乘蘇聯輪船經海參崴轉西伯利亞鐵路,前往了莫斯科。

2.敢于向全世界公開譴責父親蔣介石的惡行

來到蘇聯后,蔣經國進入了莫斯科中山大學。

在莫斯科中山大學,蔣經國與另外21名同學編為一班,開始學習俄文、歷史、哲學、經濟地理、列寧主義、軍事科學等課程。學校還為每一個中國學生都準備了一個俄文名字,蔣經國的洋昵稱名叫尼古拉。

由于蔣經國的身份很特殊,再加上蔣經國學習也很刻苦、勤奮,各方面表現都非?;钴S,所以來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剛剛2個月,蔣經國就引起了該校蘇共黨支部的重視。結果,年僅15歲的蔣經國就被吸收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不久后又轉為中共預備黨員。此后,蔣經國還多次被推薦為莫斯科中山大學的學生代表出席各種集會,并發表演說,備受眾人的矚目。

然而,正當蔣經國在蘇聯奮發向上之際,國內形勢卻發生了突變。1927年4月,蔣介石公開背叛革命,制造了震驚中外的“四·一二”政變。中山大學的中國留學生聞此訊息后,頓時群情激昂,一致通過了致武漢革命政府的電文,并要求嚴懲“革命的叛徒、帝國主義的幫兇”蔣介石。

其中,聲討最為激烈的便是蔣經國,他在聲討大會上曾經慷慨陳詞的說道:“我今天不是作為蔣介石的兒子,而是作為共產主義青年團的兒子來講話?!焙芸?,蔣經國的這份公開聲明就刊登在了蘇聯各大報刊上。

雖然兒子罵親爹有悖孝道,但蔣經國的這一舉動卻并不是違心所為。幾年的留學生涯,他不僅順利地過了語言關,熟練地掌握了俄文,最主要的是思想意識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此時的他已經成為一名頗為合格的共青團員、準布爾什維克。所以當蔣經國的這份“反蔣聲明”經塔斯社全文播發后,他一時間就成為了眾所矚目的新聞人物。

1927年7月,汪精衛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之后,蘇聯及共產國際決定遣返國民黨籍的中國留學生回國。然而,對于蔣經國卻給予了優待,并沒有因為蔣介石叛變革命而遷怒于他,而是根據他的思想狀況和實際的表現,保送他進入了列寧格勒培養高級軍事指揮員和軍隊政工干部的紅軍軍政學校深造。

畢業后,蔣經國請求回國,但是遭到拒絕。于是,他又申請去紅軍中工作,可是又再次遭到了拒絕。后來,蘇聯政府將蔣經國的安排交給駐共產國際的中共代表團處理。中共代表團把他派到了列寧大學工作,在這里,他擔任中國學生的助理指導。

可是好景不長,因為當時受“左”傾錯誤的影響,蔣經國被分配到狄拿馬電氣廠當了一名學徒,開始真正體驗蘇聯工人的生活。其后又因在一次會議上與駐共產國際的中共代表團負責人王明發生了爭執,直接被下放到了農村改造。

在農村改造期間,因表現較好,蔣經國又被選為村蘇維埃副主席。

1931年,蔣經國受到了斯大林的接見。第二年,他重新返回莫斯科等候派遣。直到1933年春,他被派往西伯利亞礦務公司任職。同年10月,他又被調到斯夫洛斯克烏拉爾重型機械廠任技師,后升任副廠長。在工廠期間,蔣經國同蘇聯女工芬娜發生了戀情。經蘇聯黨政機構批準,蔣經國與芬娜于1935年3月在異國他鄉結成了百年之合?;楹蟛痪茫麻L子愛倫。第二年,生下長女愛理。

1935年,王明召見蔣經國,要求他發表一封譴責蔣介石的公開信。在王明的壓力下,蔣經國終于寫下題為《獻給母親的信》的文章,于1936年1月發表于列寧格勒的《真理報》上。

4月29日,《紐約時報》也刊其了摘要。

在這封信中,蔣經國說道:“我對蔣介石非但毫無敬愛之意,反而認為應予殺戮。”因為“蔣介石前后三次叛變革命,一次又一次出賣了中國人民的利益,他是中國人民的仇敵。”

這封信通過蘇聯新聞媒介廣為傳播,引起極大的轟動。這其中最為難堪者,自然就是蔣經國的父親蔣介石了。

蔣經國發表“致母親”的“反蔣公開信”后不久,又寫了一封信給斯大林,請求批準他回國,但是沒有被理睬。同時,受當時蘇聯國內“左”傾錯誤的影響,蔣經國又被解除了副廠長的職務,就連候補黨員資格也都被取消了。這樣一來,蔣經國的歸國之路更是遙遙無期了。

然而就在此時,中國國內的形勢又發生了突變。1936年12月,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爆發。以“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契機,全面停止了內戰,并形成了國共第二次的合作,隨之蔣經國的個人命運也發生了歷史性的轉折。

從1925年到1937年,蔣經國在蘇聯整整滯留了12年。在此期間,遭蔣介石遺棄但協議“離婚不離家”的蔣經國的生母毛福梅曾屢屢向蔣介石催要兒子。蔣介石也通過各種渠道打探自己唯一的親骨肉的消息,然而卻沒有半點的音訊,就連蔣經國是生是死也都未知。

1936年,蔣廷黼出任中國駐蘇大使。辭行前,蔣介石委托宋美齡轉告他,希望他幫助尋找到蔣經國并設法把蔣經國接回國。

在西安事變期間,中共代表周恩來曾與蔣介石共敘師生之誼,蔣介石也詢問了蔣經國的下落。周恩來告訴蔣介石,蔣經國在蘇聯頗受優待,見蔣介石尋子心切,周恩來便答應全力幫助他父子團聚。

不久后,周恩來通過中共駐莫斯科的代表把蔣介石的思子之情轉達給斯大林。斯大林出于中國建立國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考慮,也就同意了蔣經國返回國的事情,并再次接見了蔣經國。

1937年3月25日,蔣經國偕妻子芬娜、兒子愛倫、女兒愛理,從莫斯科起程返回了祖國。

3.全面涉足軍、政兩界

回到國內后,蔣介石安排給蔣經國的第一件事就是閉門讀書。

直到抗日戰爭爆發后,蔣經國這才結束了寧靜的讀書生活,從奉化來到了重慶。不久后,政學系首腦、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輝為了迎合蔣介石的心意,于1938年1月任命蔣經國為江西省保安處少將副處長。這是蔣經國回國后政治舞臺上所扮演的第一個角色。

蔣經國也很想施展一下他從蘇聯學到的一套本事,很快就去了江西走馬上任,可蔣經國到職后不久就與熊式輝發生了矛盾。原因很簡單,熊式輝抬舉蔣經國只是為了拍蔣介石的馬屁,他根本就沒想過讓這位“太子爺”有所作為。可蔣經國偏偏是實干派,不但要干而且還要干好,這矛盾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熊式輝把蔣經國從實權之位的保安處踢了出去,直接改任虛職“江西政治講習院”的學生總隊長。1938年5月,熊式輝又以江西省政府的名義發表公告,任命蔣經國為江西省保安司令部新兵督練處長,讓他離開南昌到贛州去集訓保安團隊。

到了新兵督練處后,蔣經國直接搬用蘇聯軍隊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來“改造”國民黨舊軍隊。他首先提出,連隊要經濟公開,賞罰公開,不準打罵士兵,不準克扣士兵伙食,并改善士兵生活。其次,他積極采取措施開展“康樂活動”用以活躍官兵精神,對于軍官教育,他則反復宣傳王陽明學說。此外,他還沿用了親爹蔣介石的一貫做法,就是把《增補曾胡治兵語錄》、戚繼光《紀效新書(練兵實記)》等列為軍官必讀書籍。由于蔣經國經常深入連隊同官兵一起吃住,從不作威作福,所以很快贛州的新兵訓練就出現了新氣象,使得蔣經國聲名大振。

后來,蔣經國把這一段督練親兵的過程編成了一本《溫泉練兵實紀》,借以宣揚自己練兵的成績,同時也是向父親交了一份“考試答卷”。蔣介石對兒子初涉政界、軍界就嶄露頭角的事情十分得意,還特意指示了國民黨的一些部隊派人到江西新兵督練處參觀。

可以說,臨川溫泉練新兵,是蔣經國事業的開端,為他以后在政治、軍事上的發展奠定了一個比較扎實的基礎。

1939年3月,熊式輝任命蔣經國為江西省第四行政區督察專員,6月又加任保安司令。由于行政公署在贛州,所以蔣經國一躍成為了贛南大權統攬于一身的最高行政長官。

蔣經國初到贛南,便提出一個“建設新贛南”的提綱草案。這份提綱草案很快就得到了蔣介石的首肯,并大加贊賞。

1940年,蔣經國正式公布“新贛南建設三年計劃”,提出了建設新贛南五大目標、人民的義務與權利、新贛南精神建設五大目標,新贛南人四大要件、理想政治、現代國民、新的人生觀、新贛南家訓、官民合作公約等九項具體措施。

在蔣經國的治理整頓下,原本落后混亂的贛南也確實出現了一些新氣象,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甚至有些百姓贊譽蔣經國為“蔣青天”。后經過國民黨的大力宣傳,前來贛南的參觀者一時間內竟然絡繹不絕。就連蔣介石對其子在建設新贛南中取得的政績也都是十分的滿意。

在1940年6月以前,蔣經國還都不是國民黨員和三民主義青年團員。直到這年的6月,他才帶職到重慶中央訓練團黨政班第3期受訓了一個月,這才取得國民黨員和三民主義青年團員的資格。從此,他在三青團的地位便迅速擢升。同年7月,他就被任命為三青團臨時中央干事。同年8月,他被指定為三青團江西支團籌備主任。1943年12月,蔣經國又出任了“三青團中央干部學校”教育長。

1944年11月,在蔣介石的親自安排下,蔣經國出任知識青年從軍征集委員會委員。在開始編練“青年軍”時,蔣介石借口要加強“青年軍”的政治工作,又任命蔣經國為“青年軍”編練總監部的政治部主任,并授予中將軍銜,后來又任命蔣經國兼任了“青年軍”政工人員干部訓練班主任。

就這樣,“青年軍”政治部和各師政治部的人事全部都由蔣經國一手獨攬,隨即蔣經國完全控制了青年軍的整個政工系統。從此,蔣經國的政治勢力由三青團擴展到國民黨軍隊,并在國民黨各派系中開辟了一席之地。

1948年,隨著國民黨軍事上的全面潰敗,國民黨統治區的經濟形勢也急劇惡化,通貨膨脹,物價飛漲,幾乎就接近了崩潰的邊緣。為了挽救經濟危機,支撐內戰,蔣介石把“幣制改革”看成是起死復生的靈丹妙藥。

8月,蔣介石頒布經濟緊急處分令,決定發行金圓券代替法幣,限期收兌金、銀、外幣,整理財政并加強了經濟管制,以8月19日為最高限價日,強行規定了全國各地物品及勞務價格。

蔣介石為了加強管制,還在上海、天津、廣州設立三個大經濟管制區,特派俞鴻均、張厲生、宋子文為督導員,蔣經國、王撫州、霍寶樹為協助督導員,并賦予行政及警察指揮大權。

但是,由于觸動了孔祥熙的家族利益,蔣經國一手策劃的“打老虎”經濟管制行動僅僅歷時了70天就被迫草草收場了。1948年11月1日,國民黨政權的“經濟改革”的訃聞正式公布,明令取消了“限價”政策。11月6日,回天無力的蔣經國悄然離開了上海,返回了杭州蔣寓。

1949年初,蔣介石公布和任命了陳誠為臺灣省主席、蔣經國為臺灣省黨部主任委員。隨后蔣介石就派了蔣經國再次趕赴上海,負責將中央銀行3.7億美元的黃金、白銀和外幣移存臺灣;后又指派蔣經國督建定海機場,為國民黨軍隊敗退臺灣鋪起了后路。

蔣介石下野后,蔣經國以蔣介石全權代表的身份,全面介入了國民黨的軍政要務。無論是大西南組織反攻,還是東南、華南撤退,蔣經國都四處往返奔波,并在臺前幕后親自操縱指揮。

結果,1949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公布內戰戰犯名單,蔣氏父子均赫然在列。

1949年4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分三路強渡長江。23日占領南京后,蔣家王朝在大陸的統治正式宣告覆亡。

隨即,西南開始解放,12月10日,蔣介石、蔣經國父子由成都飛往了臺北,永別了中國大陸。

國民黨政權敗退臺灣之初,形勢極為險峻。政治上眾叛親離、人心渙散;經濟上百業凋敝、入不敷出;軍事上殘兵敗將、防備廢弛。為了穩定人心,蔣介石廢棄了由自己親訂的“中華民國憲法”,于1950年3月1日,在臺北自行宣告復“總統”職,從幕后走到臺前繼續在臺灣建立了獨裁統治。

蔣經國在臺灣國民黨權壇正式亮相的第一個職位是“國防部政治部主任”,后改稱為“總政治部主任”,編階為二級上將。

這就是蔣介石讓蔣經國全面涉足軍界、抓槍桿子的精心安排。

蔣經國心里很清楚,自己剛剛涉足軍界,根基不深,因而采取了穩打穩扎、步步為營的長期經略的策略。為了培養自己的子弟兵,蔣經國上任后不久就開始籌劃建立政工干校。

1952年,蔣經國的政工干校在臺北北部的復興崗正式開學。他親自任命嫡系胡偉克、王永樹、王升先后出任校長,為他培養門生、輸送干部。

蔣經國就任軍職之時,正值臺灣國民黨政權內外交困、朝不保夕的危難關頭。從大陸敗退下來的國民黨殘兵敗將,可謂是人心渙散,武備廢弛。為了“挽獨瀾于既倒”,蔣經國秉承蔣介石的旨意開始對國民黨軍隊進行全面的整肅,不但在全軍重建政工系統,而且還用“三民主義”來訓練國民黨官兵。除此之外,蔣經國還經常出現在“海防”第一線和各基層單位,和士兵們同吃同住。

當一江山島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占,以及國民黨被迫放棄大陳島時,身為“總政治部主任”的蔣經國堅持到了最后一刻才撤離,贏得了國民黨官兵的折服。幾年工夫,蔣經國就在國民黨軍隊中奠定了自己的根基。

除了“總政治部主任”的任職外,蔣介石“復職總統”后還賦予了蔣經國另外兩項更重要的使命:負責監督籌劃情報業務和對大陸游擊活動的指揮派遣。

1949年7月,蔣介石在高雄成立以唐縱為召集人包括蔣經國在內的“政治行動委員會”,基本任務就是“統一所有情報工作”,并使之“充實、強化”。1950年蔣介石又將“政治行動委員會”改組為“總統府機要室資料組”,由蔣經國出面總負責,但凡是一切黨政特務機構,都統歸其管轄調動。

在蔣介石的精心安排下,蔣經國在國民黨內的地位也穩步上升,開始全面介入到決策層。1950年七八月間,蔣介石醞釀已久的“中國國民黨改造方案”正式公布并開始實施。這場“改造運動”的領導機構叫做“中央改造委員會”,在“改造運動”中摒棄了許多國民黨的元老級大員,隨即吸收了所謂的“新生代”充任。在這16名成員中,最引人注目的新人則屬年方40歲、黨齡僅12年的蔣經國。與此同時,原來人數宏雜的“中央執行委員會”和“中央監察委員會”也被撤銷,改以25人的“中央評議會”代替。

1952年,國民黨“七全”大會召開,蔣經國被推選為國民黨中央委員。隨后的七屆一中全會上,蔣經國又被蔣介石指定為國民黨中常會委員。至此,蔣經國在國民黨的權力中樞享有了舉足輕重的發言權。

蔣經國一向是以“青年領袖”自詡,大陸時代就曾經長期經營三青團。國民黨敗退臺灣后,蔣經國為了配合父親蔣介石的“反共抗俄總動員”運動,再次打起了青年的主意。1952年10月“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成立,蔣介石兼任團長,蔣經國親任主任。

在蔣介石的精心策劃和全力支持下,蔣經國在黨、政、軍、青、特各條戰線上開始全面出擊,玩著命地往自己手里面抓權。僅僅用了短短的幾年時間,他就在臺灣國民黨政權的核心層面站穩了腳跟,并成為了令人矚目的新一代政治強人。

1956年,臺灣當局創立了“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由嚴家淦擔任主任,蔣經國出任副主任代理主任。第二年,蔣介石一紙文書直接就把蔣經國給扶了正,開始讓蔣經國全面掌管“輔導會”的工作。直到1964年,蔣經國就職“國防部副部長”,“輔導會”的主任才由趙聚鈺暫代。

到了1963年,重病纏身的陳誠請辭“行政院長”一職。蔣介石批準了陳誠的請辭,可繼任的人選卻讓他傷透了腦筋。

在這里必須解釋一下,“行政院長”這四個字看似簡單,但這個職位在臺灣那可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屬于國家領導人的級別,職權就相當于一個國家的總理。面對著這么一個肥缺,蔣介石自然是想著肥水不流外人田,可在當時這個大便宜還真就不敢讓蔣經國撈著。原因很簡單,蔣經國還太嫩,無論年齡還是資歷都不夠服眾。不過“蔣總裁”畢竟是“蔣總裁”,總能把政治玩弄在自己的股掌之中。自己兒子目前干不了這差事沒關系,找個人來過渡一下也就行了,這過渡的人不需要有什么能力,肯聽話就行,不但現在要聽自己的話,將來還要聽自己兒子的話。幾番篩選過后,一頂“行政院長”的大帽子就戴到了嚴家淦的頭上,而嚴家淦也就成了蔣氏家族權利傳遞中的悲劇人物。

嚴家淦在當時的臺灣政壇只不過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突然一下躍到了國民黨的前幾號人物,自然是惹來了一陣陣的非議??蓢兰忆茀s絲毫不去理會,因為“蔣總裁”已經告訴過他,放心大膽地干吧,出了事我替你兜著。

平步青云的嚴家淦既不傻也不蠢,他很清楚蔣介石提拔自己的良苦用心,也明白自己就是個過渡性的角色,這一切都是為了“太子”蔣經國接班所做的陪襯而已。因此,他很識相,而且十分的識相,因為他上臺以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提名任命蔣經國為“國防部副部長”。這么一來既能遂了蔣介石的心愿,又討好了蔣經國。

這時候臺灣的“國防部部長”是蔣介石的兒女親家俞大維,這俞大維此時已經是年近七旬的老頭了,并患有頸部淋巴腺腫癌,為了治病俞大維每年都要去美國住上幾個月的醫院。雖然身體有病,但俞大為腦子可沒病,這老江湖自然知道自己親家“蔣總裁”心里面的小算盤,所以蔣經國剛剛到“國防部”任職,俞大維就以“身體狀況不佳”為由直接奔了美國養病去了,并把國防部部長的權力完全交給了蔣經國。第二年,俞大維又做了順水人情,他直接向“行政院院長”嚴家淦轉呈蔣介石請辭了自己擔任的“國防部部長”職務,并強烈推薦這一職務的人選由“國防部副部長”蔣經國擔任。面對這份推薦的情意,“蔣總裁”自然是笑納了。所以在1964年的1月13日,蔣介石發布命令,正式任命蔣經國擔任“國防部部長”。

坐上“國防部長”的寶座后,蔣經國算是徹底掌握了臺灣的軍權。1966年,嚴家淦又參加了“副總統”的競選,誰都知道這位屁股底下綁著火箭助推器的嚴院長是“蔣總裁”面前的紅人,背后又有蔣總統的大力支持,所以這次競選也就是走了個過場,嚴家淦也毫不費力地就當上了“副總統”??梢赃@么說,此時蔣太子的“接班”之路已經全部被鋪平了。至于“登基就位”,那也只不過是個時間問題了。

蔣經國任職“國防部部長”這4年半的時間里,蔣經國無論大事小情都會親自過問,并嚴格掌握所有的軍事會議、軍事布防、調動、校閱、演習以及軍事將領的升遷調配。此外他還經常深入各軍事基地、營區以至軍事前沿陣地巡視,不敢有半點疏忽懈怠。因為蔣經國很懂得“槍桿子”底下出政權的道理,只有牢牢地抓住軍權,才有足夠的資本去攫取黨政要權。

1969年6月,臺灣“行政院”改組,原“副院長”黃少谷辭職。不用多說,這“行政院副院長”的位置非蔣經國莫屬了。大家都知道,蔣太子要接班要掌權,就必定要進“行政院”,而且還得當大干部,所以在這個關鍵時刻,誰也不敢在這個時候跳出來擔當“攔路虎”的角色。畢竟在臺灣當時能夠玩政治的人都是老油條,遇到了這種事,聰明一些的就忙著去拍蔣氏父子的馬屁,傻一些的也無非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干脆當起了啞巴。

在一片擁護聲中蔣經國終于進入了“行政院”并當起了“二把手”,要說當時“行政院”的“一把手”嚴家淦覺悟還是比較高的,還沒等“蔣總裁”授意,他干脆就把“行政院”的權利恭恭敬敬的遞到了蔣經國的手里。這件事在當時還引發了一個極為奇怪的現象,那就是“行政院”所決定的大小事宜,“一把手”都得先向“二把手”請示報批,只要蔣經國點頭說“YES”,嚴家淦就絕不敢搖頭說“NO”。到了1972年3月,嚴家淦連任了“副總統”。面對著“蔣總裁”的厚愛,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要把馬屁拍到極致,所以很快他就請辭了“行政院長”的職位,并熱情洋溢地推舉蔣經國為繼任人選。同年5月,國民黨中常會決議,一致通過由蔣經國出任“行政院長”。

蔣經國入主“行政院”,事實上已經標志著統攬全局的“蔣經國時代”正式開始了。在蔣經國擔任“行政院長”的第二個月,蔣總裁就因病住進了“榮民總醫院”?!案笨偨y”嚴家淦一瞧蔣介石性命垂危,便把所有的馬屁功夫都用到了蔣經國的身上。無論是臺灣的大事小情,他都把決定的權利交到了蔣經國的手里。

1975年4月5日,先后在中國大陸和臺灣實施獨裁統治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大獨裁者蔣介石在臺北因病亡故,徹底結束了其傳奇的一生。

辦完蔣“總統”的喪事后,臺灣國民黨全體中央委員于4月28日召開了會議并修改黨章。但總體來說,這次會議主要就是兩個決定,一是把蔣經國推到了國民黨中央主席的寶座上,二就是把“總裁”這個終身成就獎頒發給了給了蔣介石。

“總統”逝世了,“副總統”嚴家淦自然就成了法定繼承人。在嚴家淦擔任的3年“總統”任期中,嚴家淦所擔任的“傀儡角色”極為稱職,因為在這期間臺灣的所有重大決策,嚴家淦都聽從蔣經國的命令辦事。而握有實權的蔣經國也從來不搶嚴家淦的風頭,畢竟蔣經國也是見過大風大浪的人了,他比任何人都懂得低調。

1978年,第六任“總統”選舉前夕,嚴家淦心里清楚自己的過渡使命已經完成了,也到時間該給蔣經國讓位了。所以他就以國民黨中常委的身份向國民黨中常會請辭了“總統”職務,并提名蔣經國為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

要說這臺灣“總統”的誘惑力可是不小,躍躍欲試的人也不在少數。可是此時的蔣經國手握臺灣黨權、軍權、政權于一身,在這種形勢下,誰再敢跟蔣經國爭“總統”的職位,那無疑是螳臂當車。爭是肯定爭不過了,還不如識相地把蔣經國推向“總統”的寶座,日后還能跟著新任的“蔣總統”混些仕途。就這樣,在1978年的5月20日,在“選而不競”的情形下,蔣經國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第六任“總統”,也就是“憲法”上的第三位“總統”。

至此,蔣經國全部承繼了父業,蔣家王朝在臺灣也得以延續了下去。

4.“登基”正式開啟“蔣經國時代”

蔣經國正式擔任“總統”的時候,臺灣國民黨政權正面臨著內外交困、政治形勢異?!皭毫印钡奈ky境遇,因為“中華民國”這塊字號已經被聯合國踢出了多年了。

面對這個殘酷的現實,蔣經國很清楚當時那個時代的發展已經容不下赤裸裸的專制和獨裁統治了。也就是說,他父親“蔣總裁”的那一套已經過時了,已經徹底地行不通了。所以他決定改變,為了讓這個改變順應潮流,他提出了“民主”與“法治”的口號。

宣誓就職“總統”當日,蔣經國就召見了臺灣當局主管宣傳的負責人,并傳達了三點意見。

第一點意見就是他不希望今后再有“蔣經國時代”這一類的名詞出現在報紙雜志之上。他再三強調現如今是一個民主時代,什么個人英雄主義的色彩,也不用再往他身上添加了。因為他就是一個簡單的務實派,不稀罕這些虛名。

第二點意見就是他不希望今后再有人稱呼他為“領袖”。他認為國民黨中只有兩位領袖,一位是孫中山先生,另一位就是自己的父親“蔣總裁”。除了他們兩人之外,沒有人可以再被稱為“領袖”,而他個人只是一個普通的黨員,只是一個普通的國民。簡單地說,他更愿意以黨員與國民的身份,與全體同志及全國同胞密切的團結在一起共同奮斗。

第三點意見就是他不希望今后再有“萬歲”的口號出現。他覺得這個詞很神圣,只有國家民族可以萬歲,只有三民主義可以萬歲,只有國民黨可以萬歲。至于個人,壓根就不配。

由此看來,蔣經國的這三點指示遠沒有其父蔣介石在世時的魄力,也與“蔣介石時代”劃出了明顯的界限。但必須承認的是,蔣經國比蔣介石更懂得變通。所謂籠絡人心這一點,他絕對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在用人方面,蔣經國則繼續他在主掌“行政院”時代就已經開始的“臺人治臺”、“植根本土”的政策,大打“臺灣牌”。他不僅起用臺灣省籍的謝東閔為其“總統”的搭檔,邱創煥為“行政院副院長”,而且還大力選拔臺灣省籍“青年才俊”,充實省、市、縣鄉各級行政機構,為臺籍人士參政議政開放門徑,以減緩因省籍問題而引發的激烈的政治沖突所造成的沖擊、壓力。

在對待兩岸關系及祖國統一問題上,蔣經國堅定不移地實行了當年親爹“蔣總裁”所制定的對“大陸政策”。針對中國共產黨提出的“一國兩制”方案,蔣經國理都不理,干脆提出了“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口號,對于中國政府提出的“通郵、通商、通航”的三通要求,他更是以“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態度來回應。

1984年,6年一次的臺灣“總統”大選再度來臨。雖說是競選,但所有人都知道,只要蔣經國還健在,那“總統”的寶座輪不到別人來坐。至于其他的候選人也都清楚自己就是陪太子讀書的命,所謂參選,也不過就是走走過場罷了。所以這次票選的結果就是蔣經國以全票通過,被“國民大會”選舉為“中華民國”第七任“總統”。

但是蔣經國欽定的“副總統”的人選卻有些出人意料,這個人選就是李登輝,也就是后來要叫囂“臺獨”的壞分子。因為在當時的臺籍政要中,謝東閔、邱創煥、林洋港三個人都是“副總統”的有力競爭者,無論從資歷、威望還是就能力、經驗而論,這三人都比李登輝強出很多倍。但是蔣經國有蔣經國的打算,所以他還是選中了李登輝做“副總統”,即“法統”上的“繼承人”。

在當時,臺灣百姓都說“黑馬”李登輝的運氣真是出了奇的好,簡直就是走了狗屎運,直接從小人物蹦到了“副總統”的寶座上??缮晕⒍c政治的都明白,這李登輝不過也就是個過渡的傀儡,蔣經國這套把戲不過是當年“蔣總裁”玩剩下的招兒。雖說是剩下的招兒,但事實證明,這卻是有效的。想當初“蔣總裁”要不是提拔了嚴家淦,蔣經國后來也坐不上“總統”的位子?,F如今蔣經國提拔了李登輝,其最終目的也無非是想把自己的兒子再推到“臺灣統治者”的位置上。

雖然蔣經國毫無新意地效仿了其父“蔣總裁”的招式,但不得不承認他選人的眼光并不比蔣介石差多少。無論是蔣介石時代選的嚴家淦,還是蔣經國時代選的李登輝,這二人基本都屬一類人。首先這二人都是技術性官僚,都有著共同的長處,那就是身家清白,在黨政中沒有班底,野心也不大,即使身居高職也很難撼動蔣家控制的政權。再就是這二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優點,聽話,而且是非常的聽話,尤其是聽蔣家人的話。

栽培了李登輝后,蔣經國又委任俞國華擔任了“行政院長”,如此重權就交給了俞國華,敢問這俞國華是何人?答曰:自己人。翻開俞國華同志的簡歷我們就會發現,這個人非常的不簡單。從1936年就擔任了“蔣總裁”的侍從室秘書,連“蔣總裁”每天打幾個飽嗝去幾趟廁所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可謂是“蔣總裁”身邊最親近的人,跟著“蔣總裁”跑到臺灣后先后混上了“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總裁,而且還得了個“蔣家賬房”的美稱。

事實證明,蔣介石死黨某種意義上也會成為蔣經國的死黨,俞國華同志就是“蔣總裁”留給蔣經國的寶貴遺產。所以蔣經國比蔣介石還要大方,當初老蔣只給了俞國華財權,現在蔣經國給了俞國華政權。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確保臺灣的黨政軍權能在蔣家子弟中一代一代的傳遞下去。

在“副總統”和“行政院長”這兩個位置上安排好自己人后,蔣經國又調整了政權結構。在這次重組班底的過程中,例如平日里一些不聽話的、愛鬧事的、給蔣家拍馬屁不積極的、威脅蔣家政權的官員們,不是接到了下崗通知,就是被調整了工作崗位??傊褪且痪洳宦犜捑鸵粡氐渍?。

被蔣經國通知下崗或調崗的人自然不爽,免不了要在心里罵娘??墒鞘Y經國也有他的苦衷,1978年,蔣經國擔任總統的時候就已經快七十歲了,而且身體狀況一直都不好,還長期被糖尿病折磨。等到了20世紀80年代以后,蔣經國的身體更是每況愈下。在這種情況下他自然是要抓緊時間,給自己兒子日后“登基”鋪平道路。

在蔣家第三代的人選中,蔣經國最看重的就是蔣孝武。為了能讓兒子順利接班,他啟用了大量國民黨的第三代來充任權力中樞要職,并為蔣孝武組建了政治班底。

老子的用意是好的,只可惜兒子不爭氣。1985年,突然發生了“江南命案”。一時間內蔣孝武就激起了民憤,這件倒霉事可以說是徹底打亂了蔣經國的傳子部署。迫于當時的形勢和輿論的壓力,蔣經國只得廢了蔣孝武“太子”的身份。

這時候的蔣經國很清楚,蔣家在臺灣的基業已經徹底后繼無人了。但蔣經國并沒有破罐子破摔,在1986年至1987年他下令解除“戒嚴”、開放“黨禁”以及開放大陸探親。可以說這三大舉措是國民黨在臺灣40年統治史上最具歷史意義的政治變革,是向民主和統一方面邁出的實質性步伐。不但在臺灣島內外引起極大的震動,而且還獲得了極大的贊譽。

有人稱譽說,這是蔣經國“向歷史作出的交代”,而蔣經國的歷史也將由此而重新改寫。只可惜,蔣經國還沒能看到海峽兩岸的互動,便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終點。

1987年11月,蔣經國身體狀況急劇惡化。1988年1月13日下午,蔣經國與世長辭。

而蔣經國的逝世,也標志著他和他父親所書寫的蔣家王朝的歷史到此劃上了句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流市| 庆城县| 华宁县| 望奎县| 宝应县| 芦山县| 淳安县| 哈巴河县| 威远县| 新沂市| 杭锦后旗| 且末县| 岱山县| 衡阳市| 波密县| 中超| 太仓市| 日照市| 石棉县| 南投市| 从化市| 凭祥市| 云龙县| 昂仁县| 西昌市| 平塘县| 岗巴县| 铜川市| 特克斯县| 乌兰县| 岗巴县| 洞口县| 治县。| 青岛市| 新沂市| 日土县| 平武县| 井研县| 瑞金市| 新沂市| 新闻|